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6 9:46:28 作者:網風 來源:1
最近,留意到好些網友在微博上問,全球的資本流動性是否充裕?這個問題非常好,真可謂點到了全球經濟最大的問題。從目前各國表現的經濟狀況來看,資本流動性顯然太充裕,都泛濫了。不然的話,黃金價格怎么會瘋狂到如此地步?
拜美國所賜,中國原本幾年前下決心要收緊銀根的,結果金融海嘯一來,直接影響了中國的支柱產業出口業,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釋放了4萬億流動資金救市,再加上資本逐利,美國QE2幾乎都流到了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結果美國生病中國吃藥。雖然目前中國央行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收緊銀根,比如加息和提高銀行準備金率。但要阻止資本流動性泛濫,中還必須抵制人民幣升值的幅度。
然而,中國有些專家卻認為,人民幣升值可以應對通貨膨脹,是解決問題的緩兵之計。我認為,如果沒有熱錢流入,如果不考慮美元的定價權,單純從貨幣本身來看,人民幣升值是有可能降低通貨膨脹率,因為出口價格提高,進口價格降低,由于人民幣“值錢”了,相對來說通脹自然就降低了。然而,假如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的話,特別是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即使人民幣的匯率上升了,其結果也是對外升值,對內照樣可以貶值,通脹率照樣會上升。更別說熱錢逐利的本性,將致使人民幣越升值,熱錢越眼紅,流入中國的熱錢也就越多,通脹會被抑制嗎?你信嗎?我反正不信。
其實在現階段,人民幣應該階段性的適度貶值才對,讓熱錢爛在中國,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同時大幅升息。對于升息有人擔憂,貸款利息一升高,雖然能抑制通脹,但企業和個人(貸款購房者),特別是加工企業會因此而遭淘汰。這看似是不利的因素,可機會也往往就潛藏在不利的因素里。因為中國企業已經到了必須轉型的時候,再也不能替他人做嫁衣,逼迫企業升級是必要的,而且中國畢竟國有企業占主導,具備了轉型的條件。再說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這是一道天然的防火墻。如果政府采取對特殊企業優惠的利率,再加上中國政府有幾萬億的資本,完全有能力控制嚴峻的局面。
而人民幣升值除了對持有大量人民幣、準備出國的人有利外,其他都是弊大于利。而美元恰恰相反,美元對外貶值,對內保值,假如人民幣貶值的話,熱錢就會大失所望大舉撤退,使歐美涌入的資本跌破眼鏡。
對于歐美來說,很多人寄望于政府刺激計劃,比如推出QE3。請大家仔細想一下,靠政府救助有用嗎?顯然沒用!要有用的話,歐美經濟就不會到今天如此糟糕的地步了,只要一直刺激著不就行了嗎?政府哪來錢,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多只能救急,無法救窮。而恰恰是那些刺激,往往把小病拖成大病,甚至拖成不治之癥。
總之,再強調一下,在中國的經濟轉型成熟之前,在防火墻還沒有建筑好之際,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不妨放慢些,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則不達。而一旦條件成熟了,人民幣完全可以大踏步走向國際,非但可以自由兌換,還可以成為一種強勢貨幣。從歷史來看,沒有一個崛起的大國,其貨幣是不強勢的;沒有一個強國,是不試圖保持自己的貨幣強勢的。而美元目前的弱勢,倒真是它的緩兵之計。
總而言之,在條件尚未成熟的時候,中國需要自我保護,如在目前人民幣還不夠條件自由兌換的時候,筑起自我防護的長城,避免國際資本的炒作,以免重復當年南美、東南亞的金融海嘯,避免重蹈日本失去20年之覆轍。待條件成熟之后,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抗衡美元。使人民幣與美元、歐元和日幣成鼎足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