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7 14:50:31 作者:詩#晴 來源:1
陶秋豐來自襄樊,他初中時接觸到網絡,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買來很多電腦方面的書籍,在書上看到實例之后,上網時就照著書上的去實踐。
后來,他專注于網絡安全方面,并利用搜索引擎學習。高二時,他開始給《電腦報》投稿。“第一篇稿子是講網站建設程序的,是幾百字的小文章,投過去就被直接采用了,給了我很大信心。”陶秋豐至今仍然記得很清楚。
到了高三上學期,陶秋豐的稿費收入最高一個月可以拿到5000元。與在網絡上如魚得水不同的是,不喜歡數學的陶秋豐在高考中沒能春風得意,他以一名專科生的身份開始了大學生活。“學歷并不能決定一切,但不代表它不重要。”上大學之后,陶秋豐參加了華中師范大學的自學考試,并已經考過了大部分科目,到明年六月,就能拿到本科畢業證。他說,這也是對人的一種礪煉,是繼續深造的一種方式。
高中畢業后,陶秋豐仔細比較了做在線服務、域名投資等網絡賺錢方式,覺得建網站更具有可持續性和發展潛力。2006年,17歲的他建立了個人網站,并吸納商家投放廣告。網站建立當年,他通過網站獲得的廣告收入已經達到10萬元。
在建立“Q娛”的過程中,陶秋豐遇到了不少未曾想到的困難:在網站建立之初,因為流量較大,廉價的虛擬主機無法負荷,需要托管一臺價值數萬元的服務器。陶秋豐冒著投資失敗的風險,用自己三年所得的稿費來支付使用服務器的費用。經過兩年的發展,高峰的時候,每天訪問“Q娛”的網友超過10萬。
在學習網絡知識的過程中,陶秋豐萌發了寫一本實踐操作性較強的網絡營銷書的念頭。剛上大二,在《電腦報》編輯的引薦下,陶秋豐認識了《電腦報》出版部編輯,通過近一年的時間選題策劃和論證,他的第一本書——《年入10萬!草根少年網賺實戰》于今年4月出版了。今年10月,他的第二本書《100個可操作的網絡賺錢方面》也已經開始銷售。他的第三本書將在年底面市。
收獲的背后是付出。去年在寫第一本書時,19歲的陶秋豐患上了肩周炎和頸椎病,經常疼得晚上睡不著覺。面對病痛折磨,陶秋豐心態很樂觀:“人生就是這樣,你能夠得到一些東西,肯定要有所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