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29 10:47:22 作者:sc001 來源:1
近日,山河智能董事長何清華的兒子何毅,被增補為湖南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這是繼三一重工的梁在中和大湖股份的羅訂坤之后,湖南的上市公司中又一例“子承父業”的接班人。
“富二代”接班潮,正在悄然掀起。
“富二代”接班潮
何毅“入閣”山河智能顯得十分低調。據山河智能公司公告顯示,2月25日上午,山河智能在公司技術中心大樓內召開董事會議,出席會議的10位公司董事和列席會議的公司監事、高管,最終全票通過決定增補何毅為公司董事會成員。
此前,何毅并未在山河智能和山河集團擔任過任何職務。據公司公告顯示,何毅出生于1973年12月12日,美國國籍,2005年11月畢業于威斯康星大學,獲得有機化學博士學位。2005年11月至2010年9月任美國3M公司材料實驗室資深化學專家,2010年9月至今任美國3M公司電子市場材料部產品開發專家。
一直被稱為湖南工程機械三大巨頭之一的山河智能,其創始人和現任董事長何清華,今年已經66歲,此次低調將自己的兒子引入董事會,業內普遍認為,這是何清華有意讓何毅接班的舉措。
三一重工董事會的名單上,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之子梁在中的名字赫然在列。他是早就進入三一集團高層。
大湖股份于2011年7月進行了改選,原董事長羅祖亮退休,其未滿30歲的兒子羅訂坤接過其位,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此外,2011年5月31日,碧桂園宣布委任主席楊國強23歲的女兒楊子瑩為公司執行董事。至此,楊氏兩姐妹——楊惠妍與楊子瑩先后正式進入碧桂園董事局。
從基層做起
翻開湖南“富二代”接班人的履歷,第一印象都是其“顯赫”的留學背景。梁在中1984年出生,畢業于英國華威大學。羅訂坤生于1982年,畢業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主修國際經濟學,是標準的富二代+海歸。何毅則在三人中最為年長,其學歷背景也十分優秀,畢業于美國知名大學,并且獲得博士學位。
但這些富二代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樣,“入閣”之后,坐享其成。相反,大多數接班人在自己或父母的要求下,從基層做起,在熟悉企業的環境并得到充分的歷練后,才能正式“入閣”或接班。相比之下,如何毅這樣直接進入公司董事會的企業“富二代”,反而是少數。
梁在中最早從三一重工車間出身,彼時任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制造車間調度員。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后,梁在中才轉入三一集團的財務管理崗位,任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資金結算中心副主任、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部第一副總監。目前梁在中任三一集團副總裁和財務總監。
羅訂坤早在2002年他20歲那年,已經擔任大湖股份關聯公司——湖南常德晟禾農業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7年之后,羅訂坤出任大湖股份控股股東——湖南泓鑫控股有限公司的總經理。2011年7月,羅訂坤接替了父親羅祖亮在大湖股份的董事長之位。
匯源集團董事長朱新禮的女兒朱圣琴從20歲便進入匯源工作,先后曾在市場部、廣告部等多個部門工作,后擔任匯源集團投資副總裁、董事會辦公室主任等職。在此期間,她參與了達能、華平基金的引進,以及匯源的路演、上市等,經受過公司真正的業務考驗。
青島紅領集團的原總裁張代理則在幾年前將已在國外工作的女兒張蘊藍召回公司,培養張蘊藍接班。剛開始,張蘊藍被安排到了國際業務部做一名報關員,負責報關、報檢、跟單以及國際業務談判等工作。一年之后,張蘊藍被調到了營銷中心。接著又被派到了一線生產車間。直到2009年3月才正式接過父親的總裁職位。
張蘊藍曾對媒體說,“從基層做起,經歷各‘要害’部門后扶正,是中國民營企業家接班的傳統路徑之一。”
企業家在全世界都屬于稀缺人才,近年來,培養企業后備人才逐漸得到了政府的重視。2009年,江蘇省委組織部下發了《關于在全省實施“千名民營企業家后備人才培養計劃”的意見》,計劃用兩年時間在江蘇省培養1000名民營企業家后備人才,主要對象包括大型民營企業的接班人和成長型民營企業的負責人。
“富二代”不愿坐享爸媽的江山
有調查顯示,改革開放30年之后,現在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的平均年齡達55歲至75歲。未來5至10年內,全國將有300多萬家企業面臨企業傳承問題。傳給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子女,成為了大多數第一代企業家的首選,“富二代”接班潮洶涌而來。
3月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深度思考”系列論壇第二期上,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的余明陽教授做了題為“中國家族企業進入‘二世’時代——‘接班人’的困惑與出路”的專題演講。
此前,余明陽教授團隊做過“二代企業家”是否愿意接班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僅18%的“第二代企業家”愿意并主動接班,82%的“接班人”不愿意、非主動接班。其重要原因是他們看到父輩們太多的辛苦與無助。
企業家的兒女并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享受”父母打下的江山,其中暗含深層的原因。余明陽教授在演講中說,中國民營企業的接班人們大多具有國外留學背景或在國內名校獲得學位,視野開闊,多數具有領導特質,但與“草根”父輩相比,他們缺乏從第一線生產、營銷、甚至建廠房、搬貨品、搞推銷等市場磨練,多數是大學畢業后進入企業擔任高管,或由一般公務員等轉入企業,在企業里面其身份特殊,沒有過多的壓力、委屈和磨難。
他們鐘情于“虛擬經濟”,對于網絡、電子商務、盈利模式、VC、PE等投資方式興趣濃厚,對創辦實業、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等則興趣不足。
余明陽教授還分析稱,“富二代”們不愿意接班,有的是對嚴厲、小氣、事無巨細、自以為是的父輩不滿,有的是對傳統產業毫無興趣,有的養尊處優慣了以后不習慣被約束,有的是國外生活多年不適應國內生活環境。大部分接班者都是被動接班,且接班后與父輩及原始創業人群的沖突顯著。
此外,余明陽教授還談到了中國民營企業為何不喜歡選擇職業經理人經營公司:中國的民營企業其創業者基本上處于有政治背景的改革家或有學術背景的“儒商”兩種狀態。所謂的“職業經理人”體系,與家族企業的管理方式和紐帶關系相比,顯得非常脆弱。在沒有職業經理人立法規范和社會建構的條件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顯得毫無基礎,導致家族化的傳承成為必然的選擇。
有業內人士擔憂,“出走派”的涌現可能加速中國實體經濟的“空心化”。對于無人接班的企業,應盡早研究和對接職業經理人制度,將家族企業過渡到社會企業。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安慶 實習記者 陸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