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7 10:51:50 作者:sc001 來源:1
中國甘肅網4月7日資訊 綜合媒體報道,從清明放假以來,蘭州各大超市一場沸沸揚揚的“搶鹽”鬧劇上演并持續升溫。昨日,本報及時報道了蘭州鹽市供應充足,價格完全正常的事實真相。同時各中鹽專賣批發點、大型超市以本報報道為依據勸告市民了解事實真相,不要相信謠傳而盲從搶購。截至昨日下午,市民搶購熱潮逐漸平息。
追蹤:這是“謠鹽” 搶個啥勁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火車站西路華潤萬家超市繼續走訪時看到,前來購買“綠色精制碘鹽”的市民大為減少。在鹽架的一側,超市工作人員放置《西部商報》供前來不知情搶鹽的市民觀看。市民何大爺由于不知情,一下裝了30袋“綠色精制碘鹽”,但是當他看到本報報道后,立即將20袋碘鹽放回原貨架。“聽說別人搶,我害怕沒了,就過來搶,原來都是道聽途說,我就少買幾包。”何大爺說。
在西站西太華超市里,超市工作人員將《西部商報》的相關報道直接貼在食鹽購物架上,供前來搶鹽的市民觀看。“我就知道是謠傳,難怪他們瘋搶,現在總算知道真實情況了,我們不搶了,回頭再買。”在超市里,一位老奶奶看到貼在鹽貨架上的報道后說。
在蘭州市城關區五泉山中鹽專賣批發點門口,工作人員將《西部商報》當日的報道貼在玻璃門上,以供前來搶鹽的市民觀看。“今天的報道澄清事實后,搶購熱潮平息了許多。”批發點負責人劉玉林告訴記者。
甘肅省鹽務總局蘭州分局計劃管理科科長張彥勇告訴記者,在《西部商報》報道后,他們以報道為契機,對各大銷售網點、超市發出通告,向不明真相的市民及時告知準確消息。“在媒體的呼吁和多方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搶鹽風潮逐漸平息下來。 ”張彥勇說。(西部商報記者:竇文杰 王寧輝)
蘭州再現搶鹽鬧劇 國人和政府都需要反思
國內媒體報道,蘭州再度出現搶鹽鬧劇,時隔2011年3月的搶鹽潮不過1年時間,目前鬧劇還僅限于蘭州,沒有發生全國性的搶鹽潮。但是頻頻發生這種不著調的事情,國人和政府都需要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類似鬧劇一再發生?
蘭州的搶鹽鬧劇自清明小長假就已經開始,據記者調查,此次搶鹽的原因和去年不同,去年外界傳言食鹽可能受到污染,而發生全國性的搶購,但是此次市民搶購的是,超市最為常見的、價格為1.5元的“綠色精制碘鹽”(精簡白色袋裝)。
“已經搶了3天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一開門他們就來搶,過道里站滿了搶鹽的人,昨天把一位老大爺都擠暈了。”某超市生鮮處高組長這樣告訴記者。
“昨天這里的6噸食鹽不到一天就賣完了,今天的3噸一會兒工夫也被搶光了,傳言許多超市食鹽斷貨,很多市民跑到我這里買,都排隊來搶。”蘭州中鹽批發點劉經理告訴記者。
市民對緣何瘋搶“綠色精制碘鹽”說法不一,有市民表示,傳言低價鹽以后不生產了,以后出售的就是高價鹽,對漲價敏感的市民也加入了搶購的行列。而更多的市民并不知道背后什么原因,看見別人搶,就加入其中。
這次蘭州搶鹽潮和1988年的那次搶鹽潮,原因較為類似。1988年大家搶鹽,就是怕工資急速縮水,對于漲價的恐懼使人們奮不顧身地投身到搶購行動中去。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的國家日用品生產大都供銷兩旺,商品貨源充足,幾乎沒有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更不要說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食鹽了。
搶購食鹽毫無必要
我國每年的食鹽總消費量基本穩定在800萬噸(這個量跟人口成一定比例,只要人口不發生大的改變,就不會有大的波動),而全國一年的鹽產量超過6800萬噸,其中井礦鹽占4000萬噸,絕大部分用作化工原料,一旦有需要,這些產能很容易生產出足夠的食鹽。
井礦鹽的儲量非常非常非常豐富,隨隨便便一個鹽礦的儲量就幾億噸幾十億噸,全國人民吃個幾百年不成問題,分布也很廣,四川、湖北、湖南、陜西、江蘇、河南、江西這都是大產區,運輸不成問題。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鹽湖之一——察爾汗鹽湖,該湖位于青海西部的柴達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鹽湖,湖中儲藏著500億噸以上的鹽,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之久。
關鍵的是,中國的食鹽流通目前還是國家專營,價格控制很嚴,不用擔心有人炒作價格上漲的問題,即便暫時被搶購一空,以各地鹽業公司的供應能力,也很快就會保證供應。專營體制雖然有種種弊端,但是在保證食鹽供應這一點上,還是很有優勢的。
烏泱泱的搶鹽人潮
為何頻頻出現搶鹽潮?
其實,從記者的調查也可以看出,更多的市民是盲從,看到別人搶購,生怕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影響,也加入了搶購的隊伍,甚至是高價搶購。一到“緊要關頭”,許多人骨子里的從眾心理依然會沉渣泛起:什么“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啦,什么“管它有用無用,先隨大流再說”啦。
至于原因,專家說是因為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導致的一個人受暗示性極強,也有的學者稱是因為心理狀態比較脆弱。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對專家對國家的不信任。食鹽專營,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食鹽屬于國計民生的基本產品,國家不可能作為重要的盈利手段來經營,而蘭州的謠傳,本來應該沒有市場的,但是為何偏偏造成這么多的人參與搶購呢?對國家的不信任!
記者調查稱,中鹽批發點的經理多次解釋,所有種類的食鹽正常供應和配送,但是很多人還是半信半疑。這也說明了,國人彼此之間的信任以及很少了,因為可能危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更多的還是相信自己的內心。
消除恐慌的良方當然是科學知識的普及、信息的公開、政府的公信力。但是,蘭州搶鹽潮出現了好幾天,還沒有消退,這說明我們的政府在揭穿謠言,制止謠言繼續擴散方面,工作還沒有做到位,或者說政府的公信力在謠言面前微不足道,不管是宣傳方式還是政府公信力的建設,政府自身都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