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9 9:43:17 作者:網風 來源:1
全球矚目的天宮一號即將奔向太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昨天宣布,天宮一號瞄準29日21時16分至21時31分窗口前沿發射。
分析人士認為,天宮一號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里程碑,它不僅將開啟中國的空間站時代,更將對整個航天產業起到巨大拉動作用。據悉,“十二五”期間,發射“百箭百星”、北斗導航工程、自主開展火星探測等一大批航天重大工程將陸續推進,中國航天產業新時代即將開啟。
空間基礎設施建設藍圖顯現
記者了解到,天宮一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階段,它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目的是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并為后續的空間實驗室提供技術工程論證。
按照計劃,天宮一號發射后的兩年內,神八、神九、神十飛船將先后發射并與之交會對接,進行無人或載人對接試驗。2015年前,我國將再陸續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完成真正的小型空間實驗室的搭建。2020年前,我國將研制并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有中國特色的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并開展較大規模空間應用。
“天宮一號將推動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后世界上第三個建立宇宙空間站的國家,為我國航天強國的地位奠定基礎。”東方證券分析師王天一說。
記者從權威渠道了解到,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被納入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規劃重大工程行列。另外,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路線也已基本敲定。按照初步設想,到2015年,我國將形成長期連續穩定運行和系統功能優化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骨干架,并提升衛星通信和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產業化水平。
航天產業發展將提速
分析人士指出,“十二五”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關鍵期,相關產業將保持加速發展態勢。
“航天產業代表了科技和工業發展的最前沿,在科技、軍事、政治、經濟、公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王天一說。
據分析,近年全球航天產業均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2010年全球航天工業經濟總規模達到2765億美元,較5年前增長40%(其中衛星產業占68%)。
“如果要擁有獨立的、較為完整的天際系統,就需要有100顆左右的在軌航天器,而目前我國在軌衛星只有30顆左右(美國有400顆左右)。因此,隨著國力和技術的發展,我國正處于積極建設空間系統的關鍵期。”王天一說。
對此,曾擔任過神舟飛船總設計師的戚發軔表示,2010年我國運載火箭創造了“15箭20星”的發射紀錄,而“十二五”我國發射次數將登上一個更高的臺階,有望創造發射“百箭百星”的新紀錄。
“截至9月底,我國已進行了10次航天發射,成功將9顆各類衛星送入空間預定軌道,發射次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特別是進入下半年的發射旺季,發射活動的強度陡然提升。7月份以打破多項紀錄的單月4發的表現而載入航天史冊。”上海證券分析師魏成鋼說。
展望未來,載人空間站工程、探月工程、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航天工程的啟動,將繼續拉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從經濟效益層面來看,作為我國航天產業中堅力量的航天科技集團從產業大發展中受益明顯,“十一五”期間其收入從390億元增長到994億元,增長155%;利潤總額從15.4億元增長到84.7億元,增長450%。2010年,航天科技集團實現收入994億元,同比增長22%。2011年上半年,集團收入同比增長29.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3%,也反映了行業高景氣度的持續。
另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航天航空產業戰略目標之一就是擴大航天民用規模。來自中國航天基金會的數據顯示,美國空間技術產業化已創造超過2萬億美元的巨額利潤,法國航天產業每年有將近3000億元收入,中國航天產業2010年總收入剛剛步入1000億元大關,在全球航天業收入總額中僅占3%左右,可提升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