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20 9:03:27 作者:sc001 來源:1
國資整合,一度是重慶在資本市場上的標簽和熱點題材。2012年,在重慶國資整合這盤棋中,重慶“八大投”這八顆棋子,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資本市場的心臟。
作為重慶政府完全主導的運作平臺,重慶“八大投”帶有鮮明的
政府主導色彩。而一個叫“重慶渝富”的核心公司,其實與西南證券(600369)、重慶實業(yè)(000736)、ST東源等一大批公司的故事息息相關(guān)。2012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重慶九大國資平臺,以及它們背后的一群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正在面臨著一次全新的重估。
重估九大資本運作平臺
重慶國資委旗下資產(chǎn)龐雜,包括37個集團,可分為工業(yè)集團、金融企業(yè)、投融資集團和商貿(mào)物流及其他四類。
重慶國資委的整合平臺,概括而言為“渝富+八大投”。渝富指重慶渝富投資有限公司,為重慶國資整合的核心棋子,為整個重慶國資整合的支撐點。
而“八大投”是指從2002年起,重慶國資委陸續(xù)建立的城投公司、地產(chǎn)集團、高速公路公司、建投公司(并入重慶能源集團)、開投公司、交旅集團、水利集團和水務集團等八大國資投資集團。“八大投”總投資占整個重慶基礎(chǔ)設(shè)施總投資的75%左右,到2009年末,“八大投”總資產(chǎn)已達到2900多億。簡單而言,重慶“渝富+八大投”的基本模式是,政府向“八大投”注入儲備土地,“八大投”以儲備土地作抵押向銀行貸款。隨著土地的市場增值,用在市場上拍賣賺到的錢來歸還銀行貸款,繼續(xù)承擔公共設(shè)施建設(shè)。這9個由政府主導的運作平臺,身飾兩角甚至多角:包括“投資融資”和“基礎(chǔ)建設(shè)”。
近年來,重慶“渝富+八大投”對資本市場和金融領(lǐng)域的參與滲透越來越多,金控集團角色越來越鮮明。
“八大投”之一水務集團持有重慶水務(601588)75.1%的股權(quán),水務集團的資產(chǎn)注入近年來一直是重慶水務的炒作點所在。而建投公司控股渝開發(fā),后其并入的能源集團參股九龍電力。渝開發(fā)(000514)被認為是典型的大集團小公司,作為建投公司旗下唯一控股上市公司,渝開發(fā)總資產(chǎn)不到55億,2010年曾策劃重組方案,但因討論認為暫時不具備戰(zhàn)略擴張的條件和可能性而夭折。
重慶化醫(yī)集團則控股了建峰化工(000950)、渝三峽(000565)。化醫(yī)集團原本計劃將把旗下部分化工資產(chǎn)注入建峰化工,2011年,停牌整整半年后,建峰化工重組以失敗告終。此外,重慶商社持有重慶百貨45.44%的股權(quán)。而平臺支撐點重慶渝富控股西南證券、參股重慶實業(yè),也引來不少關(guān)注。現(xiàn)在,九大投資平臺的資產(chǎn)價值,似乎到了一個需要重新評估的時候。
重慶渝富背后的故事
重慶渝富,一度被當?shù)厝朔Q為“重慶匯金”。
在黃奇帆的九大棋子中,重慶渝富資產(chǎn)公司扮演身份最為復雜,在三種模式中不斷“變臉"。坐擁大量土地儲備,儼然一家地產(chǎn)集團;處置不良資產(chǎn)時,它的身份是資產(chǎn)管理公司;在金融資本領(lǐng)域,渝富資產(chǎn)又回到金控的面目。
重慶渝富成立于2004年,最初成立目的為處理國有不良資產(chǎn)。隨后幾年,“渝富模式”一度成為重慶國企改革的代名詞。這個由重慶國資委操盤的平臺公司,旗下控股、參股公司高達25家,市值超過200億元。
這幾年,重慶渝富主導了西南證券、重慶商業(yè)銀行、重慶農(nóng)村信用聯(lián)社、安誠保險、三峽擔保、進出口擔保、園區(qū)工業(yè)擔保、銀海租賃、渝創(chuàng)擔保等多家金融公司的組建、重組、入股。
目前,重慶渝富是重慶商業(yè)銀行、安誠保險的第一大股東,西南證券(600369.SH)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0.45%。2006年,重慶渝富臨危受命,攜手建銀投資分別出資3億和11.9億,拯救一度資不抵債、瀕臨倒閉西南證券。2009年2月,西南證券成功借殼*ST長運,成為重慶第一家金融類上市公司。在重慶渝富的強力主導下,西南證券起死回生,中間不到3年時間。而重慶“八大投”中的建投公司和水利公司也分別為西南證券的第五、第六大股東。此后,在重慶渝富的全力支持下,西南證券開始了并購國都證券的新計劃。
當然,在業(yè)內(nèi)驚嘆西南證券上市速度的同時,也存在政府過度主導是否妥當?shù)臓幾h。
此外,重慶渝富還介入了ST東源、ST重實、ST長運、四維瓷業(yè)等公司的重組運作。此外,還對市屬工業(yè)、科技、風險投資等行業(yè)進行注資。
17家擬上市公司還在排隊
2012年,重慶板塊鮮少看到新的身影。
早在2009年8月,重慶市政府發(fā)布的《推進市屬國有重點企業(yè)整體上市工作的指導意見》,確定了分批整體上市國企名單及大概時間表。
該名單中,共有22家國企被納入重點整體上市名單中,其中第一批為10家,第二批為12家。
目前,重慶鋼鐵、重慶水務、重慶機電已分別實現(xiàn)IPO上市,西南證券也成功實現(xiàn)借殼上市。
但理財周報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在第一批上市名單中,仍有重慶銀行、四聯(lián)集團、重慶能投、建工集團、重慶信托等6家公司至今仍在上市籌劃中。
而第二批上市名單包括重慶化醫(yī)集團、重慶輕紡集團、農(nóng)墾集團、江北嘴公司、重慶高速集團、水投集團、重慶港務物流集團、重慶交運集團、重慶糧食集團、重慶國際集團、重慶農(nóng)商行和重慶三峽銀行等12家公司。按上述指導意見,這12家公司須在2012年前完成上市相應的輔導和材料申報工作。這意味著,包括第一批落單的5家公司、第二批12家全部未完成上市的公司,這17家重慶板塊公司目前仍趕在上市的路上。
“盡管第二批擬上市企業(yè)集團也需要在2012年前完成相關(guān)上市準備,但全部走IPO的路徑較為艱難。”華泰聯(lián)合分析師馮偉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