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加,就業成為現代一個難題,尤其是在銀行部門的事業,是許多人所追求的,銀行部門經理更是很多人砸破頭都想爭取的一個職業,竟然干起養豬創業的事來,這讓很多人都一時間感到百思其解。請看下面這段內容。
農民“洗腳上田”做生意,城里人下鄉搞種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本文主角周軍,只是下鄉養豬的城里人當中的一位平凡人物,并無傳奇色彩。記者之所以采訪他,主要是驚訝于他轉行時作出的決斷,他對機會的分析和把握。周軍當初的30萬元投入。
今年38歲的周軍,1992年畢業于中南財經大學統計系。2006年以前,一直在南寧市某銀行任職,“下海”前,曾經當過部門經理。由于職業的關系,他一直比較注意家庭理財,讓手頭閑錢“生錢”。“我在一個特殊時間點,作了一個特殊選擇。”周軍說。曾經想過很多投資渠道,比如辦個家政服務公司,但在2005年下半年,他終選擇了養豬。
這在當時是一件令多數人感到難以理解的事情,因為當時生豬行情處于相對低位。周軍向家人和朋友解釋道,央行開始實行人民幣匯率調整,人民幣會升值,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國內經濟整體向好,因此將有大量的外資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國內市場尋求投資,如房市、股市都會上漲,終會導致生活必需品上揚。自己手頭資金有限,但可以趁早做點實業。“養豬就像買股票,要在低位時介入。”周軍說。雖然他關于人民幣升值和養豬的關系讓家里人聽得一頭霧水,但他所說的“養豬就像買股票”的話,家里人卻“聽懂了”。
2006年,生豬行情跌到低谷,加上當時生豬疫病流行,許多規模養豬場開始倒閉或轉手,散養戶也因為賠本開始宰殺母豬。周軍卻在此時毅然從單位辭職,專職當起了“豬司令”。周軍之所以辭職,除了一些個人原因外,重要的是,那個時候他投資入股的公司,通過并購進入了擴張時期。
周軍說:“別人賠本轉手,我們在低位接下,這和勇氣沒有關系,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技術有信心。”周軍認為,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他的合作伙伴,南寧市珂嘉水產畜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林曉。林曉原來是一名科班出身的獸醫。“在和部分養豬場老板的交流中發現相當多的豬場意識太淡薄”,令林曉萌生自己辦養豬場的念頭。
2005年下半年,兩位投資理念相同的人走到了一起,并對自身優缺點進行了分析:,散養戶沒有資金、技術優勢,不構成競爭威脅;第二,和部分中小規模同行相比,他們有技術優勢,具有國外管理理念;第三,自身缺點是沒有資金優勢,只能從小規模做起,抓住機會,進行并購擴張。
“消毒上舍得花錢,上就少花錢。規模養豬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活兒。”周軍說。隨著企業的擴張,周軍和林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防止需要,實行了分點管理,即讓母豬、肉豬和小豬各在一個場地。這樣一來,雖然成本增加了,但卻能夠很好的防止豬病。
在企業管理上,周軍發揮了自己統計優勢,他和林曉共同設計一套管理方案,根據該方案,豬場每天投多少飼料,肉豬、小豬能增加多少體重,在電腦上一目了然。如果達不到要求,他們就會找原因,分析是飼料投放不足。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這兩個‘豬司令’不太稱職。”周軍開玩笑說:“因為我們幾乎不下養豬場,全在辦公室指揮。”其實,他們少下豬場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從防止角度考慮??盡量減少無關人員出入,防止交叉問題。
由于具有過硬的技術和的管理理念,所以,周軍他們敢在生豬疫病流行時,接手別人的養豬場。因此,在不到3年時間里,他們控股的養豬場達到了3個,母豬數量增加到700頭,年出欄肉豬1萬頭。周軍當初的30萬元投入。
通過閱讀周軍的創業故事,他抉擇相信讓更多人明白了抉擇的重要性,選擇一條路就要果敢前進,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就要有這樣的氣魄。希望廣大有創業夢想的人生,抓住市場機遇,果斷抉擇,勇敢前進,為自己的事業增添新的光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