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梳子是人們必用的生活物品。人們買梳子,會直接想到譚木匠這個品牌!沒錯,梳子的品牌就是譚木匠,在市場上擁有不錯的口碑!這個品牌是如何達到現如今這樣成功的境界的呢?該品牌又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才得到成功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它的成功史吧!
通過加盟的方式,譚木匠逐漸在全國建立了分銷網絡,等到這個網絡越來越密的時候,就達到了與“大分銷”殊途同歸的效果。靠銷售小小的梳子和鏡子,塑造了優良品牌,創造了較多的回報,這就是譚木匠。誕生15年就有如此優秀的市場業績:在小木制品市場站穩。這在全國少有,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正是這種消費品細分的領域之中,伴隨著中國城鎮化的深入,將會持續成長出更多類似于譚木匠這樣的細分消費品。
譚木匠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6日,1998年3月7日與家加盟連鎖店簽約,從此一直以經營模式發展。到了2001年初已有100家專賣店,2003年4月200家,2004年取得了進出口經營權,開始進出口業務,2005年7月26日,譚木匠新加坡店開業……
今天,譚木匠已是集家具、梳理用品、飾品于一體的小木制品化集團公司,旗下包括重慶譚木匠、譚木匠發展有限公司、譚木匠手工館、美裕飾品、自強木業等子公司。譚木匠控股有限公司管理中心位于香港和重慶,工廠坐落在重慶萬州,產品銷售多個城市以及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
公司大力推動于及沿海城市開設新銳店。新銳店店鋪總數增加12家至83家,覆蓋重點城市的核心商圈,如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昆明、廣州、成都和重慶等。海外業務方面,2012年公司在海外專賣店共13家,其中以直接經營店鋪形式在香港經營6家,海外加盟店鋪分別于新加坡設有3家、美國2家、韓國1家和加拿大1家。
未來,譚木匠計劃凈增加盟店約150家、新銳店30家,重點分布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核心商圈和連鎖購物中心。海外市場的發展方面,公司擬以不限于專賣店的形勢拓展,計劃在香港、加拿大和日本等國家及地區新增專賣店5家。同時針對歐洲及其他空白市場,通過海外展銷會、網路平臺等加快新客戶開發,以進一步擴大其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
現年49歲的譚傳華,18歲時因意外失去右手。對于一個農民來說,沒有右手就不能從事農業勞動,他學過醫、做過小學老師,還以賣畫為生流浪過大半個中國。
1993年,一直苦于木雕生意冷清的譚傳華,偶然買到一把木梳,當時市場上主要以塑料梳子為主,木質的梳子并不多見,這給了他很大啟發。他感到這木梳中蘊含著的商機。當即,他決定帶著自己做木雕的工匠開始研究梳子的制作工藝。?
“當時30幾個工人都不知道梳子怎么做,用半年時間研究,終于做了出來。”譚傳華的批產品出廠了,拿到市場上整整一天的時間,4個業務員喊破了嗓子,卻只賣掉了一把兩元錢的梳子。
譚木匠品牌的并非一帆風順,也曾遇到過為他人做嫁衣的尷尬。起初,譚傳華的梳子曾使用過“先生”牌、“小姐”牌這樣識別力不強的品牌。“牌子打出去后,沒有人記得住。打了很多廣告,也沒有什么收效。我的競爭對手還說,譚老板那邊打廣告。這話對我是一個很大的刺激。就是因為這句話,我才決定改名字,改成譚木匠。”?
在銷售網絡的搭建上,譚傳華起初也吃盡了苦頭。1993年,剛剛做木梳生意的譚傳華一直苦于打不開銷路,他就派自己的業務員挎著籃子在街頭叫賣,但是這樣的方式,銷售實在是太慢了。譚傳華想到了進國有大型商場,但當時的商場都認為梳子根本沒有銷路,不愿和他合作。被逼得走投無路的譚傳華和商場的負責人說:“三天賣不掉我的梳子,你就把它全燒掉!”終于有商場同意試試,結果他的黃楊木梳子賣得很好,商場同意長期與他合作。?
然而好景不長。商場經營不善,拖欠譚傳華近100萬元,公司現金流出現嚴重問題。譚傳華被迫決定開店自己銷售。南通的一名商人看中了譚木匠的生意,就和譚傳華提出做加盟店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1998年家譚木匠加盟店就這樣開張了。?
譚木匠的成功方法就是創新和性!這是我們為自己做的一塊大蛋糕。”說這番話的是重慶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的經營顧問李平。他所說的這塊“蛋糕”正是譚傳華15年來用小梳子打造的一個市場。今天的譚木匠產品涉及126個種類、574個型號、2480種款式,每年創造利潤過億。公司每年推出富有文化氣息的木梳300多款新品,這些自主設計開發的款式對于技術。
“我們很少打廣告,主要依靠口碑相傳,但是我們的制造成本很高。”每年譚傳華都要拿出近500萬元投入到新產品的設計開發中。譚木匠的梳子做成了品牌,有了名氣,不免會招來競爭對手的仿造,譚傳華說:“我們就是依靠層出不窮地推出新品,以速度制勝,讓競爭對手即使模仿都追不上來!”?
除了產品的推陳出新,譚傳華對質量的管理也非常苛刻。1995年,剛剛有所起色的公司,相繼完成了一些重大的技術改進。從庫房里清理出在技改之前生產的有質量問題的15萬把木梳。這些木梳的生產成本至少要30萬元,如果照成本價出售是沒有問題的,當時也有幾個批發商看中了這批貨。但是,譚傳華看著這批貨,越看越不順眼。不顧廠里干部的勸阻和銀行的還貸壓力,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他燒掉了價值30萬元的梳子。?
譚木匠的產品非常豐富,按材質分,按用途分,梳類有水黃楊、梨木、紫檀木、白角、黑角等十幾種材料上百個品種;鏡類有雕刻、彩繪、手繪等多種樣式、上百個圖案;扇類有絹扇、紙扇數十個花色;健身類有健身扒、按摩器、健身錐、香面刮、淋浴器等十幾個品種;其它還有佛珠、發夾、刮痧板、竹篦子、鞋拔等等。產品實用性和藝術性很好地結合,消費者愛不釋手。
譚木匠在包裝方面,將產品的傳統特色定位也落實得很是到位。木梳有禮品盒包裝,普通木梳的外包裝是黑色或籃底白花的中式小布口袋,禮品袋、禮品盒的設計使譚木匠的產品不僅有實用價值,還因為拿得出手成為了饋贈佳品。
譚木匠舍得在產品開發方面下功夫。他們圍繞親情、友情、愛情以及風土人情等主題,年年推出數百種新款式的產品,品種之繁多,令競爭對手望塵莫及。由于產品的快速更新,不僅能不斷地吸引新老顧客。
譚木匠很會有效整合社會資源,長期舉辦有獎征稿活動,收集民間創意,從中篩選出新產品的設計創意,給中標者一定的獎勵。這種做法不僅使譚木匠得到了大量新穎的設計創意,而且還節約了設計成本。譚傳華說:“我們的設計師團隊來自三方面,是內部設計團隊,另一方面是與網站、雜志、公司、院校合作,整合國內的設計團隊,還有就是與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國際設計師事務所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融合國際上的設計力量。”
能把木梳這種家常使用、司空見慣的小商品做到這樣的規模、這樣的層次,歷年宣傳費用累加卻不到200萬元,不得不說,譚木匠在品牌塑造方面的確有一套。譚木匠的梳子做的已經不僅僅是產品,而是文化。這也正是他們的成功之處。
多數小企業的梳子,產品樣式單一、品牌形象不突出,一直形不成氣候,市場更是空白。譚木匠,低成本塑造品牌,并將品牌塑造與銷售非常好地相結合。
一方面,他們有穩健的加盟政策:譚木匠的做法比較理性,沒有不著邊際的吹噓,反而贏得了客戶的信任。他們將產品定位為特色木梳,要求加盟者繁華商業區有面積20平方米以上的獨立店面。譚木匠不希望加盟者太有錢,因為“太有錢就不會認真賣木梳”,所以加盟費的門檻比較低,地級城市1萬元、省會城市2萬元。
當加盟店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加盟費也是一筆較好的回報。加盟店進貨現款現貨,概不賒欠,譚木匠避免了財務風險。為了保護加盟者的利益,譚木匠允許在經營期間調換滯銷貨,對那些合同期滿不再經營者,可退一年內存貨,收取零售額6%的退貨費。他們對每個專賣店的經營范圍和銷售價格都進行了統一的劃分和嚴格控制,每個地區都派出市場督導員,負責監督規范市場。凡是違規經營的專賣店,都將給予嚴厲的處罰,直到取消經營權。
另一方面就是譚木匠在全國統一推廣連鎖店裝潢風格,裝潢以紅檀木色為標準色,具有沉著、古樸、傳統、自然的特質,加強并投射出品牌形象。全木制的裝飾、溫暖的圓桶燈、滿墻的梳子和古香古色的色調,購物環境親切而溫暖。
通過加盟的方式,譚木匠逐漸在全國建立了分銷網絡,等到這個網絡越來越密的時候,就達到了與“大分銷”殊途同歸的效果。品牌形象又優于大分銷,這就是譚木匠專賣店體系的之處。針對隨著分銷渠道的不斷擴大,加盟專賣店散布各地,一直采用傳統手工處理業務的方式帶來的管理混亂問題,譚木匠改造了信息管理系統,使得進銷存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生產與銷售之間的關系捋得更順了。
市場中能夠將普普通通的梳子能夠做出品牌,結合眾多行業,發散出的優勢,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商機,經過多次的努力,終于成功闖下了自己的天空。希望廣大創業者能夠結合譚木匠的特點,自己的新事業,讓自己的創業成功,成就致富的夢想。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