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2 9:49:58 作者:無名 來源:1
采訪龔建華正碰上盛夏三伏,熾熱的空氣與焦躁的氛圍讓人難以平和下來。而眼前這位中年企業家卻用他的創業故事讓聽者在七月流火間感受到一份歷經磨練后的從容淡定與一名優秀企業家的魄力胸襟。通過一番對談,他向我們展示了其成功背后所蘊涵的三件“法寶”——“鋼鐵國際”、“‘運動’管理”、“時間理論”。
打造鋼鐵行業的“淘寶”品牌
從2000年成立上海攀錦金屬材料有限公司,龔建華始終在關注如何把鋼鐵這一傳統行業做出新意與品牌。通過多年的上下求索,從2006年下半年起,首個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鋼鐵現貨交易網絡平臺——鋼鐵國際正式上線。作為由攀錦金屬獨立投資的網站,它擴盤上海寶鋼寶石廊網站的思路、學習阿里巴巴操作模式,依托現有鋼鐵交易網站的資源……尤其是聯手各地鋼廠資源,整合國有大中型鋼廠與小型私有鋼廠的生產能力,擯棄掉通用幾十年“單打獨斗”的銷售模式,將他們的現貨通過一個平臺進行與供應商、下游企業的一次性對接……龔建華傾力投入的這一網站,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可謂是一個創舉。
國際鋼鐵不僅僅提供價格的訊息,更直接提供現貨的交易。這不單純是對效率的提高,更是對整個產銷一條龍成本的大大降低。龔建華希望鋼鐵國際不僅僅是提供一個信息的平臺、交易的平臺,在未來更能脫離現有的第三方物流,完成鋼鐵的配送、加工、深加工……所有的一切只需要通過鼠標的點擊便能在互聯網上輕松完成。
在龔建華看來,鋼鐵國際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費用降低,更在于對價格的規范、市場的洗牌、商家的團結。“1塊錢的產品,為什么要賣1塊5?就是因為加入了諸多條件!而條件是怎么產生的?就是因為缺乏交易安全!安全為何缺失?因為市場尚不成熟!”龔建華淺顯的比喻直擊當前國內仍在探索階段的鋼鐵市場的種種痛處,而種種癥結的根源正出在市場“標桿”的缺失。鋼鐵國際的出現正起到了“標桿”的作用——相應的價格一目了然,真正質優價良的產品自然會獲得更大的市場,規范操作的生產商與經銷商也能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龔建華對于鋼鐵國際的另一個期望是促成中國鋼鐵行業的緊密合作。在他看來,交易安全缺失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大家在經營上的封閉性。鋼鐵國際的出現正是把國內大型企業與有潛力的小型鋼貿企業聯合起來,讓整個中國鋼鐵行業抱團,從而與國際上的大型企業競爭。用他的話來說,一個有信譽、講團結的市場,可以把它放大一百倍來做!而鋼鐵國際網站或許正是這個市場的催化劑、清潔劑、黏合劑。
企業管理就像是一場球賽
談到企業管理,龔建華給人的感覺似乎不是一個老總,而更像是一個運動隊的教練。他對企業的員工有一個特殊的要求,那就是每周末都要參加體育鍛煉。“企業發展靠什么?靠的是員工的激情。激情從哪里來?明銳的思路與創造力。這又是源自什么?良好的身體條件。良好的身體條件哪里來?積極的運動與鍛煉!”龔建華的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龔建華希望他的員工能通過運動不光是鍛煉身體,更是鍛煉意志與心態,即良好平穩的從業心態。“今天做員工,明天要做老板的員工是存在的,需要的是管理人員的引導,我用運動來告訴他們成功是需要累計與時間的。”堅持與不放棄,是龔建華非常重視的企業文化。他認為,面對同一個工作,枯燥乏味是難免的,關鍵在于有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誠然,企業的運作如同一場球賽,如何救起“險球”,需要的不只是意志與決心,更要有當機立斷的爆發力,“兩軍臨陣勇者勝”的膽識,專業知識的深度、廣度與人品。龔建華舍棄了冗長乏味的員工培訓,而是在妙趣橫生的比賽中把這些企業運作的精髓深深印刻到每一個員工的心中。
如同一個好的教練,龔建華并不拘泥在員工的細小錯誤上,而是積極鼓勵員工要敢于犯錯、“多多”犯錯。在他看來,盯著錯誤不放那么只能讓員工蹣跚前行甚至永遠無法進步。“我看的永遠是員工的優點,并在這基礎上不斷激發員工的斗志,我相信只要有持續的鼓勵,那么明天你便可能有一大步的提高。”
企業要做的是時間
當今企業宣傳常見的一句口號是“做大做強”,而龔建華卻認為盲目追求“把蛋糕做大”只會加速企業的衰敗。做企業真正要追求的,是“時間”,是企業的生命力,是客戶端與企業合作的周期。“只要有時間,企業便有無限的可能與機會,有發展的潛力。時間是要比外匯更重要的!”而促成一個做得出“時間”的企業,龔建華指出了關鍵的三點:務實、責任、宣傳。
龔建華說攀錦是用自己的兩條腿走出來的。2000年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他感到了打開本地市場的難度。于是他轉戰浙江,足跡遍布浙江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創業如此,在服務客戶上,龔建華更是強調務實二字。鋼鐵行業是一個鏈性行業,上游下游客戶的溝通不只需要銷售的技巧,更需要以誠相待,給合作方以充分的安全感,才能促成長期的合作伙伴,企業自身才能獲利。謀求利益最大化在他的經營理念中已是過去式,當今年代強調的是共贏平等,龔建華認為這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正是憑借這份務實,攀錦一路叩開上海灘的市場大門,直到現在山東、四川、新疆、云南都有攀錦的長期合作伙伴。龔建華說,企業發展先要經過一個“傻做”的過程,任何企業都需要這個過程。
上世紀90年代初龔建華從個體戶發家挖掘自己的第一桶金;后期則轉戰進口貿易;2000年成立自己的公司開始在鋼鐵行業的第三次創業。在龔建華看來正是不同階段的歷練讓他完成了從個體戶到企業家的完美轉身。從中他體會到了自身的責任。“前兩個階段關注如何賺錢?而成立攀錦后,擺在我面前更多的是責任。”他認為,一個企業家眼前的責任是來自企業內部的,是對企業員工的責任,同時作為自然人也有一份對小家庭的責任。在這兩種責任的中和下,企業家進而產生對大家庭——社會的責任。這種責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這么多年對事物的認定與回過頭對人生的分析,逐漸領悟出來的。“吃過多少苦,就有多少的領悟,也就有多少的責任。”
做事的同時,龔建華也談到了良好口碑的傳播對于有生命力的企業的重要性。“信息的傳播,最終得到實惠的是你自己。”他所追求的是一份認同感,對企業產品的認同感,進而是認同這個企業的文化乃至企業的人。
要讓全國人民都和楚商做生意
說到商會,龔建華笑談這個副會長的職務是他主動“討過來”的。“當時我一路打聽到咱們商會的電話,就商會發展足足和秘書長長談了近一個小時”。商會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龔建華可是了然于心。
而正是這個“硬討來”的副會長,對于湖北商會的發展卻有著他的雄心壯志:“我們不要談走進某個區、某個地區,我們的目標是讓全上海、全中國提到和湖北人做生意都點頭、都翹大拇指!”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龔建華倡導要打出新楚商的品牌。他眼中,湖北人最大的特點是聰明,但更重要的是能吃苦。“湖北商會要出口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湖北的人、湖北的文化。要立勤、更要立德。這才是我們湖北商會所要倡導的。”
龔建華便是如此這般將他的務實、責任感,他的經營理念投入到企業與商會的管理中,靜靜等待這富有生命力的攀錦國際與湖北商會如夏花般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