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18 9:02:12 作者: 來源:互聯網
大學生郭林跟別人不一樣,很勇敢的選擇去非洲,在非洲他發現了商機。
2012年農歷新年,郭林沒有回國過年,而是在非洲的布基納法索繼續著自己的“淘金”事業。“大四上學期,老師就曾說她有個大學同學在非洲開礦,讓她幫忙介紹翻譯。但是一聽說去非洲,沒人敢報名,包括我在內。”誰也想不到,2009年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畢業后,郭林卻選擇了去非洲闖蕩。
當初只是想趁著年輕出去闖闖,增長見識,只是后來在工作中才發現布基納法索的淘金機械市場潛力巨大,于是,郭林開始創業。他告訴本報記者,“在整個西非市場中,僅加納有中國公司出售的淘金機械,其他國家雖然有市場,但沒有中國人開的公司,客戶都要到加納采購。布基納法索市場雖然沒有加納大,但這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是一片藍海。”
大學里的創業達人
在非洲敏銳地發現商機,郭林表示這并不是偶然,因為他在去非洲之前已經有多次的創業經歷。
上大二時,學校宿舍洗衣設備短缺,很多同學都嫌自己洗衣服麻煩,于是郭林動了創業的念頭。他和兩個同學湊了600元,買來一臺二手半自動洗衣機,開始為同學們提供洗衣服務,收費5元一桶。“當時業務開展得還不錯,同學打來電話,我們就派人去取衣服,洗完后再送回去,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洗三四十桶。”洗衣店在假期歇業。新學期開始后卻因各種原因,洗衣店沒有繼續開張,散伙分錢時發現“還小賺了一筆”。
大四期間,郭林發現很多招聘單位都要求應聘者提交英文簡歷,于是他和幾個英語成績好的同學一起創辦了“譯道翻譯中心”,針對簡歷和論文提供翻譯服務。“廣告貼了很多,但客戶很少,大多是班里同學找我們幫忙翻譯一下,就不好意思收費了。”郭林發現,有翻譯需求的同學都會找朋友或同學幫忙,并且完全是免費的。他總結這次創業失敗的教訓:“創業之前還是得結合消費群體的特征、購買力和心理,綜合分析市場潛力。”
憑借出眾的英語水平,郭林大學還沒有畢業就進入黃石新東方(微博)學校當起了老師。大學畢業的那個夏天,他和新東方學校的幾名老師一起到揚州創辦了一所英語培訓學校。“我們做了調研,7月15日是當地中考考生回校取成績的日子,7月18日是當地高考考生領取成績的日子”,他們認為到時候會有很多家長和同學愿意報名,于是這兩天就在學校門口大量發傳單,同時收集學生姓名和電話等信息,甚至還準備了宣講會。一個月過去了,培訓班一共才招了6個學生,收的學費還不夠上課的成本。郭林后來分析,當時還是沒有掌握市場需求,因為當地很少有學生參加課外培訓班,都是在學校補習。
非洲首次創業失敗
在經歷了揚州創業的失敗之后,郭林又想到了老師提起過遠在非洲的工作機會,“仗著自己英文好,可以去國外闖蕩一下”,在老師的介紹下,他于2009年10月抵達西非的加納做翻譯。
到了那里才發現,所謂的翻譯只不過是在店鋪里用英語賣淘金機械,這令他大失所望,于是他向老板提出去做業務員。西非盛產黃金,對中國較為先進的淘金機械設備需求不少,中國商人也因此大量涌入,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郭林不辭辛勞地拜訪重要采金工地,與批發商和采金業主聯系,拿到了大額訂單,當年年底就拿到1萬美元獎金。“老板生病回國治療期間,店鋪的生意還完全交給我打理,于是我開始了解到公司的整個運營流程,從國內采購到報關海運,從加納到港清關到進入店鋪銷售,這為以后自己創業打下了基礎。”郭林說。
郭林還發現,當雨季來臨時,來自加納周邊的采金國家的客戶購買量增長迅猛,其中布基納法索的客戶占多數。“西非的黃金產量,加納第一,布基納法索第二,我非常看好布基納法索——當地中國人較少,意味著市場潛力巨大。”郭林在日常的工作中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法語,他向老板提出要去布基納法索考察,卻遭到了老板的拒絕,因為風險太大。他鐵了心要放手一搏,于是辭職踏上了考察之旅。
一周的考察后,郭林回到加納,寫出了一份完整的商業計劃書,找同行的老板融資。很多人都認為項目好、市場有潛力,卻不肯掏錢,“因為他們不看好那里的政治環境,萬一有點動亂,所有的投資都可能打水漂兒”。最終,郭林打動了一位老板,拿到了12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因為投資人也正苦于沒有合適的人才去開辟布基納法索的市場,他認為郭林有三點優勢,第一,精通英語,還能夠用法語對話;第二,有行業經驗;第三,有獨當一面的勇氣和能力。就這樣,布基納法索也有了第一家中國大陸人開的淘金機械代理公司,郭林只占有5%的股份,“當時創業心切,就痛快地答應了”。
不管計劃籌備得多么詳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首先就是語言,郭林雖然英文很好,但在說法語的國家面對一些問題還是會束手無策,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既懂英文又懂法語的當地翻譯,幫助他開展前期工作。僅是注冊公司,找好店鋪、倉庫就用去了近一個月時間。郭林和助手騎著摩托車逛遍了布基納法索全國20多個采金工地,“讓所有布基納法索的客戶知道,在布基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有一家賣淘金機械的中國店鋪即將開張,以后再也不用去加納購買了”。
宣傳的效果果然不錯,公司開張第一天就進賬1萬美元。但是當店鋪經營走上正軌之后,郭林和投資人的矛盾卻產生了。“除了拓展業務,我在公司沒有任何的發言權,比如大客戶的價格控制權很重要,投資人規定的售價竟然高于大客戶去加納采購運輸回來的成本,這樣做對布基納法索的公司極其不利。”當郭林去討要公司控制權時,投資人拿出合同表示白紙黑字,控制權無可爭議,他無計可施,只好選擇離開。
郭林表示,在大學的那幾次創業中,根本沒有認真對待合同問題,“感覺都是同學,感情深,一起做事業,還沒有很清楚的公司股份意識”。他希望大學生創業者能夠引以為戒,在創業之初就一定要做到權責明確。
非洲創業從頭再來
沒有公司的控制權就不能算是完整的創業,郭林坐上了回國的飛機,他下定決心要卷土重來。
回國后,他繼續尋找合作伙伴。
“我在國內遇到一個老板,他被我的執著和激情打動,表示愿意和我合作。我這次變得非常小心謹慎,在建立了信任之后,我們最終簽訂了股份協議。” 郭林把父母親留著給自己結婚的房子賣掉,加上自己的積蓄湊了40萬元,加上合作伙伴的80萬元,他和合作伙伴帶著120萬元重返布基納法索。
這一次公司的創立順利多了。郭林采取合資的形式,找到一個原來的客戶,分給他5%的股份,有了本地股東的優勢,與當地的稅務、工商等政府部門溝通起來更加方便。隨著貨物如期到港,宣傳工作也很充分,憑借自己的業務經驗和大客戶資源,郭林的公司在前兩個月就拿下了200萬元人民幣的業績。
進入旱季,由于缺少雨水,淘金市場變得冷清,公司業績出現下滑的趨勢。郭林又單槍匹馬前往西非其他采金國家開拓業務,接下近百萬元的訂單。他介紹說:“從公司去年7月成立到現在,半年的時間,我們已經創下近500萬元的銷售額,凈利潤達100多萬元。”
雖然業績不錯,郭林還是有一些遺憾,“我給上一家公司帶來的客戶和資源,到現在都不能全部奪過來。因為第一次切入的公司影響力是巨大的,后來者很難趕超。現在我們的業績也趕不上他們,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超越他們,我覺得我們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有一個高效的團隊。”這個團隊核心有5個人,都是郭林與合作伙伴的親屬或朋友,“我也正準備從國內招一些有實力、有語言背景的人才,過來一起打拼事業。”
失敗后并不放棄,堅持自己的創業之路,這就是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