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8 8:34:04 作者:網風 來源:1
老板“跑路風”下,溫州官方祭出“嚴打”之策。9月27日,溫州市政府網站發布《關于嚴厲打擊暴力討債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維護企業正常生產和金融秩序穩定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
這份由溫州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中院聯合發布的文件措辭嚴厲,在五項具體舉措中,有四條均以“堅決打擊”起頭,包括堅決打擊暴力討債、非法拘禁、非法集資、惡意欠薪等。
昨天,曾任溫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溫州市經濟學會會長馬津龍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類似舉動,近年來在溫州還未出現過。在他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代中期的溫州“抬會”風波,當時政府曾組織過大規模整頓。
“跑路”企業主主要有兩種
一面是嚴厲之姿,另一面是安撫之態。早報記者獲悉,26日,溫州有關部門一天內連開兩會,要求金融及擔保機構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昨天,溫州25家銀行聯合發出倡議,表示將全力支持中小企業應對當前困難與企業同舟共濟,“不抽資、不壓貸”。
三部門通告發布前的25日,浙江省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主持召開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和民間借貸風險座談會,表示“政府該出手時就要出手”(詳見2011年9月27日東方早報A5版《溫州出手應對民企老板出逃》)。
通告稱,“嚴打”的目的是,打擊當前因企業資金鏈斷裂、民間非法集資引發的暴力討債、非法拘禁等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治安和金融秩序穩定,保護企業正常生產秩序和公民人身財產安全”。
通告第一條是“堅決打擊暴力討債、非法拘禁等違法犯罪行為”,違者將按法律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不夠刑事處罰的,一律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對追討行為涉黑涉惡的,司法機關將依法從重從快予以打擊。”
溫州市經濟學會會長馬津龍向早報記者介紹,目前溫州“跑路”的企業主主要有兩種:一是確實卷錢逃走;二是因遭債權人暴力追債,為自保,先跑出去躲風頭。當地知情人士透露,有的債權人甚至有黑社會性質的后臺。
在保護企業方面,通告還表示,堅決打擊哄搶企業財物、堵塞交通等違法犯罪行為。在溫州多起“跑路”事件中,債權人、企業工人因討錢無望出現過激行為,如溫州眼鏡業龍頭企業浙江信泰集團的事件中,據相關部門通報,“部分員工不明真相,在個別人鼓動下,擔心企業倒閉、工資無著落而聚眾上街,一度造成交通阻塞”。
對此,通告稱,“嚴禁有關人員以討薪為借口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隨意哄搶、損壞公私財物等,違者一律給予相應治安管理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責。”
通告同時稱,將堅決打擊惡意欠薪等違法犯罪行為,對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員工勞動報酬,或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的,經勞動保障等政府相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一律按法律規定,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依法從重追究刑事責任。
“抬會”悲劇不會重演
眼下的溫州形勢,使很多人聯想到1980年代中期的“抬會”事件。在被問及溫州30多年民間金融史中的風波時,馬津龍也表示,印象最深的就是“抬會”風潮。
“抬會”是溫州早期典型的組織化民間金融,指若干人組成一個“會”,發起人稱“會主”,把“會員”的錢聚攏,交會員輪流使用,先用的人付利息,后用的人吃利息。會員可發展新會員變成“會主”,層層往下,形成復雜的金字塔式結構。
從1985年八九月間到1986年初,“抬會”在溫州樂清蔓延,總發生額約10億元,實際投入資金22億多元,10萬元以上的大中小會主1589人,其中有3人的會款發生額在億元以上。當時,樂清入會總人數有20多萬,鄉鎮參加戶數70%,有的村子幾乎涉及每家每戶。
瘋狂的游戲進行了一年多,在1986年春出現斷裂、崩盤跡象。很快,形勢急轉直下,極度的亢奮轉為極度恐慌。整個秋天,溫州陷入空前的混亂,討債者沖進會主的家。短短3個月中,有63人自殺,200人潛逃,近1000人被非法關押,8萬多戶家庭破產。
地方政府組織了大規模整頓,發動群眾自清自理,經濟、法律、教育和行政手段并行,經過4年多努力,終于在1992年基本平息,清退債務1.54億元。由于當時法律對這方面的監管近乎空白,潛逃后被抓獲的會主多以“投機倒把罪”處置。
不過,馬津龍并不認為類似一幕會重演,“抬會有詐騙性質,是非法集資?,F在不是這樣,主要是債務危機。首先必須承認,民間借貸是正常行為,雖然不是正規金融,但合法。”
溫州市三部門的通告表示,堅決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為,違者將按法律規定,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等罪名依法追究刑責。對非法金融機構、非法融資行為,由金融主管部門堅決依法取締、查處。
“不借貸,就是死”
“嚴打”的同時,官方也在尋求民企融資難的解決之策。
26日下午,溫州銀監分局召集20多家金融機構一把手召開會議。針對部分企業主出走的情況,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說,很多企業本身沒有太大問題,只是某筆資金周轉不靈導致連鎖反應。如果銀行這時出手相救,絕大多數企業能緩過勁來。銀行不要“抽血”,如果一起對企業停貸,再好的企業也會倒。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時,溫州銀行業曾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相信這次也能渡過難關。
溫州銀監分局局長張有榮說,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增速一定要大于貸款的平均增速。各銀行要多渠道增加資金來源,多為企業考慮,利率要合理定價,規范收費行為、吸收存款行為,切實為企業減少融資成本。
昨天,包括四大國有銀行溫州分行在內的25家金融機構聯合發布《溫州銀行業全力支持溫州經濟轉型發展的聯名倡議書》。“溫州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溫州銀行業要以發展溫州經濟為己任,與企業同舟共濟,攜手幫扶企業克服困難、共度時艱。”倡議書稱。
倡議書表示,將向上級銀行爭取信貸規模、優惠政策,用好用足信貸資金。同時,分類幫扶生產經營正常但資金出現困難的企業,不抽資、不壓貸,想方設法幫企業渡難關;對符合國家產業、信貸政策要求,發展前景較好、信用較好但暫時有困難的企業降息讓利,貸款利率盡量少上浮或不上浮。據悉,相關內容還將寫入溫州市政府近期發布的關于規范民間金融秩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文件。
同在26日下午,溫州市經信委組織召開全市擔保行業會議。針對目前擔保公司忌憚風險、不敢放開手腳開展業務,溫州市經信委表示,希望擔保公司發揮信息靈通的優勢,加強被保企業的風險排查、處置,向各地經貿部門通報消息。
會上,48家擔保公司倡議,攜手中小企業、和衷共濟,并將促使銀行和擔保公司在利率、保費上切實為中小企業提供優惠。據悉,溫州有關部門將加強對擔保業的規范,整治非法擔保公司。
“目前局面的根本原因,根源不在民間借貸,而是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是現有金融制度造成的。”馬津龍說,“民間借貸本來就是正規金融的補充,企業只有正常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才會轉向民間借貸——對他們來說,‘借’還有活的機會,不借,就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