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給星巴克
上世紀90年代早期,史密斯對銷售回報較好的茶產生了興趣。當時Stash在原料上的開銷已經遠遠大于了其他大眾市場品牌。但是史密斯了解到,與勞動力成本、包裝以及分銷成本相比,采購茶葉的成本并不高,如果將公司在這方面的支出再提升,將會發生些什么?
“如果能夠得到好的原料,你就能夠生產出質量更好的產品,并且提高銷售價格。”史密斯說,在當時的市場上,還沒有人在這么做,他想試一試。
由于品牌戰略以及財務狀況等原因,這樣的想法在Stash不可能實現。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史密斯無法將這個想法變成現實。
在工作室里,史密斯打開了一瓶混合著果粒的冰茶,倒出一些樣品。如今,Steven Smith Teamaker的生產線上已經有了三種不同口味的產品,更多的口味也將接踵而來。
現在,消費者對這種混和瓶裝茶飲的概念已經很熟悉了,但是,在Snapple(紐約軟飲料品牌)推出瓶混合飲料之前,在Honest Tea(好茶飲料公司,已被可口可樂收購)推出微甜的果汁產品之前,那種飲料次成批量的重復出現是在Tazo。
在離開Stash之后,史密斯帶著茶葉、果汁和一臺手持糖量儀建立了他的工作室。早些時候,他曾開發了一種將茶和蘋果汁混合在一起的新產品,名叫“Simple Red”。然而如果想要再一次創業的話,他還需要開發出更多的產品種類。不久,他就開發出了三種產品。
他還需要為新企業起一個名字。他和Lee坐在一起(當時Lee已經對史密斯的新企業進行了投資),花費了幾個小時,終確立了“Tazo”這個名稱。在確定名稱之后不久,史密斯得知,Tazo在吉普賽語中意味著“生命之河”。史密斯將這視為一種預兆,并終將“生命之河”設定為企業的口號。
泰舒茶(Tazo)成立于1994年5月,是繼Celestial Seasonings后的又一新起之秀。但更多的是祥和、詼諧。史密斯說:喝泰舒茶讓人充滿樂趣,這是我們致力要達到的目標。當泰舒八袋裝的茶問世的時候,它包裝好像在允諾人們,有了泰舒茶,你一定會進入另外一個世界。那些茶的名字——醒、禪、靜——不是告訴人們它到底是什么,而是要告訴人們它會給消費者帶來什么樣的感覺和體驗。
“這些茶的名字非常直接。”哈尼說,“但是有一些宗教或者說法,當然他不是巫師或者什么。這只是一種營銷手段,很有效的營銷手段,當然,這個方法不一定吸引所有的消費者。”
史密斯清楚這一點。盡管泰舒茶的“醒”系列成為了美國的和特種食品領域中暢銷的紅茶,但他并沒有試圖吸引大眾消費者。他將茶的價格定為4.49,這要比Celestial Seasonings、Bigelow以及其他茶類產品的1.99和2.09等價格高出很多。他沒有做任何調查,也沒有寫任何的商業計劃,只是看到了一個利基市場,并為之努力。他一向都如此。
“當泰舒茶剛出來的時候,我真的認為那就是胡扯。”西格爾承認,“它就像是某人寫出來的劇本,很可愛但卻都是子虛烏有的虛構。但現在,它確實占據了市場,成為不可抵擋的主流。”
盡管業內人士都在懷疑以4.49的價格是否能將茶銷售出去,但是該茶被迅速一掃而空。
史密斯辦公桌上有一個相框,相框中的照片來自史密斯將Tazo品牌賣給星巴克前的那段時間。照片中是Tazo推出的冷藏茶飲料,這個產品只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但是卻成為了美國市場上暢銷的新奇冷藏飲品。史密斯說,他懷念的是當時計劃打入市場的的那段時間,那個產品的市場準備僅僅用了90天。
公司迅速發展起來,史密斯想找到新的投資者,來繼續保持這種強勁的發展勢頭。他需要有人能購買公司20%的股份,僅僅投入錢,而不干涉經營,讓泰舒茶繼續發展。
星巴克的霍華德·舒爾茨可能并不是合適的人選,但是他卻擁有這個錢。
史密斯和舒爾茨曾有過淵源。在離開Stash時,星巴克曾提供飲料部總監的職位給他,但是,他告訴舒爾茨他將創辦一家公司,為星巴克創建一個茶品牌。他說:“我們當時就快談成了,只是為誰支付10000的設備費而討價還價。但是有人乘虛而入,擔任了這個職位。結果不歡而散。”那時他說,他再也不會踏入星巴克大樓一步。
這次,對于購買泰舒20%的股份一事,星巴克明確對史密斯表示毫無興趣。星巴克這個咖啡巨人在當時已經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茶飲品牌。更糟的是,史密斯從其他渠道得知,星巴克將為自己的即飲式飲料命名為:“Tiazzi”,這個名稱與史密斯的Tazo較為相似。于是史密斯致信星巴克,要求他們立即停止這種做法。
很快,史密斯接到星巴克高管打來的電話,在電話中,星巴克重申他們對購買泰舒20%的股份并無興趣,也沒有興趣成為一家沉默的合作伙伴。然而,參加那次會議的每個人都無法停止談論史密斯和泰舒品牌,他們都認為泰舒與星巴克的戰略目標十分吻合。那么,如果星巴克買下泰舒茶,并由史密斯繼續運營,會怎樣?
接下來,史密斯對泰舒茶的控制被風險投資一點點蠶食,終,他只擁有10%的股權。他十分熱愛泰舒,但他對自己的公司已經失去了控制。1999年1月,史密斯和他的投資者們向外界宣布出售了他們的所有股份。
出售價格只有收入的1.2倍,總共900萬。史密斯感嘆道:“如果我們能再堅持兩年的話,我們會得到更多。”但事實上,由于他們在那個時候賣掉了公司,他和他的投資者們才得以趕上美國企業發展史上較大規模的增長熱潮之一:泰舒開始只有1000家連鎖店,很快就發展到了10000家。“我們有機會可以利用一個大公司的優勢,并在發展過程中得到補償。”斯密斯說。
5年來,星巴克茶的銷量可比較數據一直優于咖啡。初銷售額只有不到連鎖店的1%,泰舒茶沖刺到了8%。然而終還是發生了公司控制權的摩擦,這也許也是。史密斯泉涌般的想法從來沒有間斷過,但是一個大公司很難像一個剛起步的小公司那樣靈活。史密斯說:“對于我提出來的任何想法或者建議,大家都說,‘好想法,但是我們不知道怎么去把它規模化。’”
史密斯加入星巴克的合約是期的,他原本可以這樣下去,但他沒有這樣做。2006年3月,從印度采購茶葉回來后,史密斯意識到他在公司的工作該結束了。就在那天他寫出了一份計劃,這個計劃讓他逐漸解脫出來,其中包括一年的非競業協議。2006年底,他離開了公司。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