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2 9:49:58 作者:無名 來源:1
眼前這位中等身材、穿著一件普通但整潔的藍色襯衫、神情穩重而略帶嚴肅的青年企業家,正是22年前的湖北省高考理科狀元。以前見過張斌幾面,記得他喜歡戴淡茶色的眼鏡,采訪那天張斌換了一副無色的眼鏡,于是得以第一次近距離地感受到他極其自信、堅定的目光。聽張斌用一種低調的聲音、簡潔的語言把他的創業歷程娓娓道來,驚異于他對人生何其長遠而精細的規劃,不啻是一次親近智慧、感悟人生的思維饕餮。
低調做人 高調做事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句話用在張斌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提及高考狀元這件事,張斌用一種極為淡然的語氣說:“這根本就沒有什么好得意的。”
的確,作為一個從小就品學兼優、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來說,高考狀元即使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也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就能把常人眼中遙不可及的光環收入囊中的。父親在武漢一個研究所任高級技師,是中國科技玻璃吹制行業的佼佼者,母親則是一個慈祥的鄉村教師,也是張斌的啟蒙老師。張斌在家鄉念完了小學后,就考上了當時家鄉最好的初中——黃陂三中,之后又考取了湖北省的重點高中——孝感高中。
1985年,帶著滿滿的自信,張斌走進了江南第一學府——復旦大學,成了一名物理系的學生。然而,也許是受到了復旦大學自由奔放氣息的感染,或者正如勵志名言所說的“life is what you make it”(生命在于塑造),四年后,張斌選擇了經濟管理學作為自己的研究生方向。“當時的上海已經是長三角地區的經濟中心了,而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歷史遺留和充滿朝氣的城市建設氛圍等等都給我們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未來它會成為中國的經濟要地。”年輕的張斌在轉折自己的人生時,就有了這樣長遠的眼光和思考。
六年積累 一朝迸發
1993年畢業后,張斌找到了一家深圳的會計事務所,擔任專業審計師。不久后房地產行業在上海掀起第一波熱潮,張斌就在此時回到了上海,因為他覺得上海有著更為廣闊的前景。他在一家房產公司一干就是6年,從擔任會計起步,逐步升為財務經理、營銷經理、副總經理。
六年的打工生涯,為他積累了充足的行業經驗,從最初的房地產策劃代理公司起步,張斌的羽翼步步漸豐。2002年底,張斌在香港成立新源控股國際有限公司,成功收購昆山保昆房產有限公司,經過艱難的資源整合,他成功地改造了幾個遺留項目,在業內贏得良好口碑,同時,其凈資產也實現了連年翻番。
對此,張斌解釋道,房地產行業雖然目前利潤較高,從長期來說,沒有可持續性,同時,房地產行業也有受政策影響大、現金流不穩定、風險高的特點,需要從行業配置的角度加以回避。文具是一種生活必須品,文具經營具有需求增長穩定的特點,如果用現代營銷手法來做,其實是大有可為的。
自收購保昆房產之日起,張斌就強調公司所有項目必須堅持社會效益、企業效益、客戶利益的三贏方針,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長期穩定協調發展。保昆房產雖然是昆山成立最早的房產公司,但有知名度而無美譽度,歷史遺留問題不少,張斌接受公司時,保昆公司運作接近停滯。張斌決定從最難的項目——愛華園入手。愛華園項目建成有十余年,缺乏物業管理,沒有綠化,道路破損,路燈全部損壞,污水橫流,居民怨聲載道,政府也十分頭疼。張斌毅然決定先出資200萬元對該小區進行全面整治維修,此舉被證明是明智之舉,政府對保昆房產刮目相看,社會各界也重新樹立了對保昆房產的信心,通過在小區零星空地上新建住宅和社區小型商鋪,公司也獲利1000多萬元。
事業巔峰 再辟蹊徑
如果說讀研時選擇經濟是張斌人生中一次重要轉折的話,那么在房地產事業巔峰再辟蹊徑進行品牌投資和市場開發,也許將成就張斌更加廣闊的事業天地。
2005年,張斌創辦上海百悅投資有限公司,投資自己并不熟悉的傳統文具行業。從現代營銷的觀念出發,張斌提出了文具禮品化、卡通化、玩具化的三化策略。品牌是產品的核心,自己建立品牌理論上可行,實際操作代價大,市場接受慢,無法快速進入主流通道,為此張斌采取了拿來主義的手法,花大價錢向美國華納兄弟公司購買了飛天小女警(PPG)這一國際上風靡的品牌。
記得曾經到過一家飛天小女警專賣店,店里跳躍的飛天小女警海報、花花、毛毛、泡泡三位模樣可愛又嫉惡如仇的飛天小女警形象赫然立在眼前。店里全部的衣服、鞋子、包、腕表通通印有飛天小女警的圖案。
“消費這些產品的大部分是白領,這些白領都有兩個特點:第一是有自己喜歡的固定品牌,像蠟筆小新、天空娃娃這些成熟品牌的東西會特別受歡迎;其次,他們特別喜歡有卡通形象的辦公或生活用品。”張斌對于這個似乎不屬于自己消費領域的品牌,其實是有著深入了解的。
事實上,因為Kidult多數是集中在大城市中的白領,他們有著極強的物欲,也有可支配的金錢做后盾,因此他們往往透過消費來實踐其童心的萌動。他們會花費很大比例的金錢在卡通音像、迪斯尼樂園、玩具、飾品和游戲當中。在美國,他們決定著每年6000億美元的消費,也影響著企業商品的未來規劃。而據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我國,玩具市場成人的需求一年也高達500億元人民幣左右。
別看這一舉動在張斌的創業生涯中似乎有些突如其來,其實,“這也是我規劃中的事情”。“從百悅投資文具行業之初,我就開始認為設計和營銷是目前中國文具廠商的弱點,正是百悅必須確立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公司著力培養兩個團隊,一個是設計團隊,一個是營銷團隊。此舉又被證明是明智之舉,公司開發的產品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進入家樂福、好又多、易初蓮花等主流超市,銷售狀況良好。”展望未來,張斌表示百悅會在不遠的將來推出自己的品牌,發展品牌連鎖專營店,并收購合適的廠商,通過產業鏈的一體化節約交易成本,實現規模效益。
從一個會計師,成長為一個房地產商人,再到如今的品牌運營營銷弄潮兒,張斌一路走來,看起來有點跳躍著發展,實則卻都是“穩扎穩打”,一切盡在掌握。回想當年從學校大門走出來時,“同學中有人進了外企拿著8000月薪,而我一個月只拿800,是我沒有能力嗎?不是。我甘愿拿800的月薪,是因為我的目標是今后的800萬、8000萬、甚至更多的財富。”
正當壯年的張斌,今后也許會有更驚人的發展,但這些在旁人看來的“驚人”,應該是長于規劃人生的張斌頭腦中勾畫著的藍圖吧。
正如張斌所說:“在我的人生中,不會有‘得意’這樣的字眼,因為我的每一步,都是有計劃、有目標、通過努力邁出的,取得任何結果,我都不會覺得有所慶幸或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