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23 9:41:39 作者: 來源:阿里創業
薛偉斌一直在思索兩個問題:第一,如何實現幸福?第二,如何激發員工熱情?“我現在有一點體會,是稻盛先生啟發我的:就是修煉靈魂,提升境界。另外一個體會是,我們能留給子孫最重要的財富其實不是物質財富,而是精神財富。”
在接觸稻盛哲學之前的好幾年里,我一直在思索兩個問題:第一,如何實現幸福?過去我聽說,有錢有閑就等于幸福了。2008年以后,我感覺自己事業上也算小有成就,企業也上市了,就想輕松一點,陪陪老婆孩子,享受“有閑有錢”的生活。然而,真的這樣做了反而沒有全力投入工作時那么充實,常常還會失眠。我開始懷疑這種幸福論調。
第二,如何激發員工熱情?企業通常用績效考核的手段來激勵員工,這種做法確實有效果。但是隨著企業的不斷擴大,業績指標越來越高,負面作用越來越明顯。每年定這個業績指標的時候,員工和公司之間都要討價還價。公司希望把指標定得高一些,但員工希望定得低一點,因為指標定得高了,完成不了,對員工的升職加薪都有影響。
于是,每年10月份國慶節一過,公司從上到下就要開始相互較勁了。績效考核的方式其實是通過外部力量逼迫員工為錢奮斗,把員工與公司之間變成了金錢關系。但如果員工的內心沒有被觸動,把工作當成苦差使,那么他們對待工作就不可能全力投入。
稻盛哲學顛覆了我的經營理念 2011年,通過白立新老師的課程,我接觸到日本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稻盛提出了“經營人心”的理念。在稻盛看來,工作本身就是一個人幸福的來源,美好人生的來源,經營者應當考慮如何讓員工參與經營,把他們的熱情點燃起來,讓他們覺得公司是一個大家庭,在公司中能夠實現個人的價值,得到自己的美好人生。這個聽起來很有意思!
我意識到,我自己“有錢有閑”的想法與“激發員工熱情”的想法其實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我作為企業老板想過有閑生活,另一方面卻又希望員工的熱情能夠被激發出來,繼而對工作高度投入,這看起來有點自私、有點矛盾。
我們這些老板做企業更多地是為了自己的事業,雖然有時候對員工也好,但是“好”是手段,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更賣力地干活,最終還是讓員工成就老板。而稻盛經營企業的目的確實是為了成就員工,讓員工能真正在這個企業里得到發展,獲得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這是一種顛覆性的經營哲學。
我的兩點領悟 那么到底幸福從何而來呢?我現在有一點體會,是稻盛先生啟發我的:就是修煉靈魂,提升境界。另外一個體會是,我們能留給子孫最重要的財富其實不是物質財富,而是精神財富。如果子孫自己行的話,他不需要物質財富,自己就會很有出息。要是品行不正的話,你給他越多對他越不好,還可能危害社會。
我的兩大轉變 首先,我的工作激情比前幾年創業的時候更加強烈,我自己認為這一次是再創業,是真正的事業。以前做企業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讓個人實現成功。這一次再創業,融入了我的精神追求,有我的靈魂在里面,是真正的事業。我又重新回到以前創業的那種狀態中去了,更多地關愛員工,跟員工打成一片,像以前一樣,跟他們在一起吃飯、聊天、喝酒??
其次,管理風格更加人性化。我有一個特點:比較強勢。以前聽到下屬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我就會生氣,有時候甚至以職位權力來壓對方,要求一定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
現在不同了,我會考慮,我不一定了解現場情況,也許他的說法有道理。為什么有些企業家事業做得越來越大,人卻越來越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一定要以自己的方式要求下屬做事情,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就是這些東西讓他不幸福,讓他感覺很累。如果能夠擁有一個平靜的心態,放棄自大的態度,真正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反而會增加企業家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