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1 13:43:18 作者:網風 來源:1
近期,來自中國包子之鄉的蒸功夫因為“香精包子”成了輿論的焦點。以前其新穎、汁多餡大的包子深受消費者喜愛,為蒸功夫在全國市場打響了知名度。然而,為了快速的資本擴張,其不賣包子卻該賣“香精”將其推到了懸崖的邊緣,“香精包子”更是折射出了中國畸形的餐飲加盟市場。
9月17日,記者回訪蒸功夫旗下部分直營店,其中部分店已停止營業,但仍有包子鋪還在營業。據蒸功夫公司表示,他們配料中心已停止制作餡料,他們會繼續督促直營店暫停營業自查。
蒸功夫來自“中國包子之鄉”
不賣包子卻賣“香精”
“蒸功夫”的名頭很響很有創意,是賣包子的。旗下有N家加盟店,如果好好地賣包子,貨真價實,“蒸功夫”譽滿中華走向世界也未可知。可是,“蒸功夫”卻賣起了“香精包子”,自砸了招牌不說,還成了廝混市場的反面典型。這和水滸里開黑店賣人肉包子的孫二娘有得一比,可人家畢竟是江湖豪杰,是不殘害老百姓的。
“香精包子”雖然色香味俱全,但吃下去對人體有害。廝混市場的“蒸功夫”除了為富、還有不仁,就要背負違反法律、悖逆道德、擾亂市場等多重罪。如此“蒸功夫”被查處懲戒,契合公道人心。但是從媒體的追蹤看,被停業的“蒸功夫”加盟店,不是改頭換面、撤牌改名就是依然故我。他們是不是還在賣“香精包子”,就不得而知了。
奇異肉香讓人上癮
香精包子是否安全?
美國普度大學食品工程專業博士云無心稱,根據使用香精的成分,才能確定其使用的安全性。
對于這種“veltol”品牌的幾乎全英文標示的香精,北京衛生監督部門人員稱,有可能是“假冒偽劣產品”,或是無口岸有關檢疫檢驗手續,它的安全性也無法得到保障。
相關專家稱,食品添加劑存在濫用問題,首先是生產者不懂,沒有按照規定添加,有時候憑著感覺添加。還有部分由于食物原料變質,生產者通過香精,調味劑來改變形態,掩蓋原來的缺陷,比如會借助香精去除腥味、臊味。這些添加劑都是用于提香的,如過量使用,會對肝臟及神經系統有影響,對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老人、產婦、小孩的危害則更為明顯。
蒸功夫香精包子
折射畸形餐飲加盟市場
由此可見,“蒸功夫”廝混市場的遺毒很難在短期內肅清。正本清源的古訓,在“蒸功夫”的市場江湖面前失去了意義。因為“蒸功夫”不過是個概念,在旗下的實體包子店,由于是拿錢就能加盟,源與流之間是純粹的功利關系,沒有市場規則的制約,也沒有法治倫理的牽絆。所以,這樣的加盟是無序的市場畸生,由于各加盟店遍及市場的各個末梢,因而監管起來也有相當的難度。
其實,這正是中國市場加盟店的流弊。值得一提的是,這種中國特色的市場加盟,恰恰是母店所期望的,因為憑借這種松散的加盟紐帶,母店不僅可以迅捷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亦可在市場擴張中收取更多的加盟費,獲取高額市場利潤。母店給予各分店的除了門店牌子,恐怕沒有拿得出手的知識產權。因此,只能靠投機取巧而又害人的添加劑秘方來糊弄人,就像“香精包子”。難怪有媒體揭露,某某人某某店花錢去學技術,學來的卻是如何去加添加劑。
如果有人去較真,如果監管者對所有食品加盟店進行拉網式執法檢查,估計還有更多廝混市場的濫竽充數者。中國市場,伴隨著公民社會的完善,再也不是混世者的江湖,而是法治、道德和監督隨行的系統。因此,任一市場主體,若不按規則辦事,而是采取機會主義那一套,總要東窗事發而被市場拋棄、法治懲戒和道德撻伐的。市場不歡迎賣“香精包子”的“蒸功夫”,而需要取信于市場的真功夫。
在這點上,中國企業還真的要向跨國企業學習。他們的經營之道,尤其是市場加盟,并非開放性的,而是要經過嚴格的遴選,寧缺毋濫。而且總部對各個分店實行統一配貨、一元化經營,因而其加盟店未必是遍地開花,卻涵養了全球性聲譽,鑄就了快餐的品牌內涵。這樣的市場真功夫,才能真正在全球攻城略地、市場搶灘。
是廝混市場江湖,還是尊崇市場規則,對中國式加盟模式是個考驗。從“蒸功夫”到真功夫,中國企業還有漫漫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