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13 14:46:01 作者:wfq 來源:1
知人善用,這個詞幾乎被很多管理者和標榜管理的人視為座右銘,或者認為是自己成功的點睛之筆。人們一般都這樣認為知道別人的特點,用在合適位置。也就是這些年來人們常常說的,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合適的事交給合適的人來做。后來進而發展成了: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把事做正確云云。這些其實都是鬼扯!
一個領導如果僅僅依靠這些就認為是用人的典范,甚至自比劉邦劉表著實可笑。成功了更多的也來自機會巧合。為什么呢?結合這些年的工作經驗和所見所感。知人善用這個詞,至今在中華大地都沒有完全正確的理解。有人有更好的理解,也沒有公之于世。細細道來。
知人善用,講的是管理過程中的至少是四件事。而不僅僅是用人。而這四件事分別是:
第一、了解下屬,理解下屬 創業者的精神家園
第二、人才的發現和培養
第三、合理的運用人事
第四、了解實現管理或者經營的目標的需要(人才) 。
很多人都認為第三點是自己的驕傲或者是自己未來的在用人方面的方向,其實不然。事實上管理或者經營的目標才是最重要的。而作為一個管理者應該明確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所需要的人才。說的直白一點,為了實現自己的管理或者經營目標過程中的方方面面的事情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再直白點,為了做好一些事情需要什么樣的人來做。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前提是做為一個管理者或者經營者,你真的知道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要做什么事情嗎?知道就好!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或者知道的不去面,不具體,那就無所謂知人善用了。目標或者過程都不了解,何以談管理?何以談知人善用?會害了無數生靈的。
現代管理越來越精細化,越來越復雜化,市場的競爭和變化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事情的始末不可能是順著哪一個方面的如意算盤發展的。因此,要求管理者首先要具有很強的實戰能力和應變能力。沒有一條路走到死的事。所以要做到知人善用首先自己要很明確的知道自己的“用”也就是需要,知道了自己的需求,才可能合理的消費。使用人才也是用一種消費。否則就無所謂善不善用了。這是第一重,即了解事。(更多精彩內容,盡在中國創業網www.cyechina.com)
第二重,了解人。了解下屬,理解下屬,了解人才的能力結構,容忍人才的缺陷和不足。執行型,組織型,指揮型,公關型,策略型,忠誠型,責任型等等。另外在資歷,表達,內務,號召力等等各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作為管理者,要了解下屬的有點同樣要了解其缺點,哪些優點是可被發揮的,哪些是沒有價值的,哪些缺點是可以被改造的,哪些是無關大雅的。了解這些很重要,沒有必要要求一個國足,為其必須是7段以上的。也沒有必要去要求一個優秀的員工必須是農民出身或是三代書香門第。這是用的對象,有了用的對象,才可能被管理者“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