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3 14:58:11 作者:浮云 來源:1
與于冬對“派拉蒙”帝國的執著不同,王中軍似乎更為“善變”,四年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他對華誼兄弟描繪的藍圖是“要做中國的時代華納”,四年后,他又畫了另一張藍圖,有幾分“中國畫”的深邃,稍帶點“時代華納+迪士尼”的影子,“華誼要做的不是影視公司,我們的名字是華誼兄弟傳媒。”王中軍的野心是做大文化、大娛樂,電影只是旗幟。
從“馮小剛”到“導演多元化”
作為上市公司董事長,王中軍能夠如此直接表達自己的野心,記者很是意外,因為記憶還停留在曾經對他的印象,不喜歡穿西裝、帶著幾分閑淡與不羈,甚至是過于低調的文化人+企業家。
今天所有人用“最具戰略性眼光”分析王中軍作為一個成功文化商人如何睿智時,王中軍則用“一切都是巧合”來形容。
1998年,王中軍高舉高打地進入影視行業,一上來就是三部大導演的大戲,一部是姜文的《鬼子來了》,一部是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一部就是馮小剛的《沒完沒了》。
“當時,每部片子都是導演制片人拿著劇本到處化緣,每部片子都是好幾家投資方,這幾部片子,華誼拿得很少,都是草臺班子,賺一筆算一筆,賠了也無所謂。”王中軍說。
王中軍的命運不算太差,三部戲中,總算押中一個,就是馮小剛的《沒完沒了》,王中軍第一次真正當了制片人。2000年,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王中軍出任總裁,并以60萬元的價格簽下了馮小剛工作室。
十年間,從《沒完沒了》到《大腕》,再到《集結號》、《唐山大地震》,馮小剛成為票房口碑雙贏的大導演,而電影、電視劇成為華誼核心板塊。
3月14日,華誼兄弟舉辦了2010年年報說明會,公司2010年凈利潤增速高達76.5%,電影業績貢獻突出。2010年公司營業收入達10.72億,其中電影業務收入達6.24億,同比增長209.4%,是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2011年將進入電影的“小年”,業績貢獻將下滑;但公司前幾年積累的電視劇制作資源豐厚,2011年籌拍的17部電視劇,預計電視劇業務收入將翻番。
今年2月,華誼推出“H”計劃,就是11名導演、10部電影是核心部分,將完全體現“項目多元化”,古裝、武俠、動作、愛情、奇幻無所不包,與此同時,也形成“導演多元化”,從大師級的導演,到正處于創作巔峰期的新生代導演;還有“系列”、“續集”電影的拍攝,反映了中國電影越來越工業化,流程更為標準和專業。
“創新”的巧合
提到華誼兄弟的另一大板塊演藝經紀,就不能不說王中軍的“創新”能力,而這又是“巧合”逼出來的。
2000年,華誼當時拍了三部電影只賺了名聲,影視公司成立后,華誼兄弟與當時的金牌經紀人王金花成立了經紀團隊。
當時股權關系純粹就是王中軍出錢,王金花干活,其持有華誼兄弟經紀50%的股權,簽約期是5年,這5年就是華誼兄弟藝人經紀發展的一個過程。
“這個行業賺不了多少錢,但是為我們公司帶來了名聲,使我對這個行業有了了解,像胡軍、兩個冰冰都是我們第一批的七個藝人,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王中軍表示。
合約到期后,2005年,王金花提出,做經紀太累,提出離開,此事當年被稱對“華誼”是“地震”、是“重創”,“其實,直到今天,我覺得最大的受益者是我,當時的人都很厚道,走的藝人給華誼一個面子,象征性地給華誼幾萬元,哪像現在,一打官司都幾百萬、上千萬。”就這樣,王中軍拿回華誼兄弟經紀的 50%的股權。
不過,該事件對王中軍有所觸動,那就是對管理層的管理。
“那一次雖然走了很多明星,但是對經紀公司的管理,我是不懂的,到底是怎么管的,為什么金花一走對大家有這么大影響,所以我就靈機一動,找了一個做金融的人來當總經理。”按照王中軍的想法,總經理不做經紀,副總經理都是經紀人,總經理就做行政和各種方面的管理。
而這個編出來的模式延續至今,到今天華誼有好多個工作室,演員發展極為迅速,總經理不是經紀人,是管行政、管財務、管預期銷售、管套紅,華誼的經紀人都是叫聯席總裁,是真正的大經紀人。
目前,華誼擁有包括馮小剛、陳國富為代表的電影導演與監制;張紀中、吳毅為代表的11個電視劇工作室;李冰冰、姚晨、張涵予、鄧超、王寶強、段奕宏等100余名簽約藝人,成為公司影視內容生產的重要核心競爭力之一。
開發衍生品
公司在今年的年報說明會上透露,2011年公司在影院、網游等方面的投入也將逐步開始贏利。
王中軍表示:“華誼要做的不只是影視公司,更是大文化、大娛樂,所以一定要有自己公司的布局,從長遠和中短期有一個想法。”
華誼的第二大板塊是渠道,這是為未來的競爭打基礎,而渠道無外乎是和電影相關的,如電影院、新媒體、手機娛樂、互聯網、移動等等。
“院線不是好時機,各地都全給地產商打工了,投電影院可能不是一個好時機,但作為一個傳媒集團,作為一個大文化概念的公司,我覺得這個布局從戰略上是沒有錯的,哪怕是短期的負現金流。”王中軍表示。
去年年底,華誼與巨人網絡集團有限公司達成一項約束性框架協議,雙方將就3D版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萬王之王Ⅲ”展開深度合作。根據雙方的協議內容,華誼兄弟和巨人網絡將組建合資公司——北京華誼巨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全權擁有“萬王之王Ⅲ”的知識產權并負責該游戲的運營和研發工作。
2月,華誼兄弟文化城落地上海。
“不管是游戲還是創意產業,我在介紹我們動漫的時候還是把它作為公司的衍生品,可能還不是華誼要變成游戲公司,我們是希望幫助某一款產品、某一部電影或者影視產品繼續延長它的創收能力,這是我的一個美好的想象,能不能實現都充滿著未知。”王中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