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5 9:38:24 作者:網風 來源:1
美國國會參議院10月3日晚間通過程序性投票,允許就《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進行討論。根據議案,如果一國貨幣被認為“扭曲”,美國政府就有權對從該國進口的產品征收反補貼稅。該議案矛頭直指中國,引起美國輿論和有識之士的憂慮,認為此舉不僅無助于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而且會加劇美中雙邊貿易關系的緊張,進而危及世界經濟復蘇。
參院民主黨領導人里德在投票當天表示,過去十年由于貨幣操縱造成的貿易赤字導致美國兩百萬個工作機會流向中國。該法案就是要制造公平的競爭機會,提高美國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并且讓美國的就業機會留在美國。法案本身是一個“就業法案”。然而,美國輿論和企業擔心,該法案打著為美國創造就業的名義,實際效果卻是在扼殺就業。
中美雙邊貿易中美方存在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兩國投資和貿易結構的差異,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分工和產業轉移的結果,美國企業是這種國際分工的極大受益者。《華盛頓郵報》在參院投票當天發表的社論中尖銳抨擊參院的議案“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人民幣升值根本無法消除美國的貿易赤字,也帶不來議案鼓吹者所期待的就業創造。因為人民幣升值和其它因素帶來的中國產品成本增加,只會使生產轉移到其它低成本的國家去,而不會回到美國。今天,“中國制造”包含許多國外制造的成份,中國的貿易順差中很多是美國跨國公司的內部交易,打擊“中國制造”必然波及到這些美國跨國公司。
參院議案“損人不利己”也是美國工商界的主流觀點。10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美國企業創造了大量商機。中國成為美國成長最快的海外市場,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作為就業創造主體的美國企業界深知良好的美中經貿關系和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就是投票前,美國50多家商業團體致信國會兩院領導人,呼吁不要通過針對人民幣幣值的法案。美國商界認為,美國在人民幣問題上采取單方面的立法行動,不僅不會在美國產生明顯的新就業機會,而且將威脅到美國當前最為需要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經濟學家早己指出,人民幣匯率升值與美國貿易逆差及就業崗位之間并無必然聯系。讓美國企業界擔心的是,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加稅的法律有可能導致針對美國對華出口的報復行動,最終傷及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
美國國會拿人民幣匯率問題說事并不新鮮。人民幣問題每次出現,都和美國政治氣候和經濟形勢有關。目前,2012年大選年將至,許多國會議員面臨連任壓力。在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前景暗淡,尤其是失業率高達9%的今天,美國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明顯上升。自去年中期選舉后美國政壇陷入“府院分治”格局,美國國會就深陷黨派僵局的泥潭,除了長于打“口水戰”,拿不出任何破解美國經濟困境的良方。從債務上限談判幾近將美國逼近債務違約的邊緣,到兩黨在美國企業界關注的美國與韓國等三國的自貿協定上糾纏 不清,到奧巴馬總統日前提出的創造就業法案在國會前途未卜,不作為成為美國政壇的常態,讓美國民眾對美國政治和經濟前景日趨悲觀。面對民眾的不滿,美國一些國會議員就拿人民幣作文章,企圖為自己的政治無能推卸責任。然而,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騙不了多少人。即使是一些主張人民幣升值的美國人,也不得不承認,人民幣升值不是治愈美國經濟問題的“靈丹妙藥”。美國要更多地做好自己的事,解決國內債務危機,彌合政治分裂,更多投資于教育和基建,才能從根本上增強美國的競爭力。
美國主流輿論一針見血地告誡美國國會議員,如果真想幫助美國工人,就不要再扯皮,更不要因為個人或局部利益變身保護主義者。《華盛頓郵報》社論還奉勸美國的政治家們不要為世界經濟“添亂”,因為在世界經濟增長面臨極大不確定性的今天,全世界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就是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華爾街日報》的社論則指出,一旦引發貿易戰,美國可能很難控制局勢的發展,而美國幾乎在所有全球性問題的解決上都離不開中國的支持。
該議案需要在兩院過關并得到總統簽署才能成為法案。去年,民主黨控制的國會眾議院曾通過了類似的匯率法案,但是參議院沒有行動。此間輿論普遍認為,今年即使該議案在參議院通過,能否在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也是一個未知數。很大程度上,參院正在討論的議案僅具有象征意義,因為如果總統認定實施制裁措施將傷害美國經濟或國家安全,有權免除制裁措施的實施。而美國行政當局在事關中美貿易的大局上,遠比某些國會議員要務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