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25 14:05:19 作者:浮云 來源:1
心態(tài)決定一切。這句話經常繚繞在我們耳邊,好心態(tài)讓人生活充滿自信與希望,而那些不好的心態(tài)讓人充斥著消極與抱怨,會感覺生活處處暗淡無光。其實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你,能改變你的人只有你自己,因為自我溝通的品質決定思考的品質,是你的思想決定著你的行為。其實調整心態(tài)并不難,也許換一種思維方式跟角度就會令自己豁然開朗。以下是我近些年學習到的一些著名講師跟成功人士的心態(tài)調整法,加上自己的感想與體會,概括而成,愿跟大家一起來分享。
首先我們要學會給事情重新下定義。其實發(fā)生任何事情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這種事情如何下定義,也就是說站在哪個角度看問題。牛仔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李維斯在創(chuàng)業(yè)的初期面對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還有被十幾個人毆打的經歷,被人打的滿地鮮血動彈不得。不過他心里這樣想“嘩!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fā)生在我的身上,這件事情的發(fā)生一定有其原因,必有助于我。”我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東莞的一間技校任教,可不到半年就被“炒魷魚”了,這件事情當時真的讓我很難以接受,只有自己躲在角落里傷心。但我很快擺脫了失落的狀態(tài),因為我想到的是這件事情的發(fā)生對我有什么好處,而不是想到為什么我那么倒霉。這里下崗,那里上崗。也許有一份更好的工作在等待著我!如果在銷售產品時被客戶拒絕了,要想到客戶的接受是福氣,客戶的拒絕是正常。愛迪生在發(fā)明電燈泡時失敗了兩千多次,但他給自己下的定義是“我發(fā)現(xiàn)有兩千多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
一位網絡公司的總裁說“我以前每天工作的壓力都很大,很怕做不好這份工作,所以心里面很不開心。但我后來想到在公司最壞的結果是什么?不就是不做這個總裁了嗎,最壞的結果我心里都能接受那還有什么我不能承受的呢?從此心里就輕松了”。在此補充一個我的觀點,如果最壞的結果難以接受怎么辦!就要想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的,有失必有得,這是自然的規(guī)律。命里有時終需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很多事情并不是能靠自己的主觀意志來轉移的。你也不可能要求身邊的人都對你有好感,因為每個人的人生觀跟價值觀是不一樣的,一些實在不想結交的朋友就不結交,人生短暫,弄得自己那么煩惱又何必呢!
我們可以把一些不良的心態(tài)比喻成致命的病毒,把水比喻成一個人擁有的知識。如果把“病毒”注入一個只放了半杯水的杯子里面,然后給一個人喝掉了,大家認為會有什么后果?我想這個人很危險了!但是把“病毒”注入一片汪洋的大海之后又會怎么樣?結果當然是因為大海含水量大自然會稀釋毒素,人喝了也沒有什么問題。所以一個人會消極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知識量不夠!他根本沒有辦法用有限的知識來克服這些病毒,問路才不會迷路,靠自己最多只是小成就,而大成就要靠別人。雖然沒有像金庸小說里面的北冥神功可以把別人的內力吸走。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別人好的理念跟方法把自己不好的思維模式去除。
最近在湖南衛(wèi)視熱播的清穿劇《宮》里面,有一集講四阿哥胤禛教洛晴川轉移消極跟心痛的方法,就是光腳踩在碎石上走路。其實就是注意力的轉移,利用腳痛減輕內心的消極情緒。跟美國著名的職業(yè)經理人博恩.崔西的由外至內的法則有相通的地方。人很難隨心所欲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通過改變行為來達到改變內心狀態(tài)的效果。一旦有消極失落的情緒出現(xiàn),我們可以進行一些運動或者唱唱歌跳個舞。這個方法我試過,效果明顯。通過改變外在行為,我們可以影響別人的感覺,如果你的行為表現(xiàn)出你很快樂、很興奮。那么你可能會使別人認為你是快樂興奮的,最終感覺到自己真的快樂又激動。
最后總結一點要選對環(huán)境交對朋友。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孟母三遷的故事就充分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在優(yōu)秀的團隊當中,相互學習、相互賞識、相互激勵,不想上進都挺難;而在平庸的環(huán)境就很容易論為墮落。世界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說“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跟正面思考的人交往自己就會正面思考,反之別人的消極態(tài)度會潛移默化影響你。因為人的意識無法控制潛意識,當你無法影響別人的時候,就會被別人所影響。
我們必須經常調整好自己的心里狀態(tài),以積極樂觀的姿態(tài)去面對日常的工作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