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1 14:18:33 作者:花小落 來源:1
創(chuàng)業(yè)界從來不缺少傳奇,雖然大部分的主角是意氣風發(fā),揮斥方遒的年輕才俊,但是也不缺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花甲老人。
美國肯德基的創(chuàng)始人——山德士上校算一個。他5歲喪父,14歲輟學開始流浪,66歲時拿著幾百美元的社會福利金,開著一輛破汽車,向餐廳出售他研制的一種炸雞配方,88歲時才獲得成功。
中國速凍食品的創(chuàng)始人——陳澤民也算一個。他50歲時,辭去省會市級醫(yī)院副院長的職務,蹬著三輪車賣起了自己研制的速凍湯圓, 63歲時,掌管的鄭州三全食品企業(yè)年銷售額近20億元。
當然,除了這兩人,還有更多成功創(chuàng)業(yè)的老人,今天就不一一介紹,重點看看在中國具有代表性的陳澤民的人生經歷及創(chuàng)業(yè)經歷,希望對各位準備創(chuàng)業(yè)以及創(chuàng)業(yè)中的人士有所啟發(fā),從中悟出適合自己需要的經驗或信心!
傳奇人物的人生幾乎百般相似,脫離不了一個“苦”字,缺少不了一種“奮斗”的精神,離不開一個“創(chuàng)新”的能力……為此,陳澤民的人生即使不說,也已經通曉了大半,不過說的細與略說對于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學習的效果上會有天壤之別。鑒于創(chuàng)業(yè)案例的教學性質決定,我們還得從其少年說起,畢竟介紹完整的人生或創(chuàng)業(yè)經歷,對求知的創(chuàng)業(yè)者才能有圓滿的交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少兒的磨練奠定成功的根基
陳澤民曾說過:小時候吃苦,鍛煉心志,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3歲起就跟隨身為炮兵專家的父親過著隨軍生活,輾轉各地。從小開始,陳澤民就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儉學;
10歲時,和同學們一起到電影院、戲院里,撿煙頭、廢品賣錢,支援“抗美援朝”;
上初中時,學校提倡勤工儉學,陳澤民為此學會了理發(fā),并利用這個技能,在周末或業(yè)余時間出去給農民理發(fā)。同時,他還和同學們一起出去打小工,做做泥瓦工、裝卸工。通過勞動,他更學到了技能,更認識到:只有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財富。
性格決定命運:創(chuàng)新性格決定成功命運
陳澤民興趣廣泛,從小就熱愛創(chuàng)新,并總是能搗鼓點新玩意。
陳澤民從小就是個無線電愛好者從礦石收音機到真空管收音機,再到后來的半導體收音機和電視機、錄音機、錄像機,他都能組裝和維修。高中時,他利用理發(fā)推子的使用原理,幫農民制作了一臺收割機模型。
1965年,陳澤民從醫(yī)學院畢業(yè),主動要求到四川工作。在工作中也搞了不少發(fā)明創(chuàng)造,還被評選為“科技標兵”。在四川的十幾年里,陳澤民和愛人向當?shù)厝藢W會了做湯圓、米花糖等特色食品。回鄭州以后,逢年過節(jié),陳澤民夫妻都要做許多湯圓送給親戚、朋友嘗鮮。品嘗過的人,無不交口稱贊。
1979年,陳澤民調回鄭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工作。當時單位里有一臺價值幾十萬元但是被水淹后報廢的大型X光機,陳澤民硬是利用幾個星期的業(yè)余時間把它拆開修理好了。他甚至還仿照在北京展覽會上看到的一臺日本產的洗衣機,制造了當時鄭州第一臺土造洗衣機。
1984年,陳澤民被調到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當副院長。但他在業(yè)余時間還是總想干點什么。
1989年,陳澤民和愛人借了1.5萬元辦起了“三全冷飲部”,專門經營軟質冰淇淋。
1990年,冷飲部用陳澤民自制的設備制作、批發(fā)鄭州當時唯一的夾心冰淇淋,生意非常火爆。可是每年10月之后,冷飲業(yè)進入淡季,冷飲部幾十個工人就不知道干什么好。
面對這個情況,陳澤民又打起了新主意——凍湯圓賣。
這個想法源于其在一年冬天到哈爾濱出差的所見所聞。當時,他在哈爾冰見當?shù)厝税溩右淮伟芏啵圆煌昃头诺綉敉鈨鲋Mㄟ^這個現(xiàn)象他馬上聯(lián)想到湯圓上:餃子能凍,湯圓也應該能凍,自己家做的湯圓冷凍起來拿到市場上賣,肯定會受歡迎,而且冷凍可以解決長時間保鮮的難題。
3個月后,從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藝程序,從單個粒重到包裝排列,從包裝材料到包裝設計,從營養(yǎng)、衛(wèi)生到生產、搬運等等環(huán)節(jié),陳澤民拿出了整體的設計,做出了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并先后申請了速凍湯圓生產發(fā)明專利和外形包裝專利。
1990年下半年,電視劇《凌湯圓》在中央電視臺熱播,陳澤民立即給剛剛研制出來的速凍湯圓起名為“凌湯圓”,并在第一時間注冊申請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標。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輛三輪車跑出一片艷陽天
東西發(fā)明出來了,商標也注冊申請了,接下來就該全身心做市場了。但是,一個新東西出來,商家和客戶豈會輕易接受。為此,陳澤民拿出了從小吃苦磨練出的超強心志,全力一搏!
下了班,年近50歲的陳澤民蹬著三輪車,拉著燃氣灶和鍋碗瓢盆,到市內的副食品商店開始推銷產品。而推銷方式,還是頗為先進的現(xiàn)場體驗促銷法,即現(xiàn)煮,免費品嘗,滿意再買。
1990年12月底,陳澤民把速凍湯圓拉到了鄭州市很有名氣的一家副食品商場。商場負責人在嘗了“三全凌湯圓”后,半信半疑地答應先進兩箱試試。趁熱打鐵,他又拜訪了鄭州市的幾大商場,也爭取到了“進兩箱試試”的待遇。陳澤民對自己的產品信心百倍,打開市場應該問題不大。果不其然,沒過幾天,經理們就聯(lián)系陳澤民,希望他長期大量供貨。
1991年春節(jié)前,陳澤民去北京開會,并順便帶了速凍湯圓的模型,也許是為了碰運氣,他來到西單菜市場,并跟商場負責人耐心講解,隨后對方同意進2噸試銷。結果會還沒開完,商場經理就打來電話,讓他以最快速度再送5噸。
經過一年多的市場開拓,陳澤民認識到速凍食品將成長為一個龐大的產業(yè),于是,在1992年5月提出辭職,下海專心賣湯圓,并開始組建“三全食品廠”。
當時,一套進口的速凍機需要1000多萬元,國產的也得100多萬元,陳澤民就自己買材料,自己設計制造,硬是建起了當時國內第一條速凍湯圓生產線,正式走上工業(yè)化生產的軌道。
1992年下半年,陳澤民把生產管理交給家人,一個人開著一輛4000元買來的二手舊面包車,拉著冰箱、鍋碗瓢盆、燃氣灶,到全國各地現(xiàn)煮現(xiàn)嘗地跑推銷。
在陳澤民看來,這是一段非常艱辛的經歷。可就是用這種最笨的方法,“三全凌湯圓”在全國各地的市場迅速打開。1993年起,三全的日產量達到了30噸。
內功強悍才能發(fā)揮超強外功:與其外耗不如強化內功
由于市場形勢良好,1995年前后,全國出現(xiàn)了大量仿制“三全凌湯圓”的企業(yè)。這時候,陳澤民審時度勢,決定放棄對同行侵害自己專利的追究。后來有人為其原因時,他說了兩點:
原因一、速凍食品是個技術門坎很低的行,專利官司打不勝打,耗費精力得不償失。與其外耗,不如集中精力強化自己的內力。
原因二、中國的速凍食品業(yè)正處于起步階段,僅靠一個三全是無法滿足巨大的社會需求。海外的速凍食品工業(yè)比我們先進得多,即使擋住了身邊的同胞,也擋不住海外企業(yè)長驅直入。分析得失,倒不如本土同胞齊心協(xié)力,把市場迅速做大,在較短的時間里形成有一定抵抗力的民族速凍產業(yè)。
從1995年起,三全的發(fā)展速度明顯加快,并且越來越快。
1995年,三全被國家工商局評為“全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yè)”之一;
1997年,國家六部委將“三全食品”列入中國最具競爭力的民族品牌;
2004年,企業(yè)銷售額為14億元,列中國私營企業(yè)納稅百強第61位;
2010年,企業(yè)銷售額達到 20億元,穩(wěn)居中國速凍食品企業(yè)龍頭位置。
如今,小小的湯圓已經為陳澤民帶來了數(shù)以億計的財富,更為中國開創(chuàng)了上百億元的速凍食品市場。陳澤民感慨萬分:一個人創(chuàng)業(yè)的目標可以很遠大,但都要從小處一點一點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