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7 11:55:06 作者:無名 來源:1
眾所周知.鴨子因為肥胖笨拙,不能像雞那樣養在架“趕鴨子上架’這個俗語硬由此而來,喻指做事出格、理但本文中有一個人。不但把鴨子趕E架養殖,還靠種“出格”的生意賺到錢。
南方人愛吃鴨子,尤其福建、江浙一帶,一個縣級市每天吃掉的鴨子就達四五千只。因此養鴨成為當地農民的一項傳統生意,福建永安的林珠平就是遠近聞名的養鴨大戶。但跟一般的養殖戶不同,他養鴨子的特點是:把鴨子都趕到了架子上。
好事多磨,新品種錢難賺
2005年,做販賣肉雞肉鴨生意的林珠平,在河南一家肉鴨養殖場發現了一個從沒見過的品種,當地人叫它櫻桃谷鴨。這種鴨子生長期只有短短的40天,相對于永安土產的麻鴨、番鴨,幾乎縮短了一個月。換個品種,鴨的產量就能翻一番,林珠平如獲至寶,決定引進這個新品種,搞肉鴨養殖。同年3月,林珠平從河南購買了6000只櫻桃谷鴨,開辦了自己的養殖場。才幾天他就發現了問題:一是鴨毛又臟又亂,質量很差;二是大部分鴨子得了“皮膚病”,雖然及時用藥,到出售的時候還是滿身疤痕。鴨子長疤,要么賣不出去,要么賣不上價。主要的附加贏利點——鴨毛根本達不到鴨絨標準。眼看著好生意就要就此夭折,林珠平琢磨起了對策。
巧妙改良,奇招收獲財富
經過向市畜牧水產局專家請教,結合自己多年經商的經驗,林珠平斷定,鴨子的問題主要是“水土不服”。跟河南大部分地區干燥的氣候相比,福建的環境潮濕以及高密度養殖是造成鴨子品質下降的根本原因。如果要搞好養殖,就必須解決鴨子的生活環境。林珠平想起自己以前做海鮮干品生意時,為了防潮,就把產品放在了涼席架子上。養鴨子是不是也可以用這個辦法呢?
聽說林珠平要“趕鴨子上架”,很多養殖戶覺得這人腦子不正常。林珠平顧不上冷言冷語,而是開始用多種材料進行比對,最終決定用當地土生的毛竹搭成架子——他管這種架子叫做“網床”,把鴨子全部趕了上去。結果環境干燥通風,鴨子的病情逐漸好轉,價格也開始恢復到跟其他鴨子平等的水平。而此時,櫻桃谷鴨超短的生長期的優勢得以顯現,比起其他養殖戶,林珠平可以多賺一倍的錢。
在他的帶動下,這種改變了傳統養殖方法的行為,不但不再受到嘲笑,還使得當地肉鴨養殖戶普遍增收近70%。而林珠平自己2009年的收入已經超過了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