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27 8:53:14 作者: 來源:阿里創業
5月下旬,由北京大基康明醫療設備公司生產的LA45高能直線加速器治療癌癥、血管斑塊新技術亮相第15屆北京科博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到大基醫療展臺詢問了該項新技術的相關情況。據了解,此項科研成果是由無錫億仁腫瘤醫院院長曾駿和大基集團董事局主席、孫啟銀等學者經過10余年的辛勤研究取得。日前,孫啟銀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講述了他在高科技醫學領域的創業歷程,也對大基醫療這樣一家高新技術醫療集團的業務進行了全面剖析。
研發獨家設備顯技術優勢
據資料顯示,大基醫療始創于1999年,是一家集大型醫療設備研發、生產、醫院管理于一體的國際性醫療集團。大基醫療研發和生產的高性能派特(PET)是國內第一臺取得SFDA證書的PET設備,與CT、磁共振等大型醫療設備相匹配,可提供高精度的分子影像和輔助放射性治療手段。大基醫療的總部、研發部門和派特生產基地均設立在北京南城高新技術企業云集的亦莊——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作為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的工程(G20工程)企業,大基醫療不僅在國內擁有研發和生產基地,而且在其他國家也設有的全資子公司。在瑞典,大基醫療擁有一家專注于研發放療設備的附屬公司TopGradeMedicalEquipmentCo.,Ltd,據大基醫療銷售負責人翟巧波介紹,瑞典公司生產的放療設備乃全球獨家產品,填補了國際空白,技術領先于世界其他同類公司至少5年。大基醫療在美國也有分公司,“我們把國際的先進設備制造技術和先進設備引進來,通過反復不斷地試驗進行再創新,找出設備的制造和臨床應用創新點,并將之推向臨床應用”。孫啟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基醫療的業務特點。
大基醫療瞄準的是國內外最前沿的大型醫療設備,一步一個腳印開始逐步引進國際資金,兼并國際化公司,并將自己的產品打入世界前沿市場。
不單是制造設備,大基醫療同時還擁有配套的醫療解決方案。基于此,大基醫療設立無錫億仁腫瘤醫院,集團的臨床研發活動也主要放在無錫,專家們一半時間出診,另一半時間搞科研。這種先進的國際經營模式,確保了曾駿等醫療專家擁有充足的科研時間。
經過不斷試驗,以及大量的臨床研究,大基醫療開發出了先進醫療設備的新用途。在科研經費上,將銷售額的8%用于研發,大大超出先進國家的平均水平。2012年,大基醫療銷售收入將突破10億元人民幣,這也意味著將有至少8000萬元被投入到大基醫療的科研中。
大基醫療還與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附屬醫院等國際著名醫院的教授聯合開發了多項先進技術。“PET、PET-CT、PET磁共振這3項成熟技術對人類可謂貢獻頗多,但這3項技術在應用上都存在同一個問題——用藥和檢查成本高。大基醫療自主研發了新型低成本指標診斷劑‘氧15’水,此項專利,用最方便的辦法解決了這個難題。”據孫啟銀介紹,氧15水可大幅降低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的診斷成本。目前全球制造氧15水的原材料一個病人約需要2000元人民幣以上,而大基醫療診斷劑氧15水的原材料成本僅不足1元錢。
醫學影像診斷專家認為,該產品的優勢在于:可極大降低診療成本、縮短診斷時間,實現隨到隨查,而且能減少放射線對人體的損害,將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發揮積極作用。
擁有這些優勢,大基醫療的國際競爭力大為提升,孫啟銀認為:“大基醫療掌握了最前沿診斷癌癥的PET藥物和技術。在未來,PET-CT、PET-MR全世界先進技術要看大基醫療”。
引進國際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
大基醫療之所以并購瑞典公司,這與集團的國際化戰略密不可分。1990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華僑和港澳同胞投資的規定”,孫啟銀從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后激動萬分,這促使他申報成立了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醫院。此后,他每年奔赴當時擁有最先進醫療技術的國家,頻繁出入于瑞典的卡羅琳斯卡醫學院附屬醫院、美國加州醫療中心、德國慕尼黑大學醫療中心、奧地利格拉茲醫院等等世界頂級醫療機構、大學,學習國外先進技術。
“要想建立一個現代化的醫院,就必須多往國外跑;要想把這所醫院建好,就必須引進美國的技術;要想引進美國的技術,就必須在美國成立公司。”上世紀90年代,孫啟銀帶著這樣的理念,到美國注冊了一家公司,位于世貿大廈的49層。
“那個年代的中國,工業基礎并不雄厚,醫學也落后于發達國家,技術和設備主要依靠引進。我曾經一年中8次出國,反反復復去國外150多家醫院學習。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我至少去過20次以上,太頻繁了。”回憶往事,孫啟銀如同講故事般描繪了他最初的國際化歷程。
正是因為這種國際眼光,促使孫啟銀在不斷學習、考察之后,通過國際并購,將目前世界上惟一一家生產高能加速器的企業收入囊中。在向國內引進高能加速器時,孫啟銀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樣一行字:升起的太陽!
{pages}他認為這將會使他開拓一片嶄新的天地,亦堅信這種設備一定有它的市場。
在引進大型醫療設備的時候,孫啟銀與國內其他醫療器械生產商的出發點并不相同。當時,國內的醫療器械生產商多數只做市場上銷量高的設備,而一些國際大公司的醫療設備,必須在市場應用非常成熟的時候才會去制造,這時生產出來的設備已經不再是最先進技術的體現。“那時國內大部分醫療器械公司生產的設備在國外的銷售情況都很好,但中國商家的利潤極低。當然,現在國家鼓勵科技創新之后,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觀,我想再過一段時間,通過國家的創新支持和引進國際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中國將很快趕上世界醫療設備的先進潮流。”孫啟銀充滿信心地說。
團隊建設與縝密規劃相結合
就像當年引進設備注重其臨床應用和再創新一樣,孫啟銀十分注重科研團隊的培養,“大基醫療擁有曾駿、張圈世、劉小平、Erik等科研專家,他們是大基醫療的‘寶貝’,即便將來集團的高新技術獲得國際大獎,也會把一線研究人員的名字排在最前面,這是他們應得的尊重”。
所有科研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科研人員長期試驗的艱辛努力,比如歷史上人類對青霉素的研發,降低了因感染導致的死亡率,大大延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青霉素等抗生素也是在做實驗中偶然被發現的,而這種偶然的發現必須建立在勤奮的基礎上,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支持。衛生部部長陳竺師徒3人在血液病領域的科研事跡極大開拓了大基醫療研發團隊的思路,“中國人要做全世界人最難實現的科研。目前,大基醫療在大量的科研投入下,確實發現了治療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現代病的有效手段。目前高能加速器聯合靶向藥物治療癌癥、白血病和血管斑塊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效果,此種治療方法,可能成為治愈癌癥的希望。”孫啟銀透露。
大基醫療之所以擁有這樣高素質的頂尖科研團隊,是因為他們懷有共同的醫學理想與目標。曾俊出于對醫療前沿技術的執著追求,最終加入大基醫療的科研隊伍。共同的醫學追求讓他們凝聚在大基醫療,他們的理想就是戰勝癌癥、血管斑塊,延長人類平均壽命。
回首創業歷程,孫啟銀不無感慨,在中國的房地產和股票市場風生水起時,大基醫療追求醫學的信念并沒有動搖,自始至終都在圍繞治療癌癥而努力。目前,大基醫療已攜手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共同承擔了國家支撐計劃。
除了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大基醫療這些年來也不斷得到來自各界的支持。生物醫藥產業是北京亦莊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市科委、開發區領導都給予大基醫療長期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撐。光大銀行行長郭友曾在結束對大基醫療的考察后表示,要像當年支持三一重工一樣支持大基醫療這樣的高新技術集團。孫啟銀最希望的是,在跨國并購方面,能夠得到有關部委的政策扶持,在市場產品推廣上,能夠采取國家首購的方式推進,因為以公司的一己之力來對生命科學這種重大課題研究并進行產品研發會顯得力不從心。大基醫療集團希望能借得東風,讓“中國創造”早日引領世界。
“下一步我們可能要研究一些重大課題目:高能加速器聯合靶向藥物治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希望得到專家和政府的再次支持。”孫啟銀對未來滿懷憧憬。
截至目前,大基醫療已申報國內外專利技術70余項,未來專利總數將達500項,“只有申報專利,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技術創新。誰說創新是中國的薄弱環節?以技術創新來重新找回中華民族的自信心,現在是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