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市場中,很多人都有創業的想法,但創業從來就不是一番風順的,在創業路上往往是布滿了荊棘,所有創業者都要有戰勝挫折的勇氣,在不斷的失敗中尋求成功的堅持。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一位大學生創業賣特色拖鞋實現致富的人生。
手里拿著獲過獎的創業方案,何貴樹和同學興致勃勃地開始了創業之路,做起了特色拖鞋的生意。以鳳凰花、三角梅為元素,他們設計的拖鞋稱為“廈門拖鞋”,主攻旅游紀念品市場。
這聽起來不錯的創意,卻在銷售上遭遇“滑鐵盧”。眼下,這幾個廈門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們在微博上“清倉甩賣”自己設計的拖鞋,用他們的話說,“不求賺錢,但求減少損失”,以便資金回籠,盡快還清各方欠款。
“生產了一萬雙,到現在快一年了才賣出去幾百雙。眼看還款期限馬上要到,頭發都快愁白了。”何貴樹是廈門理工學院10屆設計藝術系的畢業生,去年,他和同學兼合伙人游金龍、趙亞一起,七拼八湊借了10萬元,開始了創業之路。
對于這些拖鞋在市場上的“遇冷”,何貴樹歸結于他們的不成熟——只懂設計,但對于生產銷售都欠考慮。 賣出去的幾百雙拖鞋,都是他們通過在鼓浪嶼其他店鋪中寄賣完成的。“銷售確實不是我們的專長,從這個事情上,我們也認識到,還是應該在做創新設計的強項上,其他環節還是應該找人合作。”
雖然才畢業一年多,何貴樹的談吐看起來遠比同齡人成熟。事實上,何貴樹在校園時代就小有名氣,學設計他創立過一種可以躺著駕駛的概念車,曾經代表學校參加省里的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
想法多、敢嘗試,雖然家境普通,何貴樹早就為自己規劃了創業之路,還沒畢業,他就和同學一起到鼓浪嶼開起了賣植物香皂的小店。不過,后來由于租賃糾紛,小店吃了官司,一審勝訴后,原告不服又上訴,結果官司打了兩次,何貴樹笑說,“賺的錢都給律師了。”
做起拖鞋生意以后,他們才算真正認識到創業的艱難:不僅要做設計,還要自己找廠家、做質量把關,末了還要當銷售。光是為拖鞋設計尋找合適的生產廠家,他們就先后跑了晉江、石獅和江西的幾個城市。末了,好不容易在江西找到一個合適的廠家,次的成品又因和預期不符被他們“退貨”,就這么“折騰”好多次,“廈門拖鞋”才真正出廠。
為了盡可能節約旅費,何貴樹和同伴總結出不少“出差省錢貼士”,比如,他們到一個城市,總是到學校附近找旅館,“那里會有經濟實惠的住處,一天幾十元。”
如果能夠順利渡過這次難關,何貴樹還是會堅持自己的創業理想,在他的腦子里已經形成了好幾個項目,等待實踐。“如果要你跟想要創業的學弟學妹們說3點建議,你會說什么?”記者問。
“,要充分考慮經濟方面的風險,創業前期難免‘交學費’,要想清楚能夠承擔的范圍是什么,再去做;第二,要做好吃苦的準備,身體上和心理上的;第二,在還沒有看到結果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多給自己‘打雞血’。”
通過故事的閱讀我們了解了何貴樹的成功歷程,他正是通過不斷的努力與堅持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希望你也能像他一樣,堅定自己的創業夢想,通過自己的辛苦付出,終你也會獲得成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