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6 10:46:23 作者:sc004 來源:1
如今的馮侖已然不是當年那個過著“游俠”生活的“江湖大哥”,53歲的他看上去深邃而厚重,在2012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二屆年會上,馮侖發表演講,認為房地產市場處于一種“偏癱”的狀態,他分析病因并給企業提出建議。言辭之間,“大哥”的風范依然不減當年,還顯得略有些逼人。
“92派代表之一”——馮侖對于這個稱號欣然接受,似乎還有些津津樂道,那些年的那些事不知重復過多少遍,但是有一點,是他一直想澄清的:不要把我們做的事情拔高到特別了不起,我們只不過是一直比較理性地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企業而已,從海南創業“活到”今天,只不過是遵循了社會發展和變動的規律。
若是重新回頭看那個“野蠻生長”的時代,馮侖們做的事的確也算不上了不起。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就在全國掀起了一股辦公司熱,官員下海經商熱,彼時的海南已經“熱得一塌糊涂”,馮侖正是趁著這股熱潮南下的。
1991年,馮侖與王功權、潘石屹、易小迪、王啟富和劉軍(后來他們被稱為“萬通六君子”)到海南成立了海南農業高科技投資聯合開發總公司(萬通前身),說是公司,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內容。“1991年我們到海南創辦公司,那時根本沒有制度上的依據,臨時從街上拉了幾個人,給他們穿上干凈的衣服就是員工,工商局的人來了,一看有幾個人在,這就行了,執照就這樣拿到手了。”馮侖坦言。
那是個市場力量野蠻生長的時代,馮侖更喜歡將其說成是“江湖時代”,而把那時的商業活動說成是“跑江湖”——“幾乎是游俠般的生活,江湖日子。江湖和游俠在中國實際上就是脫離體制邊緣的一種自由狀態。都是生人,誰也不欠誰,不管你過去是怎么樣的,海南不相信眼淚,不承認過去,大家都這樣,然后該求人的就求人,沒錢了就去蒙,這吃一口,那吃一口,人都沒有身份感了。”
這是那個時代商業活動的普遍狀態——江湖氣十足,但是江湖情誼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現實。1993年,《公司法》出臺,萬通這才找到了依據,完成產權的改革,海南農業高技術聯合開發投資總公司變成萬通集團公司,成立新董事會,馮侖任董事長、法人代表,總資產有一億多元。這恐怕才算是萬通走上商業化道路的開端。
到了90年代中后期,江湖方式開始出現巨大的經濟危機和組織危機,萬通開始了“以江湖方式進入,以商人方式退出”的轉變,逐漸向現代公司方向發展。2003年,王功權選擇離開,萬通完成了從六個人到一個人的轉變。時間證明,當初分手的選擇是正確的,六個人都各自成就了自己的事業。馮侖對于這次轉變的評價是:“以商人方式退出的游戲規則,促成了我們組織進化,我們后來完全商業化了,公司可以容納更多的人才進來,萬通又活了過來。”
也許是難得的舍棄精神,后來的人們賦予“92派”以高尚的家國情懷,使得這些商人至今還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馮侖對于這份殊榮反而覺得有些“被強加”,他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92派家國情懷都是被強加的,自由空間太小,如果體制更早的改革開放,給我們更多的發展空間,那說不定我就成了扎克伯格(Facebook 創辦人),扎克伯格絕對不會說家國情懷。
商業化之后的萬通集中發力,顯示出改革后的力量:2002年,萬通成為上市公司先鋒股份大股東;2003年,先鋒股份更名為萬通先鋒;2007年,萬通先鋒更名為萬通地產。截至2008年年底,萬通地產總資產接近74億元;2009年,萬通地產躋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Wind資訊聯合發布的“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百強排行榜”,名列第76位??
2011年4月,馮侖辭去萬通地產董事長的職務,開始了他的新一輪大萬通戰略,未來的萬通控股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而是集住宅、商業地產、工業地產、城市運營和資產管理為一體的地產運營管理公司。全面轉型的萬通體系由四大業務模式支撐——主要承擔住宅開發和商業不動產業務的萬通地產;萬通工業地產業務;資產管理和基金業務;萬通海外業務。馮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一切都成為零,未來發展新的十年,我們最重要的就是用創新和變革來應對復雜和多變的政策、體制以及市場環境。”
如今的馮侖已經不跑江湖好多年,在現代商業文明時代小心地走著每一步,外界給予他的稱謂很多——“導演”、“商界思想家”、“房地產界教父”??他卻說,我其實只是一個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