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3 9:23:18 作者:花小落 來源:1
小到配飾、圖書、衣服,大到家具、電器,凡是生活中需要的,幾乎都可以在網上買到。甚至有些人把市區的大商場當成了“試衣間”,記好選中的品牌、款式和貨號,再到網絡上以低于商場30%—50%的價格買下。隨著網購的盛行,目前,不論是商場的服裝柜臺還是個體經營的服裝店,都感受到了網購對他們生意的影響。
現狀:“店試網購”者越來越多
趁著周末,在開發區某大型外企就職的小雪去逛街打算買雙靴子,在市區某商場,小雪看中了一款棕色短靴,標價是899元,由于當季銷售,商場沒有一點折扣。
在試好了尺碼后,小雪暗暗記下了款式和貨號,回家上網一搜,結果發現一個杭州的賣家報出的最低價格僅為379元。這個賣家就是專門從事網上異地代購的,在其主頁上,她明確承諾代購的鞋均源自各大商場專柜正品,拒絕買家收貨后以穿著不漂亮、不合適等理由退換貨。之所以可以提供如此優惠價格,賣家稱,這款短靴在杭州商場的價格為759元,加之商場搞活動打五折,所以最后價格為379元。
小雪現在雖然依舊保持著每周逛一次大商場的習慣,不過她已經很少在實體店里消費了。網上價格一般相當于實體店里的5到6折。原因是在一些大城市,由于眾多品牌聚集,競爭激烈,促銷力度非常大,所以通過網絡從異地代購還是非常實惠的。
記者發現,如今像小雪這樣的試衣一族越來越多,現在賣家都直接注明:“各位MM如果在實體店看中有喜歡的,可以把型號報給我,我會幫你查看,以最優惠的價格賣給你。”
沖擊:定位不同影響各異
這些“店試網購”者主要以“80后”年輕白領和在校大學生為主,也有部分“70后”。各實體店已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網購的沖擊。“這兩年,我們感受非常明顯,營業額大約減少了20%,但是也沒辦法,畢竟顧客有只試不買的權力。”某服裝品牌山東地區代理店工作人員修女士稱。
由于針對不同的人群,各品牌的感受也不盡相同。“我們的定位是男士商務服飾,跟追求時尚的年輕女性不同,顧客一般會來實體店現場試穿購買。”某品牌服裝店一位負責人表示。
對于這些抄號族,某從事服裝業內人士認為,網購對實體店肯定會造成一定影響,但不會是主導性的,他認為,一些人去商場試穿而不購買,表明價位超出其承受范圍,也就是說這個人并不是該品牌所面向的顧客群。假使一件1000元的衣服,顧客會抄號后在網上以300元買下,表明500元以下是其購買能力范圍。
不同行業所受沖擊也有差異。“服飾、圖書以及日常小用品由于質量要求不高,所以市民更樂于去網上淘;而比較貴重的物品,市民還是更相信眼見為實,并且服務和售后也更有保障。”在市區經營汽車裝潢店的孫先生為了擴大銷售,店里的物品也在網上銷售,網上價位比實體店便宜,但實體店能享受到網購不能提供的免費安裝服務。
應對:禁止代理商低價網售
那么,網店的產品為什么便宜這么多?在淘寶網開了家居用品網店的孫女士說,網店不需要繳納場地租金,不用售貨員,各項使費少,所以才便宜。
但網絡上物品魚龍混雜,不排除一些仿品假冒品牌,網購一族在購買時需要謹慎選擇。某業內人士透露,網絡上進貨渠道主要有三種:一是生產廠家直接在網上開店經營;二是廠家的營銷員在網上開店,他們一般能以“內部價”或“員工價”拿到很優惠的折扣,然后又在網上以低于商場的價格銷售;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廠家的一些外單產品。
而目前,為了避免地區代理人員在網上以低價銷售,對實體店經營造成影響,很多品牌都作出相關規定。據某著名品牌煙臺福山及開發區負責人杜經理說,為了應對網店對實體店的沖擊,總部已下達禁令,禁止各代理商在網上銷售新款服飾,只能銷售過季的斷碼服飾。違規者將受到嚴懲。
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數品牌都有類似明確規定,但很多服裝公司、家電廠家也同時設立網上商城,不過上面銷售的產品,加上郵費,價格與實體店價格差不多。
調查導讀:這是一個網絡時代,也是一個網購時代。網購額每時每刻都在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增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點擊鼠標完成購物。煙臺的實體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網購帶來的沖擊,這種沖擊到底有多大,他們如何應對?記者進行了調查。
線上線下齊開店挽回頹勢
其實,受到網購沖擊的不只是商場,像三站的業戶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網購的確使我們失去了不少客戶,特別是對于那些日常工作忙,沒有時間盡情逛街的人們,足不出戶只需在電腦前點擊鼠標就可以購物,何樂不為呢?”在市區五房購物城經營一家韓版服裝店的于珊說。
于珊說,自己的服裝店以前每個月能賺1萬多元,但最近兩年每月的收益降到了七八千元。于珊認為,作為一種新興的購物方式,自己也應該好好利用網購,由于自身有實體店,所以開網店比較方便,進貨發貨都是現成的資源。
2008年底,于珊便在保留實體店的同時開了家網店,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平日沒有顧客的時候,她就在筆記本電腦前與網上客戶聯系,看到店里有客人進來,她便起來招呼。“經過幾個月的磨合,網店逐漸有了起色,加上有實體店的存在,生意可以說越來越好。”于珊說,網店和實體店可以說是互為補充,有了實體店,顧客即使上網去買,也會感到更踏實;許多習慣逛街購物的人覺得眼見為實,萬一購買的商品出問題還能索賠,不像互聯網那樣虛無縹緲。“而我的網店在牌匾上都特意注明了網店地址和級別,并且,煙臺本地的顧客在網上看好后可以直接到店里拿貨,省了快遞費。”于珊透露說,現在實體店的月收入回升到一萬元左右,加上網店每月也有兩三千的收入,生意可以說是紅紅火火。記者發現,很多傳統實體店都在調整銷售模式應對。
實體店:考驗才剛剛開始
由于人們的購物習慣和實體店直觀的優勢,目前大部分的消費者還是到實體店購物,但是網店迅猛發展的勢頭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如以前專門賣書的卓越網、當當網正在向百貨、手機等行業發展。有些網店推出百貨業,商品比超市還便宜,且可以網上刷卡,商家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送貨到家。網店除了價格優勢外,其售后服務也日益成熟,如一些網店提供正規的發票,商品可以全國聯保。隨著城市人口的聚集,交通物流業的發展,網購將更加快捷方便??梢哉f,網購對實體店的沖擊,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