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24 8:36:44 作者:sc001 來源:1
如果陳福不開口,你絲毫不會發現他是朝鮮人。因為之前營養不良,26歲的他看上去有40歲的樣子。
為了能吃飽,他到了中國,目前在丹東的一家飯店打工。從早10點到晚上12點,他是飯店最勤快的工人。飯店包吃兩餐,還給他提供了一張鐵架床。每月的工資是1200元。
陳福是他到中國后老徐幫他取的名字,為的是避免些不必要的麻煩。在當地政府眼里,陳福是因為經濟原因來中國打工的外籍工人,而在丹東當地人眼中,他更像是一名“脫北者”(從朝鮮逃出來的人)。
老徐是陳福的老板,這位身高一米八三的東北大漢,說話時語氣中總透著一絲生意人的精明。他飯店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但大多還是以東北本地為主,雖然一直培訓,可服務質量卻上不去。且時間久了,一些老員工還很“油條”,這讓老徐很頭疼。陳福來了后,是讓他最滿意的。“吃苦耐勞,讓干啥干啥,而且沒有抱怨”,老徐說,這樣的工人難找,更重要的是還便宜聽話。
丹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邊貿公司老板說,“外籍工人”長期存在,且在邊境城市此類現象特別普遍,這些人群特別適合在制鞋、制衣、清洗電路板、酒店等工位上工作,一些小邊貿公司就專門給工廠或企業介紹此類工人,生意紅火。
承接“朝鮮勞動力”規劃
大量的“外籍工人”流入,讓這個城市的主政者突然有了靈感。作為中國和朝鮮最臨近的地方,這個城市一直希望從邊貿方面著手,由此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但苦于資金和其他政策瓶頸問題,城市發展一直滯后不前。
丹東市外經貿局一位官員認為,如果未來鴨綠江經濟區可以銜接聯通長吉圖開放開發先導區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那么就可以真正帶動鴨綠江區域全線城市的發展。
一位接近丹東市發改委的人士透露,丹東目前正在制定一個關于承接“朝鮮勞動力”的規劃。他表示,高額的勞動力成本讓現在中西部的用工密集型企業叫苦不堪,如果把這些企業吸引到丹東來進行代加工,不僅可以降低企業勞動力成本,也可以解決丹東產業發展的問題。
“朝鮮的勞動力成本低廉且能干,完全符合企業的要求。”上述人士表示,把丹東打造成東北東部的代加工城市或者承接東部的代加工產業,完全是有可能的。
該人士認為,丹東作為東北東部唯一的出海口,且有著天然地緣的優勢,加上悠久的邊貿歷史,沒有其它地方會比丹東更具有優勢。“鴨綠江沿線有13個城市,如果這13個城市都一起做,那么這將成為朝鮮勞工最大的集聚地,從而推動東北東部邊境地區的整體開放。這13個城市都在鴨綠江流域,都有和朝鮮的貿易往來,同在一條戰線上,為何不一起發力?”
但最后這位人士再三強調,這只是想法。
最好的工人
雖然朝鮮一直在努力向中國輸出勞動力,但由于種種因素,在中國境內成功就業的朝鮮工人數量并不多。
按照1996年國家頒布的《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外籍人士到中國工作,必須要取得工作簽證。取得在華工作簽證的外籍人士主要以專家、海員、跨國企業的雇員等專業人士為主。
而朝鮮對公民出入境管理非常嚴格,朝鮮人出國工作必須是在朝資企業、單位(例如在俄羅斯的朝鮮伐木所和中國境內的一些朝資飯店),工作單位是在國內就分配好的,且出國后只允許在劃定的工作生活區域活動,所以一般境外非朝資企業正常情況下是無法招募到朝鮮勞工的。此外,在朝鮮和中國都很難辦理赴對方國家的簽證,因此朝鮮部分工人只能以學習或旅游為由獲得簽證后,在中國企業就職。
丹東市進出口公司一名副總介紹,自2000年6月15日韓朝舉行首腦會談以后,包括經貿合作在內的韓朝關系有所好轉,得益于此,朝鮮的平壤、開城等城市紡織方面的熟練工大量增加。但發生“天安”艦、延坪島事件后,韓朝之間的貿易往來全面被中斷,因此朝鮮方面的下崗人員大幅增加。在這種背景下,朝鮮的服裝企業積極試圖將紡織方面的熟練工輸出到中國,并且朝鮮政府也對此予以了默許。“一個月就1300-1500元,不用考慮其他方面,”上述人士表示,廉價、手腳麻利、態度好讓沿海的一些城市的服裝企業很是青睞朝鮮的熟練工。琿春、圖們等一些城市的企業也在招募朝鮮工人,但能夠在中國境內就職的朝鮮工人數量并不多。
長期與朝鮮工人打交道的丹東建筑公司老板李啟明表示,聘用朝鮮工人,首先工資支出比自己在國內組建隊伍可降低2/3,一個人一天只需支付100元。且朝鮮工人的工作效率很高,同樣是打鋼筋,一棟別墅的鋼筋,中國工人要4~6個人一天干完,但兩個朝鮮工人一天就能搞定。“在他們國家是認真學習,在外就是拼命干活。”李啟明說,朝鮮工人在國外和國內是兩個模樣,特別有組織紀律性,不需要硬性規定加班,事情沒干完絕不離開,最重要的是干活實誠,不討價還價。
在李啟明的工地,朝鮮工人們很少與中國人說話。只有極個別膽子大的朝鮮工人會和李啟明搭上兩句話,但那也只是偶爾,只有節日或者喝酒喝多了,大家會很暢快地交流,其余都是默默無聞。“他們下班后,吃什么,玩什么,我們住在一墻之隔,都不清楚。”但相比錢而言,他們更喜歡食物,“李啟明說,有節日慰問時,他一般給中國工人發現金,給朝鮮工人發一部分現金加上百公斤的豬肉、牛肉、蔬菜、水果等食品。“到底有多少朝鮮工人,恐怕誰都不知道確切數字。朝鮮人、朝鮮族人、韓國人,都在中國各地生活,在整個中國的活動范圍也很大。”一位研究朝鮮半島問題的專家說,“有關方面對這一數字的敏感也情有可原”。
為了吃飽
在老徐的飯店,陳福一直是最勤快的,每天忙個不停。如果不是老徐喊他歇歇,他還和機器一樣轉個不停。
陳福出生于朝鮮的首府平壤,如果沒有8歲那年一次意外,他的生活不會發生逆轉,也和那些在平壤長大的孩子一樣,上學參軍成家立業。但那年的意外,讓他腿腳落下了殘疾,使之不能繼續呆在那,被送到郊區,從此和父母分離。
童年時期,陳福住在竹木搭建的房子,房頂用甘蔗葉鋪蓋,點煤油燈、河里挑水。由于交通不便,上哪兒都要靠兩條腿走路。因為貧窮,人們都是幾戶人擠在一個房子里住,沒錢的時候還要向鄰居借米吃飯。
三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到了中國,遇到老徐,在老徐那一呆就是三年。“在丹東有些小邊貿公司除正常邊貿外,還專門負責介紹朝鮮‘黑工’。”老徐說,他們長期游走于灰色地帶,不僅對外界的關注保持低調,對于媒體的詢問也一律拒絕,所以知曉人甚少。
“中國和朝鮮的很多土地都接壤,從這到朝鮮晚上溜達下,就隔著一條江,游吧游吧就過去了。”老徐說,所以大家對于跑過來的也就睜一眼閉一只眼,畢竟太苦了。
據老徐介紹,這些公司在和企業接觸時,要求企業保證工資不得低于1200元,同時,企業還要一次性支付給中介機構3000元甚至更多的費用包括過境手續費、體檢費、培訓費,以及中介機構為“黑戶”被雇用前提供的住宿費用。
事實上,長期以來,由于經濟原因和歷史問題,朝鮮“脫北者”一度引起國際社會和媒體輿論的廣泛關注,他們的生活也受到人們的重視。
而由于地理條件優越,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擁有明顯的經濟級差,使得打工者源源不斷涌往中國。派遣非法勞工的生意賺錢容易,以至于有大型跨國人力資源公司也插手其中。“我們首先要保證這些朝鮮工人能吃飽生活好,這也是他們同意跟我們合作的原因。”丹東一家負責朝鮮勞工的中介負責人介紹,許多企業愿意請朝鮮黑工,也是因為廉價且好使喚,不像國人那么多條件。該負責人表示,與正規勞工相比,不僅可以省去企業很多麻煩,還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干擾。“沒有安全人員,沒有復雜的審查,又廉價實在,那些勞工也相對自由,一舉幾得何樂而不為?”他透露,他們公司一般都是介紹19-35歲之間的朝鮮工人。
平日里,陳福每天的工作就是打雜,只要需要他的地方,只要吆喝一聲,就過來了,無論什么事情他都默默點頭完成。陳福住的地方離飯店不遠,每天回去后,除了睡覺,就是默默地看著從家鄉帶來的金日成像。“換了我們肯定受不了,他就不吱聲。”陳福的工友劉大力說,按東北話說,陳福屬于特實誠,不挑不鬧那種。
劉大力說,每次大伙一提到朝鮮,陳福就主動跑開,或者拋下一句大家也聽不懂的朝鮮語。
去年10月,老徐的飯店被人舉報雇傭非法勞工,但當地相關部門到場后,卻沒有發現非法勞工。
當地勞動部門綜合科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在法律認定上,非法勞工不像童工這么清晰。信訪機構關于用工的舉報,都是先派給人力資源局。但是人力資源局沒法執法,必須得聯合公安執法。他表示,公安部門首先看是否為非法入境,是的話就遣返,不是的話再由人力資源局補辦相關外國人士在華工作的手續。
而陳福說,離開只是為了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