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9 8:50:08 作者:sc001 來源:1
潛行。
5月7日,張五一坐在“潛艇”駕駛艙進行測試。
張五一團隊的工作人員正在為一艘新“潛艇”涂色。
5月,張五一“潛艇”制造基地的廠房地基已經打好,不久他將擁有新廠房。
昨日上午10時30分,黃陂區武湖武漢立球船廠水池里,一艘銀白色潛艇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浮出水面,“失蹤”近半小時的張五一打開艙蓋,重新出現在大家面前。場外喇叭宣布:“張五一潛艇水下作業演示會圓滿成功。”
見證這一時刻的,有卡塔爾半島電視臺,以及廣州、上海等多家知名媒體的記者。
打出標語
“敢為人先 追求卓越”
當天上午9點半,張五一的潛艇靜靜浮在水池上。水池一側搭起了一個二層樓高的行架,噴上了巨幅海報。行架的兩側各豎了一個紅色充氣柱,布置成慶典會場模樣。在充氣柱上掛著兩列大字,分別是“追求卓越 科技成果立足全球;敢為人先 新型產品為民造福。”
現場有記者夸口號寫得不錯,張五一說:“都是下面人張羅的,我都想不出來。”近一個月來,張五一都在為這場表演作準備,“有客戶來,我可以在水池里現場演給他們看。一路過來,有人說過我是瘋了板,也需要向他們證明。”
臨近表演時間,陸續有媒體記者到來。成都商報的攝影記者王勤已是第三次飛到武漢拍攝張五一,前天王勤就到了現場,他說:“昨天還幫張五一搬了架子。”
原定的表演項目是水底撈海參,就在前一天,張五一叫工人去買海參回來,但最終改成了撈水底螺絲刀。
“水下打撈”
口誤成“水下演唱會”
上午10時整,“張五一潛艇水下演唱會正式開始”,主持人這個口誤,引起觀眾友善的笑聲。伴隨著主持人的并不專業的解說,張五一走向潛艇,打開艙蓋,下到潛艇底部。
在張五一關好艙蓋后,外圍一名工作人員突然猛敲艙蓋。過了一會,張五一探出了頭,這名工作人員示意,剛才關蓋子,墊圈別住了,擔心沒有封閉好。工作人員重新用手整理一下,張五一再一次關嚴艙蓋,下艇操作。
聽到一陣輕微馬達聲,只見水面泛起小浪花,不到2分鐘的時間,潛艇就慢慢沒入水底。雖然是一池自來水,但池水有近5米深,加上未建循環系統,池水有些發綠,單靠肉眼仍然無法看到機械臂在水底的工作狀況。過了一會,水池上面的工作人員丟下4把巴掌大的螺絲刀。
本報攝影記者提前下到水中捕捉鏡頭。潛艇前進、后退,水面上的人盯得眼睛不眨,有人擔心,“怎么還不上來,是不是壞了”。20來分鐘過后,水面再起波瀾,泛起水花。潛艇冒出了水面,隨后艙蓋打開。張五一微笑揮手,有記者示意他,“往這邊看一下。”張五一很配合的扭過了頭,鞭炮禮花隨之齊鳴。張五一的衣服后背上有一些水跡,他解釋,艙里悶,那是汗水。
雖然親眼見證了潛艇下潛作業,現場仍沒有一位媒體記者敢提出親自下潛的要求。
在眾媒體的要求下,張五一請吊車幫忙,吊起了潛艇。在脫離水面的過程中,潛艇底部有兩個洞,不斷排水。在潛艇的右前方,有一個安裝好的機械臂,臂上有一把撈起來的螺絲刀。
半島電視臺、時尚雜志
都對張五一感興趣
昨天,兩名外國記者的身影引起了媒體記者的注意,一聊,竟是來自全球知名媒體卡塔爾半島電視臺。他們的中國助理郭晨說,他們屬于半島電視臺英語頻道,正在做關于“中國自主創新”的紀錄片。此前,他們在浙江拍攝了一家造電動車的汽車研發機構,那樣的大企業給人的感覺是正規、嚴謹。制片人感到,中國下崗工人造潛艇這樣的畫面收錄到紀錄片中,這股創新力量和那些創新放在一起,本身就很有意思。
在拍完張五一的潛艇表演后,半島電視臺記者史迪夫對記者談了感受,“很有趣,張五一是個很有意思的人。”
張五一的潛水作業表演還引起了一本時尚雜志的注意。俞小姐來自世界出版界巨頭ELLE旗下一本男士雜志《睿士》,這本雜志關注的主要是時尚人物。為什么時尚雜志也來關注張五一?俞小姐說:“張五一是個男士,為的是實現自己的夢想,很好呀!”
▲眾記者采訪張五一。
張五一潛艇前景不錯
“錢景”發愁
張五一自稱,現在不愁客戶和銷售,只愁資金,每天開銷不少,“每個月得四五萬塊錢花。”
在張五一的造船基地,還停著一艘更大噸位的潛艇殼子,一位承包4萬畝海域的養殖商下了定金10萬元,要張五一打造更大一點更豪華更安全的潛艇,以便帶“貴賓客戶”在海底看海產品。
昨天下午6時,記者再次聯系張五一。他說,“很有些累。”為了這次表演,遇到的難事有一堆,他說不完。囤水太慢,急灌水,水質太渾,忙消毒,臨到表演,泵機出問題,換項目。好歹最后表演完成了,自我感覺成功了。未來還有哪些難題?張五一有的清楚,有的無法預料。
現場山東客商心態復雜:
想買一艘去“海底撈”
又怕別人用潛艇偷自己
有3名山東客戶昨天現場觀看了水下作業會。他們都來自山東龍口海產養殖區域。
看完整個過程后,海產品養殖商欒吉桂認為:“這個東西有好有壞。好處就是可以代替人撈海參,現在都靠潛水員下去,下一趟就是200塊左右。壞處是別人買了這個,到海底偷海參,怎么辦?“他介紹,養殖戶現在一般靠雷達來監控外船闖入自家承包海域。萬一別人用潛艇,雷達發現不了。能發現潛艇只有靠聲納,如果這個潛艇被別人用,他們也得更新防盜設備,買聲納比雷達貴6萬多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5月8日上午,在我市黃陂區武湖武漢立球船廠一座水池里,張五一成功完成了自造“民用潛艇”水下作業的首秀。“潛艇”成功完成實驗、下潛、捕撈和上浮等一系列動作。來自卡塔爾半島電視臺,以及國內廣州、上海等多家知名媒體的記者和山東的客商,同時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張五一是武漢某紡織機械廠的一名下崗工人,高中學歷,下崗后和老婆開了一家小賣部度日。2008年,張五一萌生做“潛艇”的想法,就租借原來上班的廠房開始研制,就著廠房漏風的窗戶、斑駁的墻面,張五一放飛了他的“潛艇夢”。從第一艘魚尾式實驗艇到今天的張五一“潛艇”,幾年來,他掏空了全部家底,并四處借錢,前后投入300萬元,歷經無數次失敗。而此次民用“潛艇”水下操作演示會的圓滿成功,張五一也圓了他的“潛艇”夢。
記者 王翮 何曉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