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24 9:53:19 作者: 來源:阿里創業
韓小逸和袁海駿,舜宇海逸公司的兩位創始人,都入選了中央“千人計劃”。就在這星期,他倆的研發成果將參加一場全國性的“技術大考”。這項成果的“萌芽”經過,頗為奇特―― 從泡沫里“打撈”創業機遇。
在浦東張江,舜宇海逸公司成立才3年半,員工只二三十人,卻已集聚起諸多“上好”的創業元素――世界級先進技術、數千萬元投資、上千億元的潛在市場。兩位創始人都入選了中央“千人計劃”,在全國,這樣的“千人組合”團隊也堪稱“陣容豪華”。就在這星期,他倆將帶著研發成果參加一場全國性的“技術大考”。如能過關,前方將是一片坦途。
在所有把他們引向成功的外部因素中,國家對“千人計劃”入選者的支持,上海和浦東創新創業的條件、氛圍都很重要;但除此之外,有個因素恐怕會嚇人一跳:高科技泡沫。如果泡沫不曾膨脹和破碎,這個浦東版的硅谷創業故事就無從說起。他們的創業機遇是從泡沫里“打撈”出來的。
在車庫里琢磨“泡沫后商機”
韓小逸和袁海駿,一個是上海人,一個是上海女婿,都在海外拿了博士,頭一次碰面是在硅谷。本世紀初,硅谷的Avanex收購了另一家創業企業。他倆此前分別是兩家公司的技術骨干,由此做了同事。那會兒,正是光通訊的泡沫膨脹期。泡沫,是指光纖寬帶網的過度投資。韓小逸說,那時Avanex是光纖器件的一線供應商,訂單排到了2年后。有那么一個月,經過拼命招聘,公司員工總數一氣增加了50%。
Avanex于200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36美元。紐約開市時,加州才天亮。韓小逸記得,上市那天,公司所有人都早早起床盯盤,第一筆的成交價就飆到了170多美元,群情振奮。Avanex股價曾一路摸高到270美元。但到2004年韓小逸離職時,股價已掉到個位數。大勢不好,他的部門被公司“斷腕”。
股價折磨投資人,卻未必傷到搞技術的。韓小逸和袁海駿投緣,即便離了職,他每年都會趁著去硅谷出差,到袁家坐坐。兩人天馬行空地神聊,碰撞出不少點子。
袁海駿說,泡沫破滅,光通訊元器件成了“沒落貴族”,價格急跌而供應過剩,這是機會。就像“硅谷傳奇”的標準版本,車庫成了袁海駿檢驗技術創意的實驗室。身為世界級的光電專家,他搜腸刮肚,想在現成的光纖技術方案里選出一個,嫁接出別樣的可能。他找到了。那是2008年,當時韓小逸已被一家知名美商派駐上海,任亞太區總裁。這對老朋友一個48歲,一個43歲,辭掉工作,開始自己創業。韓小逸說,創業說到底是因為內心不肯安分,而且在硅谷經歷過大起大落,他們不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