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1 14:29:32 作者:SC003 來源:1
【提要】:話題一籮筐。有人愛上了各位小主們的華服,有人迷上了古詩詞,更有人將《甄嬛傳》奉作“職場寶典”。世界是什么樣的,最終會通過我們自己的經(jīng)驗和看問題的方式將其描述出來,人生就是一場敘事,如果將劇情的語言去描述自己的生活、工作,那恐怕會陷入誤區(qū)。
【事件回放】
從得寵、失寵到復寵;從莞貴人到熹貴妃再到皇太后,甄嬛的“成長史”,被解讀成“職場攻略”。不少觀眾認為,如果將劇中場景和人物設置放到職場上,“選秀”好比“招聘”,甄嬛的成長就是白領進階的過程。劇中,許多經(jīng)典臺詞都能作為職場座右銘。比如:“事不關己便作不知,這才是宮中的求生之道。”“在這宮里,有利用價值的人才能活下去,好好做一個可利用的人,安于被利用,才能利用別人。”“在這后宮中想要升,就必須猜得中皇上的心思。若想要活,就要猜得中其他女人的心思。” (來源:楚天金報)
你喜歡的那個甄嬛 照出你對自己的不滿
《甄嬛傳》熱播的這段時間,孫嘉儀在咨詢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劇迷。“他們會主動和我探討劇情,每個人談論的東西都各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對他們每一個人來說,這部劇深深吸引他的地方,往往指向著他的內(nèi)心需求。比如,有一個女性來訪者跟我說,她特別喜歡甄嬛,覺得甄嬛很智慧,即便是對待她討厭的人,傷害她的人,也能優(yōu)雅應對。而這恐怕是這位來訪者自身所欠缺的,但又很想擁有的能力。”
電視劇是編劇、導演在講述一個故事,每個看的人,會講出自己看到的故事,在每個人的敘述中,投射了自己的內(nèi)心需求,也把內(nèi)心里無法釋懷的東西移情到了劇情之中。在孫嘉儀看來,觀看電視劇在一定程度上有心理治療的作用,“人們很容易在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看電視劇時,你喜歡哪個角色,討厭哪個角色,崇拜哪個角色,都是你心理投射的結果。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我們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去看問題時,往往更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作為一部七十多集的超長電視劇,《甄嬛傳》里角色眾多,性格鮮明,不同的觀眾都能在劇中找到各自的心理需求,其收視一路走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職場不是后宮 你的上升通道不止一條
為了劇集宣傳的需要,《甄嬛傳》的主創(chuàng)曾在接受采訪時,將話題引向職場,稱甄嬛是職場上的“聰明人”。面對雍正,她很擅長揣摩帝心,她利用自己的好人緣,斡旋在上級、下屬、對手、合作伙伴之間,游刃有余。幾十集的電視劇看下來,真有不少白領將其奉作職場寶典,對此,林紫和孫嘉儀都連連搖頭——職場與后宮有著質(zhì)的區(qū)別,對號入座只會走入誤區(qū)。
后宮中的女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取悅那個獨裁的君王,皇帝可以決定一切。而在職場上,哪怕是私企,亦會形成屬于這個企業(yè)的群體的文化,絕不至于任何事情都由一個人說了算。孫嘉儀舉出了真實的個案:“有位朋友曾告訴我,他們單位來了一批實習生,其中一人來了沒多久就自以為搞清了最需要巴結討好誰,于是很有針對性地送禮,拍馬屁。表面上看領導是對她不錯,但是在同事們眼里她遠沒有那些踏踏實實做事的實習生來得努力和靠譜,同時,她的這種行為還招來一些老員工的反感。這個實習生沒想到自己最終的去留除了領導同意外,人事部門還會征詢老員工們的意見,結果她被淘汰出局。”
踏入職場后,謀求更好的發(fā)展是每個職場人都期望的。在電視劇中,宮廷里的“小主”們,“晉升”通道單一,而且不能“跳槽”,當不得不面對非生即死的兩極化壓力時,人的心靈容易變得扭曲。而職場是多元的,職場人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在職場上,通向成功的道路,肯定不止一條。林紫提醒說:“職場中,每個人都可以有意識地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明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可能就意味著,你不必和其他人去擠‘獨木橋’,差異化發(fā)展可以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空間。”
專家支招 適應和包容不是放棄自我
人在職場,包容和適應是永遠需要的法寶。包容意味著“抗逆力”,也叫作心理彈性。一個缺少心理彈性的人,往往經(jīng)不起挫折,受點委屈就會情緒大爆發(fā)。有時,還會將自己不好的想法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林紫提醒說:“也許你曾經(jīng)聽到職場上的前輩說這樣一句話——受得了多大委屈,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這句話說的其實就是包容對于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
對環(huán)境和同事的包容也意味著主動的適應。“一些剛剛進入職場的大學生往往會不屑于去適應環(huán)境。他們認為要保持自我。”林紫說,“其實,保持自我和適應環(huán)境并不矛盾。進入職場,要了解自己所處的新環(huán)境是怎樣的,這個環(huán)境中大家的溝通模式是怎樣的,適應環(huán)境并不意味著放棄自我,那恰恰是在提升自己的能力。”
團隊合作在如今的職場上顯得越來越重要,一個任務,往往需要一組人馬來完成。很多人容易過分強調(diào)自己對成功的貢獻——事情做成了是自己的功勞,如果做砸了,那都是因為別人不給力。林紫提醒說:“許多公司都會要求員工在完成一項任務后,寫一份小結,這是對工作的梳理、經(jīng)驗的歸納,也是很好的自省機會。若發(fā)現(xiàn)自己有自我服務偏差的傾向,要及時調(diào)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