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26 14:56:39 作者: 來源:創業社區
一個有效的人際關系應該是健康的充滿了信任和活力的,它應該使員工在暖暖的氛圍中感覺到人生的美好、工作的滿足,從而激勵所有的成員為實現企業的共同目標而奮斗。
每一個現代的社會人都不是一個孤立的個人,他總會和周圍的人建立某種關系,這種關系對每個人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在現代職場中,分工越來越細,合作已經成了關乎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而合作之前就要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那么如何去建立這種關系呢?
人際關系的形成是需要大家在一起互相接觸,實現思想與感情的互相交流的。因為沒有人愿意在繁華的都市里選擇過魯濱遜式的生活,這種交流也是人內在的一種需要,而這種需要的滿足方式還是通過交流來得以實現的。這就好比你想讓一頭驢乖乖喝水,你不能通過暴力手段將驢的頭強行按到水中;你也不能實施利誘,給予它獎賞,顯然這也是不合情理的,因為驢并沒有經過類似于馬戲團里的訓練,它不會懂。最好的辦法就是給驢吃草料,在草料中放入鹽。驢吃了鹽,就會口渴??诳柿?,自然要喝水。這時,即使你不讓它喝也不行。所以讓驢喝水的最好的辦法是:讓驢自己心里想喝,自覺地要求喝。
人際關系的建立是人內心的一種需要,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怎樣強調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性都不過分。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營造良好、愉悅的工作氣氛,使公司充滿活力和生機,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讓工作中的人心情舒暢,這樣的結果是管理者與員工都希望看到的。幾乎所有的成功者在其步向成功的過程中都是在處理自我與他人的關系。作為一名企業的員工,誰愿意被人忽視呢?
在今天的企業中,管理者越來越重視合作的氛圍。一個員工即使能力再出眾,如果和周圍的同事不能很好地相處,影響到公司的團隊協作,那他也不是老板需要的人才,因為老板不會因為他而放棄絕大多數盡管不是很出眾,卻能夠積極合作,維護企業穩定和集體榮譽的普通員工。
我曾走訪、調查很多企業在培養員工團隊協作意識方面的舉措,使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在一個企業當中,作為員工的首要任務就是快速融入集體,進入工作狀態,盡快熟悉工作環境,掌握工作內容,與部門同事與上司團結一致,重視團隊合作精神與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在IBM,每個人都在努力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小托馬斯·沃森曾經說過:“沒有任何事物能夠代替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這種關系所帶來的高昂的士氣和干勁……良好的人際關系說起來很容易。我認為,真正的經驗就是,你必須始終堅持全力以赴地塑造這種良好關系,此外,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必須形成一種團結的力量?!?/P>
有一個寓言,說的是嚴寒的冬天里,一群人點燃起一堆火。大火熊熊,烤得人渾身暖烘烘的。有個人想:天這么冷,我絕不能離開火堆,不然我就會被凍死。其他人也都這么想,沒有一個人愿意離開火堆去尋找新的柴火。于是這堆無人添柴的火不久便熄滅了,這群人全被凍死了。
又有一群人點起了一堆火,一個人想:如果大家都只烤火不添柴,這火遲早會滅的。其他人也都這么想。于是大家都去拾柴,無人烤火,可是這火不久也熄滅了,原因是大家只顧拾柴,沒有烤火,均陸續凍死在撿柴的路上,火最終因缺柴而滅。
又有一群人點起了一堆火,這群人沒有全部圍著火堆取暖,也沒有全部去拾柴,而是制定了輪流取暖拾柴的制度,一半人取暖,一半人拾柴,于是人人都參與拾柴,人人都得到溫暖,火堆因得到足夠的柴源不住地燃燒,大火和生命都延續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我想用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就是:在任何組織和企業當中,要成為其中優秀的人必須具有合適的處理與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或者說,就是要擺正自己在組織或團體中的位置,這是做好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發展的良性互動關系,創造利己利人的雙贏局面,這也是個人成功的關鍵。
但是,事情不總是想象的那么美好。人際關系需要身處其中的每個人用心去不斷地經營,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際氛圍,關鍵在于自己的心態,堅持正確的工作態度,都會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英國首相休姆曾經因為一個政策,被持相反意見的國會議員和社會輿論連續在議會和報紙上,大肆批評了一個星期。朋友對休姆很同情,忍不住問他:“這種像轟炸機傾巢而出的報復行動,你怎么能夠受得了呢?”
“還好我身上流著蘇格蘭人堅強的血液,”休姆笑了一笑回答,“最重要的原因是每當我聽到別人批評我的政策時,我一定會這樣想:嘿!罵吧!這種廣告宣傳是不用花錢的?!?/P>
{pages}跟好心情一樣,壞心情也能傳染。想想今天辦公室彌漫的糟糕氣氛你是不是始作俑者:一大早在電梯上,你沒理那“討厭的家伙”;一上午你都在抱怨某個難纏的客戶;別人無心的一句話,卻被你搶白……氣氛就在這微妙的點滴中累積、膨脹,如果你是管理者,影響的范圍還要擴大,程度還要加劇。
事實上,多半人際關系的問題都是每個人不愿反思自己的問題,看不到自己的限制,而光關注別人的毛病導致的。就像誰也不會把自己的缺點亮出來給人看,但卻樂意攻擊別人的缺點一樣。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檢查自己的情緒,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想想你在日常共事中,有沒有表現出防范、排斥和過強的競爭意識?要記住每個人都是敏感的。
另外,導致人際關系失調,人與人之間信任度、接納度變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中員工個人安全感不強。這有如市場競爭激烈,員工壓力太大等原因。企業實施目標化管理,重結果,輕過程,加上沒有良好的溝通習慣,所以客觀上導致人人自危,相互設防。但是安全感不強更與個人心態有關,比如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甚至自卑,總擔心自己會被別人打敗,妒忌別人的出色表現,這種心態不克服,你再換環境也沒用。
學會反省自己,接納別人,但記住不能喪失“說不”的勇氣。
其實,人際交往并不復雜,心理學強調人要活得真實,人與人的溝通一定要直接,這是快樂和擁有和諧人際關系的基本保證。許多人際誤會、矛盾甚至沖突都源于人際溝通障礙。有關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錯誤是由于不善于溝通造成的。麥當勞、通用、惠普、沃爾瑪特、豐田……世界很多知名企業的成功經驗表明,雖然“信息化管理”已成為當今的時髦,互聯網、筆記本電腦和無線通信工具都在廣泛使用,但是,任何先進的“遙控”式管理都無法代替人與人面對面的情感交流。這些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都是“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的忠實實踐者。
溝通依賴真誠,也有技巧,它們相輔相成。在電梯間、樓道里對別人一句熱情的問候,一聲由衷的贊美,甚至一個信任的眼神,都會讓對方一天精神振奮、心情愉快。談話是溝通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而談話中“會聽”比“會說”更重要。要記住,溝通的主角不是語言,而是人和人,心與心。
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普通郵遞員,我在此提起他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他的工作有多么出色——事實上,他工作得真的很出色——而是因為他幾乎擁有美國最完美的人際關系氛圍。在這個郵遞員所負責的那個街區里,有187個家庭,按照平均一個家庭有3個人來計算,那么這位郵遞員每天的工作就是與這561個人打交道。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群體!有些人可能會因此感到頭疼不已,認為與這么多人打交道實在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郵遞員卻受到這個街區所有家庭的歡迎,曾有人疑惑不解地問他:“你為什么會擁有如此好的人緣?”郵遞員先生輕松地說:“其實沒什么,只不過我每天在送信的時候,都會與他們打個招呼,向他們微笑?!笔前?,有時候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是這樣不經意創造出來的。
反過來說,那些有著很高的學歷和技能的員工,因為處理不好與上司和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而使自己的價值大大折扣。如果一個員工連人際關系都處理不好,他怎么讓人相信能夠擔當重任,怎么讓人相信可以被委以重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你立身職場的一筆很大的財富。你要想剛工作就能迅速引起別人的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