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6 13:19:51 作者:網風 來源:1
作為我國創新創業最為活躍的區域,中關村已經有眾多著名品牌問世。以“品牌與創新”為主題的2011中關村論壇年會品牌培育專場論壇日前在京舉行。關于自主品牌的創立、維護與發展,與會嘉賓產生了針鋒相對的討論。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王志樂認為,中國企業的自主品牌不等于中國自主品牌。因為要是把企業的自主品牌等同于中國的自主品牌,一個最大的毛病是往往會導致企業在品牌培育過程中意識形態化、政治化,偏離企業的發展規律,而這是中國發展自主品牌的大敵。他指出,品牌屬于企業,不屬于國家,要按照企業發展規律來培育品牌。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所有者并不是國家而是企業,品牌的所有權是可以變換的。外國企業可以買中國企業的品牌,中國本土企業也可以買賣外國企業的品牌,這種所有權的流動、變化并不是國籍的變化,而是企業籍的變化。
同時,品牌屬于市場,不屬于意識形態媒體的鼓噪。品牌屬于市場就意味著屬于消費者,消費者的選擇是決定品牌存亡的關鍵,培育和發展知名品牌不是靠意識形態的鼓噪,也不是靠政府機構的行政干預更不是靠所謂的評選機構的投票,而是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搏殺產生的。在他看來,全球品牌屬于全球市場,要在開放與合作中打造全球知名品牌。
而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秘書王永則馬上進行了針尖對麥芒的反駁,他認為在WTO時期,市場是無國界的,但是品牌有歸屬。美國為什么受尊敬?就是因為美國有一大批的品牌,日本、韓國為什么走在中國的前列?也正是因為有大量的本國品牌。在他看來,全球一體化都只是外國元首用來忽悠中國政府和中國消費者的鬼話。美國人告訴我們要全球一體化,是因為中國有巨大的市場,中國有巨大的消費力。
他甚至尖銳地提出中國人看不起中國品牌。從政府到消費者,都在自我歧視,自己看不起自己。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包括印度,哪個國家的元首坐的汽車不是本國汽車?“我們品牌中國產業聯盟提出‘品牌讓中國更受尊敬’,品牌就是一個核心的戰略資源。”
事實上,兩人觀念的差異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下中國人對自主品牌發展的不同態度:前者會認為后者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后者則認為前者充滿說教和欺騙。在這種觀念的對撞中,中國自主品牌的發展在躑躅前行。
相對于二王火藥味十足的辯論,湯姆·霍華德則從外國人角度提出更為中肯的意見。他認為,中關村經常和硅谷進行比較,但如果總是和別人相比,自己就無法走在前列。中關村應該盡快跳出總和硅谷進行比較的怪圈,形成自己的地位和品牌效應。他的建議一是中關村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和資源,用專業化的品牌策略推廣其國際形象。他表示,對于外國人來講,中關村這個名字不是很好記,知名度不是很高。第二,就國際形象和國際認知來講,中關村應該談的是政府的支持,而不是政府的管控。第三,中關村應該在國際和國內同行業間加大溝通和聯絡,這樣才能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此外,還可以通過成功的故事講解和推廣進一步提升中關村在國際上品牌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