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9 10:36:04 作者:sc001 來源:1
“隨時隨地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兒”。這是一句億萬網民尤其是新浪微博用戶再熟悉不過的話,諸多大號、小號及網民,在過去一兩年間也照此行事—聚會上低頭爭相“刷微博”、酒桌上大家分享新傳聞之類的現象司空見慣。
但是,一度引領乃至成為“微博”代名詞的新浪,卻沒有從中獲益。在微博如火如荼之時,外界絲毫不懷疑,新浪可能因微博成為中國互聯網又一家平臺級公司。但如今,外界的預期已大不如從前。
3月25日,2012中國IT領袖峰會在深圳舉行。期間,主持人中澤嘉盟董事長吳鷹提問馬化騰:“曹國偉沒來參加IT領袖峰會,是否因為騰訊微博把曹國偉打得住院了?”
馬化騰機警地否認,表示從沒有把新浪打得很慘,他和曹國偉的關系很好,“目前大家對微博都是不計成本地進行投入。騰訊投入幾千萬,新浪也投入幾千萬,如果騰訊微博被打得鼻青臉腫,新浪可能就會滿頭滿臉都是血。”
大佬間的調侃與玩笑反映了新浪微博所面臨的不妙形勢,而資本市場對新浪微博的估值更是江河日下。18個月前,傳聞俄羅斯投資公司DST出資5億美元投資新浪微博,遭到拒絕,那時DST對新浪微博的估值為50億美元。今年3月29日,摩根士丹利對新浪微博的估值僅剩下10億美元。
毫無疑問,微博是新浪期待已久的機會。此前,隨著用戶需求的升級,騰訊、百度一路絕塵,網易依靠游戲,搜狐通過搜狗、暢游、視頻等增值業務鞏固了優勢,而新浪這家中國最老牌的互聯網媒體公司卻在競爭中遜色不少—一直缺乏制敵的“殺手锏”。
2010年以來,微博讓新浪看到重回門戶時代江湖地位的曙光。它在微博投入重兵,兩年內微博團隊就擴充至3000多人,占新浪總人數一半還多。除了在微博上的大筆投入,新浪還大展拳腳,對麥考林、土豆等公司進行投資。
就在微博如日中天的時候,挑戰與風險接踵而至。由于微博極強的媒體屬性,相關部門開始對其進行規范。今年3月16日起,微博實名制正式在京穗實施。按照相關規定,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四大門戶微博,未通過身份認證的微博用戶將不能發言、轉發,只能瀏覽。用戶由此對微博的熱情開始削減。
新的社交溝通方式也在分流用戶。2012年,新浪微博的風騷迅速被騰訊微信取而代之。當很多早期用戶開始刻意回避碎片式信息的轟炸時,微博已如過眼云煙。
按新浪CEO曹國偉之前的說法,微博2011年將產生收入,2012年將產生規模化收入。但現在看來,新浪微博的商業化遠沒想象來得快。
財報亦驗證了它的尷尬境地。2月28日,新浪公布了2011年第四財季及年報,2011年全年,新浪應占凈虧損3.021億美元。虧損的原因之一是微博的高投入;二是新浪投資的麥考林和中國房產信息集團股價大跌造成貶值虧損達2.815億美元。
不久前,有美國投行人士考察中國互聯網公司,就對新浪提出了兩點質疑:第一,還看不出投資土豆、麥考林等項目對主營業務的幫助;第二,新浪微博的商業化進程過于緩慢。
曹國偉在2010年微博開發者大會上的宣示仍言猶在耳:微博開放將實現新浪“從一個傳統的門戶網站向一個互聯網平臺進行過渡的巨大轉變”。現在,微博還能否為新浪許下這一未來?
用戶為王
雖然外界對新浪的預期有所下降,但堅實的用戶基礎依然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間。
“去年這個時候,微博還是新浪、騰訊、搜狐、網易等大公司的爭奪戰,至少現在新浪微博確立了難以撼動的優勢。”新浪營銷中心副總經理劉奇告訴《中國企業家》,相比外界的擔憂,新浪內部淡定許多。目前,新浪微博注冊用戶已突破3億—這是一個足以讓人震撼的數字。
毫無疑問,用戶是新浪微博迄今為止最值錢的“資產”,但能否構筑足夠高的用戶黏性,對新浪微博能否賺到錢至關重要。過去兩年,新浪微博用戶數不斷攀升,據曹國偉透露,在其3億多注冊用戶中活躍用戶占9%。目前,僅有騰訊微博用戶數量可以與新浪比肩,但騰訊微博借助了QQ的用戶積累,新浪則幾乎是“白手起家”。
而且兩者已經顯現了不同的發展路徑,“大家都知道,騰訊微博和新浪微博區別很大”,一位互聯網人士表示,新浪重視發揮明星名人效應與明星資源打響品牌,而騰訊則重視熟人關系與社交。
基于此,曾有人擔心,會有其它社交產品像當年新浪微博顛覆開心網那樣,瞬間強行奪走客戶。不過,隨著用戶在新浪建立自己的關系鏈,微博出現大規模用戶流失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新浪還是為此打了一場艱苦的消耗戰。2011年新浪微博的大手筆投入中,幾乎有一半用于市場推廣。電視、報紙、公交車、墻體廣告,互聯網公司第一次成為傳統媒體的廣告主,廣告價格因此水漲船高。
新浪微博還迅速在Web、用戶桌面以及移動端布局方面,推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即時通訊功能,并努力將微博從社交媒體轉向社交平臺,繼而推出企業版微博和新版微博,利用相冊、音樂、投票等嵌入功能增強了用戶黏性。在一二線城市,微博已經成為用戶的即時通信工具,雖然這上面的關系鏈還很“輕”,但也算略有所成。
不過,實名制給剛剛達到用戶高點的新浪微博迎頭一擊。現在,仍然難以評估這一政策對微博數量和微博注冊用戶的影響。“預計略有下滑,但不會造成重大影響。”一位國外分析師表示。
其實就基因而言,新浪是最善于運營媒體的互聯網公司。雖然新浪微博上牢騷不少,但從未有“踩過界”的信息大量傳播,據說新浪有幾百人的內容審核團隊。i美股分析師陸曉茵告訴本刊記者,新浪微博已是一個多元化的信息平臺,出于監管原因的信息過濾不會對內容數量、質量造成實質性影響。
相比用戶數量的增減,最值得擔心的恰恰是產品。微博出現之前,新浪被業界公認“缺乏產品基因”。在微博發布之前,新浪愛問等多個產品都以失敗告終。2009年末新浪微博推出不久后,開放平臺計劃轟轟烈烈推出,可是至今還沒有讓人驚艷的應用問世。
2011年,微博開放平臺將所有利潤分給開發者,2012年新浪開始和開發者分成。雖然曹國偉很驕傲地說,開放平臺上應用數量已經超過20萬個,活躍應用已經有2萬個,但可以預見,開放平臺不會是又一個App Store,從中獲得收入也有限。
商業化懸念
對于新浪來說,商業化的前提就是解決此前在產品技術上的短板。在今年初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曹國偉說,新浪將推進微博支付體系、信用體系和數據挖掘體系的搭建,加快微博商業化的進度。
毫無疑問,新浪微博的商業化已經提上了日程。
新版微博當中嵌入了游戲平臺“微游戲”和支付體系(微幣),這暗示著新浪微博已經為怎樣賺錢做了思考與部署,但它距離真正的“商業化”還很遙遠。
殘酷的現實是,騰訊微博不如新浪微博聲勢浩大,卻賺取了更多真金白銀。騰訊微博相關負責人對本刊記者表示,騰訊在游戲等方面有很豐富的運營經驗,此外Q幣、財付通等已經是完善的系統,可以直接接入。許多用戶本來就在QQ空間上玩社交游戲,轉到騰訊微博上順理成章,也有付費習慣。新推出的電子商務產品“微拍賣”表現也很不錯,直接與騰訊電子商務平臺對接,用戶發布一條和產品相關的微博,每轉發一次就可以減一分錢,“廣告主很喜歡這種方式。”
相比之下,新浪雖然投入了巨資吸引用戶,但既沒有成熟的電子商務資源對接,也沒有完善的支付體系。“當初用戶接受Q幣用了好幾年時間,用戶接受微幣也需要時間。”上述人士表示,騰訊財付通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新浪沒有牌照,在支付上可能會出現政策監管問題。
不過,新浪并沒有因微博的新變化而改變戰略。“2012年下半年,微博將通過廣告啟動商業化。”曹國偉透露,新浪2012年將繼續在微博方面投入1.6億美元。
在微博的商業模式方面,新浪微博開放平臺負責人、新浪微博副總經理蘆義表示,新浪微博媒體屬性明顯,在開放平臺獲益最大的不是外界想象的游戲,而是那些垂直門類的應用,比如美麗說。微博可以和垂直類網站共享流量,未來也可能實現廣告分成。曹國偉透露,2012年二季度新浪可能推出微博的現實廣告系統,年末還將推出自助微博廣告系統,同時移動終端的廣告系統也在籌劃中。
新浪的樣本Facebook和Twitter創始人通過廣告獲得大量收益。他們的創始人都很厭惡廣告對用戶體驗的打擾,最終商業和用戶體驗的無縫銜接是通過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實現的。在中國,數據挖掘能力最強的公司是騰訊和百度,騰訊微博商業化的快速前進也得益于騰訊積累的海量用戶數據。據說騰訊微博可以提供給廣告主非常準確的用戶區間,既有地域、性別、年齡段等特征數據,也有偏好等行為數據。相比,新浪的用戶數據積累時間還不夠長。
2012年新浪商業化的重頭戲還有企業微博,這也是最被業界看好的商業模式。曹國偉曾表示,希望年末企業微博數量能達到40萬,目前這一數字是13萬。一方面,新浪可以針對企業微博提供數據、工具等增值服務;另一方面,企業微博的用戶基礎和活動會是未來重要的商業化資源。他還希望2013年新浪微博商業化速度能大幅度加快。
在此期間,新浪要隨時應對可能的政策風險,比如實名制和傳聞中的“微博牌照”。瑞士信貸3月9日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實名制給微博帶來的風險不像市場預想那般高。據他們調查,實行該政策后82%的用戶依然會使用;雖然35%的用戶會成為瀏覽器用戶,但他們將繼續激活帳戶;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浪微博的關鍵市場—一線城市,受訪者更為“合作”。路透社則認為,實名制能夠增強新浪微博對于廣告主的吸引力。
無論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新浪似乎都對形勢變化表現得波瀾不驚。“新浪不會急于商業化,而是要踏實地打好基礎。”劉奇表示。
這話不假。但前提是,新浪微博商業化成功之前,微博仍然是互聯網的主流應用。在互聯網行業每三五年就大幅度變換應用的時代,新浪還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