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26 9:09:51 作者: 來源:阿里創業
近年來,淮安市人社局為貫徹落實創業促進就業的文件精神,在全省率先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大力營造濃烈的全民創業氛圍,自2009年以來累計扶持5。6萬人成功創業,新辦企業2000多家,帶動就業15萬人,創業致富、就業為本在淮安蔚然成風。中央電視臺、《新華日報》等新聞媒體曾多次予以報道。
一是建立創業培訓體系促進就業。近幾年來,淮安市人社局十分注重發揮培訓來催生人們創業熱情,著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創業培訓格局,取消培訓對象條件限制,實行全市創業培訓免費政策。同時不斷創新培訓途徑,大力提高創業培訓效果,實現以培訓促創業,以創業促就業。自2009年以來,全市已認定14家省級創業培訓機構,16家市級創業培訓基地,每個縣(區)都建立起“培訓+基地”的創業培訓模式,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舉辦“SYB創辦企業培訓”、“IYB改善企業培訓”,以及“學生班”、“老板班”、“農民班”等5600多期,累計培訓創業人員4。4萬人。在培訓中根據不同的創業項目,不同的投資規模,因人施教。
做到專家教學與典型介紹、現場觀摩等相結合,實行市縣聯動,統一培訓資源,統一培訓計劃,統一考核與督導。緊緊圍繞新興產業和創業者需求搞培訓,確保培訓一個,創業一個。2010年初,大學生曹建明自參加創業培訓班后,主動放棄海外留學的機會,與上海某客商合資創辦了“江蘇三河水泥有限公司”, 招錄新員工120多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25人,企業當年實現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利稅600多萬元。淮安市光明眼鏡連鎖公司經理沙立會,創業之初屢受挫折,自參加培訓后思路一新。在老師和專家指導下,沙立會完善規章制度,加強內部核算,改進經營環境,提升員工技能,效率顯著提高,企業從最初十幾平方米的“小作坊”發展到目前經營面積逾500多平方米、資金逾百萬元的連鎖公司。像曹建明、沙立會等都是創業培訓的受益者,是政府“創業培訓工程”催生出的創業典型之一。
二是培養創業致富典型擴大就業。自2010年初以來,淮安市人社局更加突出“就業為本、創業優先、統籌城鄉、全面發展”的工作思路,創先爭優、大力培養創業致富典型。先后向有意愿創業者推介創業項目500多個,其中50%以上的項目是來料加工或與本地企業結對幫扶,努力提高創業項目成功率。金湖縣人社局組織全縣30名女企業家與37名女大學生結對幫扶,新上服裝服飾,刺繡工藝、玩具加工等項目22個,提供就業崗位1200多個。盱眙縣以縣委名義下發了“百個創業典型項目”推進方案,提出“以創業帶動就業,以項目促產業”的目標。
清河區人社局在社區舉辦“創業典型事跡報告會”13場,與會觀眾達2萬人次。同時制作了“創業典型電視宣教片”等,每周在市電視節目播出一個創業典型。2011年該市還舉辦了首屆創業項目大賽,全市共參賽項目414個,其中有60個創業項目獲得優勝獎;為深入宣傳創業典型,市人社局聯合市作家和攝影協會進行實地采訪,共創作攝影作品493件,撰寫創業者典型事跡60余篇,集中反映創業者的成長歷程。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曾多次對淮安市就業創業工作進行了報道。2011年在省市縣勞動模范表彰活動中,各地創業人士占受表彰人數的70%以上,金湖縣去年受省表彰的兩名勞模全部來自創業者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