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14 10:37:57 作者:程玉亮 來源:1
16日下午3 時,廣州團第二組的審議開始。這時穿著橙紅色連帽衛衣、背著黑色雙肩包的丁磊踩著時間點走進會場。
前面的代表約定按座次輪流發言。但第五個人剛講完, 坐在對面的丁磊就插了進來:“我覺廣東知識產權保護做得不夠……”
這是廣東省人大會議開幕后的第四天, 也是丁代表連續四天發言。曾有代表打趣道:我們組以前有盧光霖,現在有丁磊,都是關注的焦點。
大會開幕第一天, 下午是廣州團的全體會議,丁磊坐在第二圍較偏的位置,在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和廣州市長陳建華發言后, 丁磊搶到了話筒:“很榮幸我第一個發言! ”會場頓時一片哄笑。省委書記汪洋趕忙打圓場:“丁磊說得對,你是第一個發言,前面兩位是向代表匯報情況。”
隨后的兩天, 丁磊沒有再急于搶麥。15 日下午廣州市長陳建華參加小組審議,丁磊最后一個發言。由于食品安全問題是個熱點, 陳建華又有過農場當知青的經歷,兩人火熱地談起了“養豬經”。
作為網易CEO, 又因高科技“養豬” 的話題被熱議,丁磊無可爭議地成為“明星代表”。會場內外,不僅有媒體追捧,代表們也樂于和他聊。他也來者不拒,教育、養老、科技發展、保障住房等,都樂于談談。還有位代表準備開一家養老院,請丁磊起個有創意的名字,他脫口而出“神仙院”。
僅從衣著來講,丁代表就是個另類。一般代表出席這種嚴肅場合,都是西裝革履。但丁磊自始至終一身休閑服裝。昨天他出現時,橙色外套很惹眼,代表證就夾在連衣帽垂下來的繩子上!
談自主創新
誰創新誰吃虧 誰還愿意創新
昨天下午丁磊發言時表示,希望廣東未來制定自主創新促進條例時,能夠多邀請企業或行業協會人員參與,使條例更符合實際。而談起兩院報告,他結合企業發展情況提出了建議,“我們非常希望企業創造的知識產權,在司法層面上得到較為有效的保護。”
丁磊說,為什么要強調創新,對企業來說,創新能帶來生產力,能有更大的市場,這也是企業最原始的沖動。“但問題是,現在誰創新誰倒霉! ”丁磊說,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太弱了,出了侵權案打官司,兩年三年都沒個結果。如果廣東能拿出一些成功保護知識產權的案例,廣東的企業發展環境就會更好。
會議結束后, 丁磊接受了本報和其他媒體的采訪。
記者: 中國的山寨技術也讓高檔品普及化了,不也是好事?
丁磊:但山寨產品的出現,讓自主創新的人很吃虧,就像愛迪生發明電燈泡,比如他要實驗99 次,而做山寨產品實驗一次就夠了。現在各種侵權盜版現象比比皆是,自主創新的企業一次次受到傷害。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要更上一層樓,必須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加大力度。
記者:中國為何知識產權案件頻發?
丁磊:因為這是民事訴訟,即便他輸了,處罰力度也很低,處罰是按他侵權所得來算的,而實際上,西方國家是懲罰性的處罰,罰到你破產為止。
記者:你希望廣東嘗試走在前面,辦一起典型案子,哪些算典型的? 您舉個例子。
丁磊:就是沒有嘛!
記者:您對廣東的“自主創新條例”有何看法?
丁磊:有了總是好的。但是有個問題,總是鼓勵人們去創新,但光講創新是不夠的,還應該規定侵權的處罰措施。法院也要有足夠的執法力度。
談創業環境
外地總講優惠 廣州從來不會
丁磊是在廣東本土成長起來的高新技術企業家代表,“在我心目中,廣東是一片真正的樂土”。目前網易已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成為有6000 名員工的上市公司,僅在廣州去年就創造了5 個多億的納稅額。
13 日下午廣州團分組討論時,他搶得話筒“第一個”發言,談的就是這個話題。
丁磊直言,最近幾年,上海、北京、天津、杭州等地發展都很快,廣東的綜合吸引力在減弱,“現在高科技企業落戶時是否會首選廣東,我沒那么有底氣了。”
丁磊說, 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人才, 根本是教育。“政府應該多給實際支持, 讓更多的人才愿意到廣東來,也愿意留下。”
網易目前在廣州、上海、重慶等地都有分公司,他結合自己的感受說,“廣州在政策扶持力度上,和其他幾個地方有差距。”丁磊說,上海有一項優惠政策:前三年可返還稅收,三年過后還可以再談,可以稱作“一戶一策”。天津、重慶也有類似的政策,而廣州,對稅收的返還基本是零。
另外,在土地方面,其他地方對高新技術產業有優惠,按出資情況折算每畝的優惠幅度,還能根據納稅額給予相應的公租房名額。“別人都是一見你就拿出自己的政策,跟你講哪里哪里有優惠,廣州就從來不會。”丁磊說,公司在廣州已經發展15 年了,感覺進步很小。
談科技養豬
養豬是種理想 暫時還沒盈利
2009年,丁磊高調宣布要投資養豬。因其高科技公司創辦人兼CEO 的特殊身份和“養豬”的極大反差,三年來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每年的兩會上,媒體也喜歡問問丁代表的豬“出欄”了沒有。諸事坦率隨和的丁磊,獨獨在這件事上半遮半掩。直到去年3 月才透出信息,丁磊的豬場落戶浙江安吉, 總占地1200 余畝, 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關注丁磊養豬,絕不只是媒體,14 日的會議上,有在農場6 年知青經歷的廣州市長陳建華,就主動和丁磊談起了“養豬經”。
陳建華問他,IT 人為何要養豬?丁磊說,決定養豬由“好多因素糾結在一起”。他常到農村玩,發現那里的生產能力很差。“能否尋找一個好的農業項目,激發農民的生產力? ”丁磊發現,中國一年要消費6 億頭豬,但整個產業非常低端。包括要給豬吃抗生素,喂各種瘦肉精、快速生長的飼料。傳統的模式會產生食品安全、品質沒法保證等問題,丁磊想到了用現代的農業技術養豬。
有點和丁磊“科技豬”大名大相徑庭的是,他養的不是進口的新品種, 而是老百姓都不愿意養的中國黑毛豬。這種豬飼養周期長,個頭小,出肉低,農民不愿意養。“中國養殖業的食品安全事件一件接一件,就是太多的企業只想賺快錢。”丁磊說,自己就是希望能夠創造一個示范性的養豬模式,供大家參考借鑒。
丁磊向陳建華坦稱,現階段還沒贏利,但已有4000個欄位,飼養周期是300 天成長期,比現在普通豬的120天成長周期要長。
陳建華笑了:“原來你是為了一個理想,挑戰一下。年輕人多一些這樣的理想,搞出一個模式來,最終就會成功。”昨日會后記者又問丁磊:你養的豬什么時候開始銷售? 丁磊笑笑:很快的很快的! 記者又問:會不會在廣東銷售? 丁磊笑著說:目前的數量還沒有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