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4 14:24:45 作者:網風 來源:1
說起水泥協會,水泥企業都不會陌生。因為有了水泥行業,水泥協會才會應運而生。在第三屆中國西部水泥論壇上,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總結浙江經驗時提出,在浙江省乃至華東區域水泥行業起死回生的過程中,協會的組織和協調作用功不可沒。
作為一個連接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水泥協會不僅肩負著振興行業發展的光榮使命,更承擔著傳達信息的重任,成為了企業與決策者之間聯系的紐帶和橋梁。
2009年,華東水泥行業陷入了產能過剩的困局,在市場行情每況愈下的情況下,華東區域水泥協會通過調研,果斷牽頭與龍頭水泥企業進行協商,相繼在區域內實施了限產保價和協同定價機制。此次果斷的決策使華東水泥企業減少了不少的損失,在大企業統一停窯實施后,水泥產量相應減少,但水泥價格卻相應得到了保障。
在部分地區,水泥協會組織和帶頭作用在水泥行業中得到了良好的發揮。2011年以來,湖北、湖南等華中地區再次采取了停窯限產以應對各種不利因素。而通過了解,這些短至三四天,長達半個月的輪流停窯措施均來自于水泥協會協商的結果。而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之下,華中地區的水泥均價始終能保持在全國中上水平徘徊,協會的作用和協同的效果不言而喻。
同樣,水泥協會在督促節能減排方面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據了解,在許多省份諸如云南,監督淘汰落后的重擔基本由協會承擔。在從嚴淘汰從嚴審批的大背景下,相關部門更需要一個專門的機構予以監督和實施,水泥協會,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不僅因為行業本身聯系密切,還得益于水泥協會的中間作用。
雖然在不少省份,水泥協會或者建材管理協會已經成為了水泥行業構成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全國仍有不少的城市和省市,缺少水泥協會這樣一個中間部門。在缺少溝通,信息傳達不到位的情況下,水泥行業發展態勢一直很不樂觀。又或者是直接忽視協會的作用,使得企業在應對市場困局時茫然手足無措。
因此,如何發揮好協會的作用一直是一個難題。浙江經驗,以點代面,開啟了中國水泥行業應對產能過剩困局之先河。
事實證明,協同的效果明顯且可觀,通過協同,浙江水泥企業在短時間內控制了不斷下滑的水泥價格,由原本的價格洼地,逐步實現了到2010年的水泥價格不斷上漲。
這次成功的經驗,也給水泥行業開了個好頭。自2009年以來,隨著各地方過剩情況的不斷凸顯,運用協同機制定價的區域和省份也就越來越多。華中、華北、西北等不少省份紛紛將價格協同的方式應用在了水泥行業的經營中。2011年8月,以青海祁連山為代表的青海水泥企業又開展了新一輪的價格協同。
雖然價格協同是一個有效的應對產能過剩方式,但圍繞其的爭議卻從未停止過。自從價格協同一說面世起,支持和反對的觀點較量便沒有停息,
支持價格協同者表示,在產能過剩洶涌來襲的情況下,如果大企業能協同穩定市場,則水泥價格可以保持在可觀水平,企業利潤和價值實現便能實現相應的提高。
浙江經驗之組織協調篇
然而,私自約定物價對企業來說,則是大大超出了業務范圍。因此,在價格協同上,相關部門一直進行了嚴格監督。而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從來水泥價格協同都是私下商定,無緣登上臺面,企業間也不愿意被問起和說起。
得企業喜而官方惡,水泥行業價格協同一路走來集褒貶于一身。拋開其究竟是好是壞不評論,就其實施效果來看,價格協同的的確確得到了企業的一致認可。
浙江經驗之停窯限產篇
在從最初水泥市場景氣度高到產能過剩再到水泥價格高位運行的整個過程,浙江省不僅運用了價格協同等直接控價的手段,還采用了一系列諸如拉閘限電、停窯限產等控制生產量的方法和措施。
回顧浙江水泥行業發展的歷程,業內人士認為有幾點值得借鑒學習:行業自律、大企業帶頭、統一限產。
與價格協同幾乎同時出世的停窯限產成為了浙江水泥企業應對產能過剩的又一奇招。并且逐步發展成為了整個水泥行業應對產能過剩的救命稻草。
也是在2009年中旬的同一次會議上,停窯限產的概念被提了出來,華東區域的各大企業提出了“壓縮產量,維護市場,提高利潤”的措施,用以應對產能過剩下,庫存增加價格低洼。
時至今日,停窯限產早已不是新鮮詞,全國紛紛停窯限產也不是頭一遭,停窯限產已經跟一日三餐一樣普通和尋常。不管是何種情況,停窯限產都是一味良藥。
在水泥傳統淡季需求不旺的時候,水泥企業通過停窯限產來限產不限價;雨季來臨,水泥企業采取停窯限產應對水泥低需求;節假日期間,水泥企業停窯限產緩解庫存過高;煤炭高企、電力不足,水泥企業停窯限產應對電荒;價格走低,水泥企業選擇停窯限產保價。幾乎每個季節都少不了停窯限產的身影。
而所有停窯限產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減量提質。2008年~2009年間,浙江省水泥行業,甚至整個華東市場一直以產能過剩、價格競爭激烈、常年以全行業虧損或微利狀態維持經營、企業生存環境惡劣等形象示人,而目前,華東水泥企業則幾乎擺脫了原本的消極局面,改頭換面成為了其他區域紛紛效仿的對象。由來說來,通過適當降低設備運轉率達到降低產量,從而減少銷量是一個值得借鑒的好辦法。
然而,一般進行停窯限產的都是大企業,由于受成本的限制,小企業也進行停窯限產的并不多。因此,在這個方面,大企業的帶頭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大企業主動承擔起行業引領和表率作用,行業自律,市場協同,停窯限產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
浙江經驗之組織協調篇
說起水泥協會,水泥企業都不會陌生。因為有了水泥行業,水泥協會才會應運而生。在第三屆中國西部水泥論壇上,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總結浙江經驗時提出,在浙江省乃至華東區域水泥行業起死回生的過程中,協會的組織和協調作用功不可沒。
作為一個連接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水泥協會不僅肩負著振興行業發展的光榮使命,更承擔著傳達信息的重任,成為了企業與決策者之間聯系的紐帶和橋梁。
2009年,華東水泥行業陷入了產能過剩的困局,在市場行情每況愈下的情況下,華東區域水泥協會通過調研,果斷牽頭與龍頭水泥企業進行協商,相繼在區域內實施了限產保價和協同定價機制。此次果斷的決策使華東水泥企業減少了不少的損失,在大企業統一停窯實施后,水泥產量相應減少,但水泥價格卻相應得到了保障。
在部分地區,水泥協會組織和帶頭作用在水泥行業中得到了良好的發揮。2011年以來,湖北、湖南等華中地區再次采取了停窯限產以應對各種不利因素。而通過了解,這些短至三四天,長達半個月的輪流停窯措施均來自于水泥協會協商的結果。而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之下,華中地區的水泥均價始終能保持在全國中上水平徘徊,協會的作用和協同的效果不言而喻。
同樣,水泥協會在督促節能減排方面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據了解,在許多省份諸如云南,監督淘汰落后的重擔基本由協會承擔。在從嚴淘汰從嚴審批的大背景下,相關部門更需要一個專門的機構予以監督和實施,水泥協會,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不僅因為行業本身聯系密切,還得益于水泥協會的中間作用。
雖然在不少省份,水泥協會或者建材管理協會已經成為了水泥行業構成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全國仍有不少的城市和省市,缺少水泥協會這樣一個中間部門。在缺少溝通,信息傳達不到位的情況下,水泥行業發展態勢一直很不樂觀。又或者是直接忽視協會的作用,使得企業在應對市場困局時茫然手足無措。
因此,如何發揮好協會的作用一直是一個難題。浙江經驗,以點代面,開啟了中國水泥行業應對產能過剩困局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