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19 9:41:05 作者: 來源:創業社區
CSR是不是一種投資,是否需要考慮投資回報率?“企業是創造效益的,CSR是企業發展戰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企業對CSR的投資肯定會對回報有期待。”必和必拓前中國區代理總裁、CSR 思想實驗室創始人呂建中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不過,這種回報不能只拿金錢去衡量的。金錢的回報是一種,社會效益提高也是回報,“真正做好CSR,要衡量它在于它對社會經濟環境,價值總量有提高,而不是把投資的資金從這個口袋拿到那個口袋去。”
呂建中發現,每個有戰略眼光的企業,都是結合自己的企業性質和核心競爭力來采取CSR的策略。在他看來,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自始至終與它的利益相關方合作、自覺把社會、經濟、環境這三種元素納入到企業的戰略制定和企業的經營當中去。“沒有這種眼光,你可能很難在行業里做下去”。
比如,畢馬威(KPMG)是一家網絡遍布全球的專業服務機構,專門提供審計、稅務和咨詢等服務。它的資產就是智慧,因此在充分溝通和聆聽利益相關方的聲音之后,畢馬威選擇CSR戰略時就采取利用智力優勢,幫助和帶動所在地區的社會進步。去年40多名畢馬威中國的員工分別在云南和甘肅希望小學,及四川的畢馬威安康社區中心參加了支教活動,通過青年成就的培訓給在校學生們傳授了關于國際貿易和環境保護的知識,讓當地學生打開眼界。
而經過多次轉型,如今業務涉及航空航天、能源、醫療等多個領域的GE,也充分把握了自己企業經營的性質,將充分考慮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因素納入戰略,早在2005年,GE就承諾在2008年、2010年和2012年逐步實現一系列“綠色創想”目標,承諾將公司運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降低。
此外,還有很多企業現在希望通過做CSR的方式打造知名度,呂建中認為,這也存在深層的社會心理學的基礎,因為消費者非常愿意自覺地花更大的價錢去買那些在價值觀的認同上一致的企業產品。因此,企業不要簡單的從表面上花錢做廣告,而是發掘和培育這樣的社會心理,通過分享、傳播,樹立正面積極的企業價值觀,最終達到這個目標,才可能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