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12 11:45:54 作者:sc001 來源:1
創業,是一個艱難的命題。即使有市場、有錢、有經驗,可能依然難逃失敗的命運。陳平就是一個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條件下依然失敗的典型案例。對于此次創業失敗,陳平有什么樣的反省和總結?日前正處于輿論旋渦中的陳平在3月7日下午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的專訪。
《中國經營報》:傳聞說,你已攜款逃跑了?
陳平:我并沒有跑路,昨天還把房子和車子抵押了給員工籌集工資呢。
《中國經營報》:有一種說法是星晨急便“轉移資產”,到底是怎么回事?
陳平:哈哈!星晨急便除了幾臺車和電腦有什么資產可以轉移的呢?
《中國經營報》:好像問題根源在鑫飛鴻,星晨急便自身發展怎么樣?
陳平:星晨急便“云快遞”模式和電子商務B2C配送的市場定位,通過這3年時間的驗證是對的,問題在于片面的追求發展速度和規模,從而超過了投資預算,致使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變形和走樣,尤其是在業務基礎、人才基礎、客戶資源基礎沒夯實的情況下沒有做到及時的收縮并取得盈利。
《中國經營報》:你創立星晨急便是在2009年,當時行業的格局是怎樣的?當時的背景對一個新的快遞公司而言機會有多大?
陳平:如果選擇搭建一個全國性的快遞平臺,投資1個億,說實話是沒有什么成功機會的。在投資額很少的情況下,如果選擇專注縣、鎮、鄉電子商務B2C派送或內陸省份省內落地配業務,成功的機會肯定是會有的。
《中國經營報》:你創立星晨急便時,從宅急送帶走了一批人,在業務和管理上,星晨與宅急送有何共同點和不同點?
陳平:共同點在于兩家公司都是做電子商務B2C全國代收貨款配送業務,不同點在于一個是直營,一個是加盟,帶出來的宅急送的干部員工改做加盟企業,確實有點水土不服。
《中國經營報》:經過計算和盤點,現在星晨急便的資金缺口有多大?將如何解決?錢從何來?
陳平:星晨急便所面臨的問題是:如果繼續做平臺也就是“云快遞”,資金的缺口肯定是一個大問題。而如果專注一個層面和一個省份的配送,網絡與管理的重組就是一個大問題。這要看我們下一步的取舍了。
《中國經營報》:有人認為鑫飛鴻不是一個理想的并購對象,你如何看?
陳平:和鑫飛鴻商業模式相似的企業肯定不是理想的并購對象,而對于沒有快遞平臺的企業應該是一個較理想的并購對象,畢竟,鑫飛鴻有10年的快遞平臺基礎。
《中國經營報》:對一個快遞企業而言,追求規模和風險控制之間如何取舍?
陳平:在資金強大的情況下,追求規模;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小步慢跑。
《中國經營報》:經過這次變故,你的反思是什么?
陳平:創業一定要選擇別人沒有做的業務,或者是別人做得不精不專的業務,貪大求快,即便有很雄厚的資金都會有隱患和風險,即便你跑得再快,到了一定的時候,你一定會回過頭來做“補課”的事情。
《中國經營報》:你認為,未來快遞業競爭格局是怎樣的?
陳平:專注B2B業務的企業一定是倉儲、運輸和配送的集成;專注B2C業務的企業一定是以電子商務入宅服務為特色的;專注C2C業務的企業一定是在社區、商區、園區、校區有密集的攬貨、配送網點的。在整個格局當中,民營快遞企業一定是最活躍的一分子,加盟體系經過改良與改革后會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于陳平
1994年1月,陳平與其兄陳顯寶共同創立了宅急送,陳平任總裁。2009年3月,陳平因與其兄理念不合離開宅急送后,創立“星晨急便”,開始第二次創業,此時他已年近50。對于二次創業,陳平曾表示:“到2015年,也就是我55歲生日的時候,如果沒有成功,我就認命。”
鏈接
事件回顧
3月4日,星晨急便總部大門緊閉,人去樓空。星晨急便官網已無法打開,總部客服電話無人接聽。
3月5日,據說是陳平發給各個合作伙伴的一條短信在網上流傳。
3月5日下午,由員工、加盟商組成的幾百人隊伍圍堵在星晨急便上海分公司門口,前來討工資、討債。
3月6日,陳平現身上海,趕到鑫飛鴻上海總部處理問題,并開始請律師、會計及郵政總局的相關領導,對各方訴求進行梳理、核對,完成之后便進行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