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6 11:01:11 作者:SC003 來源:1
【提要】:創新工場濃重登場,李開復孵化了100名創業者,為創新型企業前期注入成功的基因;湖南水晶坊創業集團曾勇,也在孵化一批小微企業,決定幫助一萬人創業,聲稱復制創新工場。
曾勇何來如此牛氣,竟敢叫板李開復?
“感恩生長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永遠懷揣一顆感恩的心,說感恩的話,做感恩的人。一個人創業成功是小成功,幫助更多的創業成功才是大成功,因為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在四十歲前,做一千場創業演講,五十歲前,開一萬家實體店,六十歲前,幫助一億中國人成功就業。”在新浪微博,一個名叫曾勇的企業家寫下了這段話。
曾勇何許人?
水晶坊董事長曾勇給記者講述新發現的黃水晶
從地攤開始的玉石夢
和大多數企業家一樣,曾勇也是白手起家,他的經歷充滿辛酸。
1992年在湖南農機校上中專時,由于家境清貧,曾勇的生活費要自己解決,甚至學雜費都是自己承擔。賺錢上學的磨煉,曾勇結緣了一生相伴的事業——水晶。
十來歲的他,能做什么?
從擺地攤賣玉石的老人那里,賒賬買進稍加整理,再串到學校寢室推銷,賺取中間的微利。那時的曾勇,把販賣玉石當做一種賺錢工具,通過“倒貨”賺取生活費。在他心底,真正的理想是找一份穩妥的工作。
但立大志者總是會遭遇生活的磨礪,對曾勇,這一社會規則同樣發揮了作用。96年畢業上班第一天,曾勇就遭遇工廠改制無奈下崗。禍不單行,失去工作的他,家里又被百年不遇的洪水吞噬。
懷揣著洪災后身上僅有的16元錢,曾勇再次來到長沙尋夢。
“上班第一天就下崗了。”說起當時的心境,曾勇顯得頗為無奈。不過他很快揚了揚眉毛,“我能有今天,也很感謝生活把我逼上絕境。”
也正是那段歲月,影響了曾勇的一生,激勵他堅持幫扶初創業者“上馬”。
長沙的那段日子,幾乎是狼狽的。白天,曾勇瘋狂地尋找工作;晚上,就睡在同學辦公室的地毯上。無數次的拒絕,他甚至找不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連解決溫飽都異常艱難。
不得已,曾勇只好重回校園擺地攤,推銷玉石維持生計。
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我花110元一月租了一間小房,在湘江桔子洲尾,與住滿了擦皮鞋、踩三輪的‘貧民’為伍。” 幾次到了月底,因不能按時交租,曾勇的被褥鋪蓋被房東老板扔了出來,生活最窘時,常常一天只吃一頓飯。
生活過得如此艱辛,追求卻從未放棄。每天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在長沙風里來雨里去,一家挨一家到辦公室推銷,一次次被趕出來,曾勇咬牙堅持下來。曾勇至今認為,直銷依舊是很好的方式,可以每天都有些微薄收入。
1998年,曾勇終于在長沙黃興路開了自己的小店。店面不足20平方米,租金3000元/月,在一個廢棄的玻璃柜里,擺放著四處賒來的水晶、玉石。第一家水晶玉石店開業——是曾勇送給自己23歲的生日禮物。
與自身的苦難相比,另一件事情,更加觸痛了曾勇的心,也促動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大自己的事業。
水晶玉石店開業不久,一位70多歲的老人走進小店,打開層層包裹后,顫顫巍巍取出一只手鐲,說是兒子出差花700多塊錢買的,自己一直舍不得戴,要曾勇辨辨真假。曾勇看后大吃一驚,這個手鐲市場價不過幾十元錢。
上世紀90年代,玉石行業良莠不齊,剛剛開始富起來的人們追求珠寶玉器,市場突然蓬勃起來,但由于缺少真假鑒別能力,很多商人于是以假亂真,謀取暴利。
行業的混亂刺痛著曾勇,他發誓:創平民化的珠寶品牌、讓行業回歸理性。多年后,水晶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良心和誠信。
水晶坊產品展示
懸崖里摳出水晶石
“這塊石頭5000元買來的,現在至少50萬元。”曾勇一臉得意,指著水晶坊創業集團三樓展廳的一塊玉石給記者看。
賭石是水晶玉石行業公開的秘密,要想找到高品質的玉石,大多數玉石商人都會投身到賭石行業里。雖然風險高,但一旦賭對了,收益也極高。創業之初,實力并不雄厚的曾勇也無奈踏上了賭石之路。
“神仙也難斷寸玉”,一次曾勇遇見一塊玉石,其表面有綠色,曾勇花30萬元買下來,切開后發現一文不值。
賭石行業里流傳一句話:“一刀窮,一刀富,三刀四刀穿短褲。”曾勇說,誰也不知道你花高價買來的究竟是什么,只有切開過后,才能讓你心頭的 “石頭”真正落地。第一刀下去也許什么都沒有,第二刀下去也許滿眼是綠。也有可能,第一刀下去是綠,但第二刀下去什么也沒有,最后一無所得。
而擺在記者面前的這塊玉石,則是曾勇的得意之作之一。由于外表有一層風化皮殼的遮擋,看不到玉石的內部情況,曾勇根據皮殼的特征,敏銳判斷這極有可能是塊好玉,欣然買了下來,后有人出價50萬元想買走,但被曾勇婉言謝絕。
曾勇為何要賭石?答案是原料。
世人皆知,水晶玉石飾品的原材料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發展,至今中國水晶行業沒有巨無霸企業。而對剛剛涉足水晶玉石行業的曾勇而言,除了賭石,還有什么途徑可以拿到絕好的原料?
當然,隨著企業實力的一步步壯大,曾勇找到了另一條收益更大、更有持續性的尋寶之路,雖然這一條路同樣充滿風險。
緊貼懸崖之壁,腳下萬丈深淵,河流湍急洶涌,這是曾勇尋找寶石的冰山一角。
剛剛經歷一場狂風暴雨的沖刷,曾勇乘坐一輛摩托車,在泥濘的小路上一路奔行。
像往常一樣,細細尋找著這些不規則的石頭,每挪一步都要十分小心,直到懸崖邊上,他卻全然不顧。
2個多小時以后,在懸崖巖縫中找到了一塊不規則的晶體,曾勇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藏進專用包里。這一次,他在湖南溆浦中都鄉發現黃水晶礦。
在湖南懷化的洪江沅水上游,曾勇還發現了儲量豐富的洪江碧玉(石英巖玉),成功打開水晶市場的另一道門。
短短幾年時間,水晶坊一路高歌猛進,2011年已在全國三十多個省市鋪開,擁有800多家店面,市場空間卻遠未飽和。前景縱然可觀,但水晶玉石的原材料卻是不可再生資源。
水晶坊旗下擁有本命年、洞庭珍珠、海洋傳說、康巴漢子、銅時代、金玉堂六大品牌
曾勇深諳其中道理,一直在四處尋找玉石礦山。
早在2008年,曾勇跋山涉水趕到四川,在理縣通化發現四川白玉,果斷投資2000萬元,按照目前國內開采能力,可以供給20年。
上游原材料供應有保障,市場需求如此之大,中國水晶第一坊的空間足夠巨大。曾勇堅持兩手抓:一是請高僧法師開光;二是引起核心技術,真正打造“靈性水晶,真石魅力”。
在技術上,曾勇花200多萬引進“拼石技術”,組建生產車間。所謂拼石技術,就是把不同材質和不同顏色的玉石、水晶等拼接成各種款式的飾品。能主題鮮明的表達該飾品的寓意。
該項技術目前在國內大規模珠寶飾品加工企業中屬于獨有。
中國水晶第一坊
所謂精準優秀的企業定位,往往都是在殘酷的市場摸爬滾打中逐漸調整感悟出來的。曾勇創業之初,從普通玉石開始,一邊經營,一邊調查市場,一邊尋找能支撐持續發展的礦源,最終將目標消費群鎖定在時尚女性群體,同時對產品進行相應調整。
“我選擇了顧客還不為熟知的水晶,在當時的市場還是一片空白。”
曾勇對水晶飾品作了清晰定位,以主打產品引導顧客購買。他說:水晶跟普通砂子是“同出娘胎”的一種物質。當二氧化硅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二氧化硅膠化脫水后就是瑪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膠體凝固后就成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幾微米時,就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巖。
尤其重要的是水晶所賦予的意義,顯得更為珍貴,比如無色水晶:代表純潔、無私。能提升人的 靈氣,驅除雜念。而紫色水晶:代表浪漫、姻緣。黃色水晶:代表財富、鴻運。 等等。
“水晶坊”已成為水晶行業代名詞。其實曾勇創建品牌“心懷不軌”,為使品牌更響亮、更為熟知,借力國內名酒“水井坊”。
創業初期,曾勇親自當起上門推銷員,但產品包裝陳舊,款式落后,收效甚微。
何不采用代銷方式!曾勇反思頓悟,全國豈不都是水晶坊的市場。背著大包,獨自前往大西南,曾勇五味雜陳,這關乎水晶坊生死。
一番誠心打動了幾位想創一番事業的年輕人。終于,第一家外省連鎖店在成都武侯祠開業了,緊接著又在重慶綦江開了第二家店。水晶坊連鎖經營模式初見雛形,規范的貨架設計、終端形象,企業LOGO設計也相繼導入。
2002年,長沙市水晶坊珠寶商貿有限公司50萬注冊成立。此時,水晶坊在全國已有了連鎖專賣店30多家。
2003年,“非典”來襲,全國人民躲在家里不敢出門,水晶坊迎來首次危機。曾勇居然做出決定:砍掉已成形的批發業務。要知道,批發生意在當時可是占30%的比重。
為什么要砍?
曾勇認為,批發無法走品牌發展之路,更主要的是搶去了加盟商的利益。 這在即使是今天,百多萬元的損失依然不是小數目。
曾勇的壯士斷腕決定,猶如當年張瑞敏怒砸洗衣機。
事實證明,沒有曾勇的決策自然就沒有今天800多家連鎖店的欣欣向榮,更不會有今天水晶坊——中國水晶飾品珠寶連鎖第一品牌的殊榮。
逐漸利用網絡平臺,注重網上推廣;砍掉批發,只做加盟;制定營銷政策,確定首次進貨標準;對包裝進行改版設計……通過2003年一系列的改革,2004年,水晶坊加盟體系走向成熟。
2004年12月,水晶坊在武漢獲得了中國“十大創業金獎”,專賣店發展到500多家。
2008年,水晶坊更是擊敗眾多實力雄厚的水晶飾品企業,在2008-2009年中國水晶飾品市場發展研究報告中,榮膺2008國內十大水晶飾品品牌榜首。
2010年,占地100多畝地的水晶坊創業集團在長沙寧鄉落戶,這是湖南首家珠寶飾品加工企業。
這是水晶坊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從這一年開始,水晶坊模式引向“縱深發展”,相繼推出本命年、洞庭珍珠、海洋傳說、康巴漢子四大品牌,每個品牌又獨成體系,而水晶坊另一玉石品牌——金玉堂,在國內已成氣候。
水晶坊創業集團6大品牌并駕齊驅,同時向加盟商提供強大的加盟支持服務。在員工的培訓上,曾勇下足了功夫。他認為要提高銷售量,有一個專家型的銷售員至關重要,決定把店員培養成專家級的人才。首先,要讓店員學會鑒定產品,其次,要清楚地把產品優勢介紹給消費者。顧客購買產品欲望,不光停留在基本的漂亮層面,而是滿足自身某一階段需求。
產品展示
所有的優秀企業都來源于精細的細節管理,逐步摒棄傳統銷售模式,讓所有店員變成“顧問式”銷售專家,正是水晶坊打造中國水晶飾品珠寶連鎖第一品牌的細節功夫。
散盡億萬財富叫板李開復
在水晶坊事業風生水起之時,“大火”卻燒進了曾勇的后院——
毫無征兆,2011年發現妻子早就轉走家里數千萬現金,與之決裂這段婚姻。共苦未能同甘,經營多年的家庭,在財富的誘惑下異常蒼白,猶如晴天霹靂,曾勇直覺一陣眩暈。
那是一段晦暗的歲月,曾勇的心情降至冰點。
熬夜,抽煙,白頭發瘋長……他始終不明白,為什么自己深愛的妻子,在這個時候選擇離開,選擇放棄?
其實事情并非偶然。
此前不同場合,曾勇多次提出:40歲后,要將水晶坊集團財富分給所有員工,讓每一個在水晶坊工作5年以上的員工都可以在長沙買房買車,幫助大家共同創業。
但在妻子眼中,丈夫散盡億萬財產,不顧及自己和女兒將來,無疑萬事皆空……
2012年2月,曾勇不得不結束這段10年的感情。
“員工死心踏地跟我,我不能辜負他們啊!”淚光在眼眶打轉,曾勇還是強忍住了。
于是,曾勇在新浪微博寫下了文章開頭那一段話。
2009年,李開復創辦創新工場,為新型創業初期公司提供資金、技術等資源;而水晶坊至今已發展15年,每年銷售額近3億,曾勇已輔導800名創業者走向成功。
如果說10年前,曾勇創業主要是改變生活;那么,10年后,曾勇想的則已經是從生活夢想到事業夢想的跨越。
為公司近百名員工創業,為所有加盟商繼續創業。所以,曾勇把新建的水晶坊大樓上寫著“水晶坊創業集團”。
曾勇輔導的卓越文化傳媒,源于幾名大學生的一份創業方案。從2008年成立之初幾個人,到現在團隊60人,從當初幾萬元收入,到年營業額近千萬元。
像這樣的公司,曾勇孵化了一大批,小項目運作靈活,張弛有度,平凡之中彰顯睿智。
“我的目標是輔導一萬個創業者。”曾勇總結19年來創業成功秘訣,水晶坊創業集團一直在孵化小而精、小而特,小而賺錢的小項目,李開復的創新工場成功可以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