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4 13:51:55 作者:網風 來源:1
為什么眼下有一些國外鞋服企業紛紛加入中國零售的行列呢?那是因為中國市場與國外市場有很大的差異性。比如就市場上常看到的快速消費品耐克等就有很多零售店,但我們很難說清其是單純的零售企業,還是批發企業。誠然,很多零售鞋服企業都是基于批發公司起家的,或原來是生產型企業,生產做的好了就開始做自己的品牌,開始批發,所以在這個產業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更關注的則是它的零售供應鏈信息化問題。
要做好供應鏈的信息化搭建,鞋服企業首先必須從戰略出發,明確自身定位,搞清楚自己企業經營模式到底是零售還是批發。比如我們有一家女鞋公司的案例,它擁有很多的零售店,銷售各種款式的女鞋,但通過我們跟公司詳細了解后,才發現雖然有一千多家直營店,但只是總部直接銷售商品給直營店,接著就什么都不用管了,比如一千雙鞋賣給了直營店,直營店能自負盈虧,能否銷售完都是自己負責,跟公司總部沒有關系。這樣的模式到底是零售還是批發呢?實際這個公司是生產加批發,但一直認為自己是零售企業,所以在信息化搭建時,就不清楚是該搭建零售系統還是批發系統,即使建成系統也是無法支持正常經營的。
在鞋服零售行業中,供應商是源頭,從包括外包的生產基地到第三方物流企業,再到經銷商和零售終端,再到終端消費者,才能構成了整個產業價值鏈。但對于絕大部分的純零售中小鞋服企業而言,零售與批發是兼顧的。中國很多的零售鞋服連鎖企業在擁有自己的設計和生產能力的情況下,就會站在一個企業宣傳的角度,來講注重客戶體驗、注重產品質量,當作是一家零售企業,其實是對于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定位還不明晰。因此,重新審視自身的產業鏈價值與責任,對自己承擔的角色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更好地轉變業務形態和管理模型。
再則比如渠道方面,國內很多零售鞋服企業在整個渠道中,不僅承擔零售商的角色,往往還承擔了批發或經銷商的角色。從廠商進入渠道的分銷商,再到零售商,門店。從廠商直接到最終端也是有可能的。眾多形式的零售鞋服企業由于對加盟商不同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直營以零售為主,加盟以批發為主的聯合經營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鞋服企業把直營店放在零售渠道,管理其店內實際物品和鋪貨,又通過批發渠道擁有加盟商,直接給貨,但給貨后就不用管。當兩種形式同時存在,簡單地當作零售企業或批發企業來套都是不成功的。因此需要用一種聯合信息系統來滿足零售和批發不同的經營方式,鞋服企業需同時具備零售模式和批發模式所需要的管理能力和業務能力,分析零售、批發兩種模式的占比和未來發展趨勢,在選擇標準化流程體系和信息系統方案時,既兼顧多業態需求,同時考慮突出重點模式的要求,才能助推鞋服品牌實現新的發展與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