大學生現在擇業觀念很理性,有的大學生甚至在上學時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經歷,來自安徽的錢俊冬,使用課余時刻走上了創業路,并且憑著自個孜孜不倦的努力,3年掙回50萬元。
錢俊冬家在安徽無為縣興龍村,爸爸媽媽都是本本分分的農人。1998年,爸爸媽媽做小生意貼補家用時上圈套,家中一下欠了6萬元的外債,而其時錢俊冬正讀高二。這樣的變故讓全家人的日子一瀉千里,而這也直接影響了他的學習。1999年高考,被教師們寄于期望的錢俊冬落榜了。
2000年,錢俊冬以優良的成績考上了長安大學,這是興龍村個大學生。可是時間短的高興之后,5600元的學費又讓一家人束手無策,“再窮我也要上大學!”錢俊冬倔強地對爸爸說。全家人東拼西湊,接近開學時,錢俊冬帶著爸爸媽媽借來的僅有的2000元,踏上了到西安的肄業之路。
開學第二天,宿舍門被敲開了,一位大三的同學走進來說:“你們需求隨身聽嗎?質量不錯,一部只需80元……”這個不速之客,讓錢俊冬俄然恍然大悟。他當即買了地圖,從上面找到西安恢復路批發市常他初次批發了6部,不到兩天的時間就被同級的學生搶購了。
拿著賺到的200多元,錢俊冬上學今后初次有他了踏實的感受。爾后,錢俊冬的“商業靈敏”更是不斷地閃現,不斷發掘著學校里的商機,零售電話卡,給同學一致訂貨游泳褲,到宿舍出售電話機。2001年10月,APEC會議在上海舉行,看到各國好都身著唐裝露臉,錢俊冬當即意識到唐裝會火起來,所以他獨自到無錫、上海等地訂貨唐裝,然后發回安徽老家,一易手就凈賺3萬元。
現已不再為錢而憂愁后,錢俊冬在2001年11月參加了長安大學首屆創業方案大賽,并在大賽上獲獎。為何不把坐而論道的創業方案變為日子中的實習———自個創業,錢俊冬的主意與同校的崔蕾、張健濤兩同學不約而同,所以2002年4月從事學校經濟的“三人行信息服務中心”成立了,他們與各高校的后勤部門聯絡,給重生宿舍配裝電話,9月新學期開學時,服務中心曲折于我市各大高校,一天就安裝了2000多部電話,獲利5萬元。
錢俊冬信仰的一句格言:“沒有鳥飛的天空我飛過。”面臨大學生創業這個新鮮的論題,他頗有感受地說,“是到了大學生轉變舊的工作觀念的時分了,創業,自個給自個造飯碗”。
錢俊冬的創業成功啟發我們,創業和家庭條件無關,只和機遇和努力有關系,只需你有創業熱情,有敢做敢干的精力,相信在創業這條路上你一定會越走越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