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8 17:27:33 作者:sc001 來源:0
http://315.s369.cn
購買、使用商品時被侵權,應如何索賠
消費者購買、使用商品時被侵權,可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后,屬生產者或其他銷售者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其他銷售者追償。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 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促銷活動有哪些陷阱,消費者應注意什么
1.虛構原價: 促銷前銷售 600 元的商品, 在把原價抬高到 850 元后再打七折, 實際上并未讓利。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價格欺詐行為。
2.語義模糊:如"買一贈一",按照消費者的理解,應該是買什么商品贈送什 么商品。但經營者卻往往是買臺電視機贈送一瓶洗發水而已。
3.宣傳不實:有些商家為吸引消費者而打出了全場幾折的宣傳,但到了柜臺 前才發現,多數產品不參加活動。
4.返券限購:部分商家的返券促銷活動,設定許多限制性的條款和條件,甚 至對促銷產品不提供退換服務,明顯違反相關規定。
5.免費圈套:免費品嘗、試用、拍照等等,也往往是部分商家設下的陷阱, 其最終仍是有價消費甚至是高價消費。 如說是免費照相, 但底片要花錢買, 化妝、 服裝等也都要另行收費;做免費美容時,被告知免費的只是服務,所使用的產品 要收費。
6.最終解釋:部分商家在打折、降價、贈券等各種促銷活動中,打出了"本 店(商場)保留活動的最終解釋權"的話,任意解釋活動內容,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針對以上不規范行為,特提醒消費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 輕信商家的夸大宣傳,應理智購物,自覺抵制;
2.對贈品則要當面檢查清楚,看 是否過期或是否符合質量標準,并要求銷售人員在有效票據上注明贈品名稱、型號;
3.參與購物抽獎活動前應問清規則,以免掉進多重消費的連環套;
4.在接受 免費服務時,要了解活動內容和具體哪些免費、哪些不免費;
5.注意保留好相關 購物憑證, 以便更好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6.權益受到侵害時, 要積極主張權利, 及時投訴或舉報。
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
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 1、安全權;2、知情權;3、選擇權;4、公平交易權; 5、求償權; 6、結社權;7、受尊重權; 8、監督權。
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應保留哪些證據
面對市場上偽劣假冒商品屢禁不止, 消費者選購商品及消費后一定要索要消 費證據。消費證據包括四個方面:發票、保修卡、合格證及產品說明書。對此,消費者一定要當索取并妥善加以保存。
發票——按照法律規定形式制定的寫明支付一定貨幣金額的證件。 發票的形 式和內容必須有效,它是行政、司法機關和消費者協會受理投訴的首要條件。發 票的內容包括經營者和客戶的真實名稱、購物當日的時間、商品規格、數量、價 格、經營者的公章、銷售單位經手人的簽字或蓋章。如果商家提供的票據不正規 或沒有加蓋公章,應該拒收。
保修卡——方便消費者維修產品的憑證。非易損壞商品都應附有此卡,一旦 產品出了問題,消費者要到廠家指定的聯保單位去維修,維修單位要在保修卡上 準確記錄修理時間、維修項目、修理人員姓名,這是目前不少消費者權益受到侵 犯時失去合理賠償的最大盲點。
合格證——證明某種商品質量達到設計和制造標準并經過檢驗達標的憑證。 它是衡量商品質量的重要憑證,凡非易損壞的商品都應隨產品附有此證。尤其是 家電用品、摩托車、電腦等大件的合格證,對保證其使用安全特別重要。消費者 在購買時要主動查找并注意保存。
使用說明書——詳細闡明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項的規范性材料,像電器類、 機械類、電腦類商品都應附帶。
消費者如何加強自我保護
1、了解基本的消費性能,對食品應了解食品的成、重量、容量、熱量、 有害物質含量是否有禁用物質。
2、價格, 購買條件,以及是否有質量合格證。
3、有效和安全使用的原則和條件。
4、商品有效期,質量標準以及有效期滿后的注意事項。
5、制造商,經辦人,銷售商的地址,維修廠家 的地址。
6、對必須附有商品證明書的商品應了解證明書的內容。
7、如果發現所買商品是冒牌貨,可以向商店索賠,要求退款。如果商店 未能作出滿意的答復,可以進一步投訴,要求退貨和賠償您在這段時間的物質損失。
8、別忘了索要發票,證明您購買行為的真實性。
如何警惕網銀陷阱
陷阱 1 克隆網站
這類陷阱就是不法分子大量克隆各家銀行的網站,以假亂真。用戶一旦 輸入卡號及密碼,個人信息就會被網站記錄盜取。 各位網民必須仔細辨別真假網站, 核對登錄網址與自己同銀行簽訂的協議書 中的網址是否相符;盡量避免使用搜索引擎等第三方途徑登錄網銀。
陷阱 2 竊密冒領
由于用戶馬虎、保管不善或輕信他人,導致網銀個人賬戶信息外泄而遭 竊。 消費者最好不要把自己的出生日期、家庭電話號碼以及自己的身份證號 碼作為密碼,應選擇有代表性的數字和字母混合的方式設定密碼。同時,消費者 盡量避免在公用的計算機上通過網上銀行進行交易, 防止數字證書等相關資料落 入不法分子的手中。
陷阱 3 網絡釣魚郵件
不法分子以銀行、金融機構或其他機構名義向用戶發送各種電子郵件, 以欺詐性信息誘騙客戶包括銀行密碼在內的個人信息,被稱為"網絡釣魚"。 用戶需要警惕各種垃圾郵件,尤其是郵件里的超級鏈接,不要輕易相信郵件 里的各種虛假信息。
陷阱 4 木馬病毒
木馬病毒會監視受感染計算機系統中正在訪問的網頁,如果發現用戶正 在登錄某銀行個人網上銀行,就會彈出偽造的登錄對話框,誘騙用戶輸入登錄密 碼和支付密碼,并通過郵件將竊取到的信息發送出去。 安裝防病毒軟件,保護電腦安全。此外,一旦發現木馬程序入侵,用戶 在清除木馬程序的同時,應立即修改個人資料信息,這些信息包括登錄網絡的用 戶名、密碼、郵箱密碼、QQ 密碼等。
陷阱 5 非法網站
一些非法的游戲、商店等網站以"低價"、"折扣"商品誘使客戶輸入網銀 卡號及密碼,進行信息盜竊。 這些非法網站極易混淆視聽,平時注意不要貪圖小便宜。同時可申請網銀" 手機短信驗證"、"余額變動提醒"等功能,一旦發現資金被盜,立即修改網上銀 行登錄密碼,并更換新的口令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