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6 9:21:43 作者:SC003 來源:1
【提要】:他被譽為“最年輕的天使投資人”,他就是85后天使投資人蘇禹烈。
青陽天使投資創始合伙人蘇禹烈
當他滔滔不絕地講投資、分析案例,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很老道的投資人,可他卻長著一張85后稚嫩的面孔
85后、北大學生、停學創業、創業失敗、進私募基金打工、再創業、做天使投資、精通多種樂器、為雜志社投稿、寫書。這幾個詞疊加在一起,足以吸引公眾眼球。
他被譽為“最年輕的天使投資人”,他就是85后天使投資人蘇禹烈。
當他滔滔不絕地講投資、分析案例,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很老道的投資人,可卻長著一張稚嫩的面孔。
他6歲學柳琴、12歲學中阮,18歲開始玩古典吉他。崇拜貓王、鮑勃·迪倫,愛好文學、喜歡寫作。
縱觀國內天使投資,似乎是資產豐厚的企業家、功成名就的行業意見領袖聚集的領地。如:李開復、薛蠻子、雷軍、查立、曾李青或是周鴻祎,沒有哪一個人是從天使投資起家。而偏偏就有人“初出茅廬”就敢進入深水區。“我就是要打破原有價值觀。”他說。
停學創業轉行投資
蘇禹烈出生于1985年,2010年畢業于北大中文系,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本科讀了7年。
“高考前一哥們說,學中文輕松啊,天天沒什么事兒,我那時想,課程輕松就有空玩音樂。”他說,他愛好文學,但更沉迷于音樂,尤其是搖滾樂和古典音樂。就這么簡單的想法,18歲的稚嫩青年,憑借著三個月的突擊學習,進入了北大這所令無數人向往的大學殿堂。
令人意外的是,2006年年底,他便迫不及待地暫停了學業出來創業,創辦了一家國際文化交流公司,得到的是失敗的經驗。
2007年年底,沒學歷、沒資歷、沒有家庭背景,加上創業失敗的他,進入前所未有的迷茫期。他決定找一份工作歷練自己。
和許許多多找工作的年輕人一樣,那時的他在中華英才網上“瘋投”了幾百封簡歷。只有一家投資機構約見面試,那就是鼎鑫國際資本。他說:“我一沒學歷 (當時停學還沒畢業)。二沒有相關行業和專業背景。三在學校也沒什么社會實踐經驗,但鼎鑫敢于錄用我。鼎鑫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機構,他們需要有創業經驗的人。就這樣我進入鼎鑫從最基層做起。”
不到一年,愛折騰的他,再也按耐不住創業的“沖動”,一邊努力工作,一邊跟4個哥們兒湊了100萬元,就這樣青陽天使誕生了。
85年的小孩兒做投資能行嗎?沒任何經驗做得了嗎?100萬元,投一個項目都不夠吧?諸多質疑接踵而至。
他反駁道:“從來沒有一個人說過年齡小就不能做投資,我就是做了,而且堅持下來了。沒人規定100萬元,不能做投資,我們投了8個項目,而且收益就是很高。如果說有經驗、有閱歷的人才能做投資,那么滿大街四五十歲以上的人都是成功人士。”對目前的蘇禹烈來說,所有質疑都顯得蒼白無力。
“青春陽光”的天使
從因社會實踐停學創業到第一次創業未果,到誤打誤撞進入投資圈,再到二次創業自己做基金,蘇禹烈最大的收獲是與后來合伙創立青陽天使基金的美籍華人Jason Zheng相識并成為彼此信賴的朋友和家人,二人在2009年6月,合伙創立“青陽基金”,對于一個二十多歲的人來說,這似乎是一段戲劇性的經歷,但在這背后埋藏著蘇禹烈陽光般燦爛的創業之心。
青陽天使投資正式成立,各界將目光鎖定在了這個85后年輕人的身上,抱著好奇和懷疑的心態,想去探尋他不一樣的投資理念。
蘇禹烈有著不同于同齡人的冷靜與成熟,他的每一句話里透著深沉的思考,從他的言辭上,可以看出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想打造一個不一樣的天使投資機構。
青陽,顧名思義青春陽光。“既然是最年輕的天使,那么就要做有別于前輩的事,我要跟創業者一起成長,為他們做一些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把投資當作是創業,我也在路上,所以心態與創業者更一致更協調,我能夠全方位理解他們,無論是業務上還是心理上;還有就是我不嫌累,我經常跟他們開會到次日凌晨五六點。”
“青陽就是要從全方位幫助創業者”,這是蘇禹烈對青陽的詮釋。
由于一期基金僅僅只有100萬元,結合自己先前在鼎鑫時累積下的在消費領域,尤其是餐飲投資的經驗,餐飲業成了蘇禹烈最好的投資選擇。Apothecary酒吧作為青陽所投的第一個項目,一個多小時就確定了投資決策。酒吧開業不到半年,就被美國餐飲類權威雜志《Food&Wine》評為世界最值得去的100家酒吧之一,僅用一年多時間,Apothecary酒吧就成為亞洲風向標級別的酒吧,開始了連鎖式發展,目前Apothecary在上海、香港均已著手開設分店,青陽天使基金能夠每年從中可獲得150%的利潤。
把投資當創業來做
從Apothecary開始至今,蘇禹烈和他的團隊共投了8個項目,一半以上來自餐飲行業。如紫藤橋傳世功夫菜、真難吃到送餐、Ocean Grounds Cafe、福祿壽喜京畿料理等。其投資收益率都相當可觀。
投資需要多元化的經歷和背景,不管是巴菲特還是彼得·林奇,雖然他們精通財務、精通算法、精通商業模式,但最終的決策并非完全受這些因素影響。在蘇禹烈的心中,投資不是一門科學,反倒是一種感性的認識,而感性本身就是藝術。
投資在蘇禹烈的腦海里并沒有一定之規的做法,他是“一見鐘情”式的投資人。“如果生意都可以靠某種模型或公式計算得出來結果,那應該所有人都可以賺到錢。我不知道其他天使怎么做,但我的投資理念是感性的,投資有的時候還真的需要運氣,而我,運氣真的很好。”
投資中,理性的部分看項目,感性的部分看團隊。依蘇禹烈的觀點,他更看重的是創業團隊,一個靠譜的人和團隊,所創業的項目也應該是相對靠譜的。“項目是人做的,一個功能相對完整、靠譜的團隊是可以將一個二流的項目做大做好的”。所以在蘇禹烈的眼中創業團隊的價值觀成了最關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