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6 16:38:41 作者:浮云 來源:1
今天,有幸赴桐鄉(xiāng)參加了嘉興市教育學會實驗學校(園)分會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圍繞本次活動的主題“教學目標設計與達成的有效性”,主辦方在上午為我們呈現了三個教學活動,下午在三位執(zhí)教老師進行簡單說課后,由嘉興市第一幼兒園的陳瓊園長作了一個題為“教育活動目標設計與達成的有效性”的觀點報告,在短短一天的時間里,我們邊學習邊進行自我反思,對自己日后在教學活動目標的設計和達成方面,有了更新的認識和提高,受益良多。下面將自己對今天的活動作一些簡單介紹與反思,與大家共同學習。
第一個活動是由桐鄉(xiāng)實驗幼兒園陳炳玉老師執(zhí)教的中班繪本閱讀——子兒吐吐。在最近的公開課上我們經常能接觸到繪本教學,的確,好的繪本能給孩子預留廣闊的想象空間,帶來無限的閱讀興趣,是孩子早期閱讀的很好形式。考慮到該繪本篇幅較長,執(zhí)教老師將本次活動定為第一學時,重在引導孩子初步閱讀繪本,尋找并大膽描述自己喜歡的畫面。分為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1、重點前置、分析導入——將繪本中關鍵性的面畫提出來,配以簡單的文字介紹,引領孩子細致觀察、理解;2、自主閱讀,初步感受——在鞏固已有閱讀常規(guī)的基礎上,讓孩子自主閱讀,初步感受繪本,把學習的主動權教在孩子手中;3、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大家一同分享、補充各自的所見,這里很好地利用了PPT課件,為找不到頁碼的幼兒提供了幫助,照顧到了個別差異;4、解讀封面、封底——使孩子對繪本有一個較完整的了解。整個活動雖然一直以幼兒的自主閱讀為主線,引導他們發(fā)現、表達書中喜歡的一頁,但是我覺得教師應該在活動中突出故事的重點,提升幼兒的經驗,幫助幼兒初步理清這個故事的前因后果,從而感受到故事帶給大家的詼諧、幽默。
第二個活動是由海寧實驗幼兒園李林娟老師執(zhí)教的小班語言活動——棒棒糖(兒歌),這個活動很適合小班幼兒,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在目標的設計和活動過程中體現了“趣”、“知”、“念”這三個字。雖然一開始的課件出現了故障,但是孩子們被畫面中活動的小熊背影所吸引,由此可見,老師巧妙地設疑——猜猜小熊在干什么,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層層深入,最后揭曉“小熊在吃棒棒糖”。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看、嘗、舔棒棒糖理解兒歌的內容,我覺得吃棒棒糖可以放到后面作為學念兒歌的獎勵,這樣幼兒在想吃棒棒糖的驅使下會更加集中精神去學習兒歌。在學念兒歌時還運用了生動有效的圖譜幫助幼兒念兒歌,整個過程很流暢、目標清楚,特別是象聲詞“SHI——吧吧吧”,給孩子和老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課后,我們及時將生動形象的課件拷了下來,準備運用到以后在教學中。
三個活動由嘉興市第一幼兒園的袁瑛老師執(zhí)教了大班音樂活動——毛毛蟲與蝴蝶。這是一首兩段式結構的歌曲,AB兩段在旋律、節(jié)奏、情感色彩方面都有著鮮明的對比。教師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理解歌曲所表達的內涵,并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運用肢體語言來表現,這樣一個多元的音樂作品不僅能讓幼兒從中獲得情感上的不同體驗,更使幼兒體會到快樂可以在別人的幫助下獲得,更主要的是在自身的努力下獲得,我感覺這個活動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在活動中不僅讓我們見識了如何在音樂活動中的引導上體現目標意識,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袁老師的藝術修養(yǎng)和教學技能。
陳瓊園長的觀點報告,從教育活動目標的設計和教育活動目標的達成兩方面進行闡述。提出了目標定位的4個關注點:具體細致、突出重點、體現層次、正確表述。在目標的達成上總結出:簡單實用的教具準備是活動目標達成的前提;合理科學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是活動目標達成的關鍵;巧妙有效的指導策略是活動目標達成的保障。陳園長還以具體的案例進行了觀點的闡述,使我們能夠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
一天的活動下來,感覺時間過得真快,于是回到家就趁熱打鐵,將新鮮的知識先保存下來的。寫著寫著就發(fā)現自己還真有點貪心,有機會出去學習,真想把所有的內容都詳細記錄下來,只是自己的領悟能力有限,也犯了重點不突出的錯誤,不過還是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