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美景不一定在峰頂
【提要】:
<p>
60 后。</p>
<p>
他們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載體;他們親歷了從國門開放到經濟與全球接軌的;親歷了物質生活和財富從貧窮到呈幾何級增長的蛻變;他們是500 強進入中國后的首批外企從業者;是80 后、90 后的領導;是當年...
<p>
60 后。</p>
<p>
他們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載體;他們親歷了從國門開放到經濟與全球接軌的;親歷了物質生活和財富從貧窮到呈幾何級增長的蛻變;他們是500 強進入中國后的首批外企從業者;是80 后、90 后的領導;是當年讀瓊瑤、三毛進入大學、而今卻陪子女看《哈利·波特》《阿凡達》的人父人母;是從兩個輪子進化到四個輪子后,進而拷問生存與環境等本源問題的資源擁有者和分配者……</p>
<p>
人生越過40 歲,承接了近半個世紀的風雨,面對當下,他們普遍比較“疲憊”。能捍衛的,好像很少;能的,好像也不多。</p>
<p>
但他們,又都是普遍意義上的成功者……</p>
<p>
以上,成為我對“60 后”好奇的理由。足夠好奇,自然就要尋找答案。</p>
<p>
于是,李國威成了我個尋找答案的對象。</p>
<p>
我眼中的李國威</p>
<p>
擁有北京國際關系學院學士和社科院碩士學位,從新華社國際部記者起步,李國威歷經快速消費品、通用汽車、通用電氣等諸多500 強公司公關及品牌傳播的歷練,目前負責GE 在中國的企業整體形象塑造,包括品牌營銷、廣告、公共關系和員工溝通。</p>
<p>
在擔任GE 中國公關和品牌負責人的10 年間,他領導和參與了GE 品牌在中國的重塑,包括廣告和傳播戰略的實施、GE 贊助2008 年北京奧運會、2010 年上海世博會美國館贊助等重大項目。他的博客雜文集《金領手記》一上市即成為“職場暢銷書”。</p>
<p>
作為改革開放后批進入外企從事公關傳播的職業經理人,李國威受到過而的“洗腦”和培訓。用他自己的話說,在新華社和500 強受到的洗禮,讓他在職場上的規定動作宛若天成。由于沒有國企和合資企業的從業經歷,也使得他身上少了江湖氣,多了學者的嚴謹和理性。這對于他的性格來說,也算是一種偏愛,因為他骨子里的紳士氣質,使得他天生對比較混雜的局面和需要妥協的環境沒有歸屬感。</p>
<p>
2008 年對李國威來說不同尋常。一方面,他所在的公司成為北京奧運會的主贊助商,他和團隊面臨著可能是Once in a lifetime 的傳播機遇;另一方面,一場異乎尋常的危機蔓延開來,他需要調動職業生涯積累的全部經驗和判斷力來多方協調與溝通。</p>
<p>
有幾個月時間,他成為“無時差工作者”,白天面對現實世界的挑戰,晚上“興致盎然”地參加全球關于奧運的電話會議。我當時與他相約在公司樓下的咖啡廳。那時,他的疲憊掛在臉上,談及的卻是一場挑戰的內部Web 對話。他憑借職業信念和積淀,大膽力促公司高層就危機真相及公司立場與普通員工直接在線溝通。這場調動到中國較高層、事業部較高層、總部及區域法律部、亞太及中國傳播部門的跨地域跨時區的溝通,使得危機從本源得以化解和消除。這當中的文化銜接、立場統一、觀點歸合、協調成本、不可預見性可以說比他當時所面對的外圍重負更嚴峻。</p>
<p>
記得當時我問他:“你為什么自己給自己找這么一件事?麻煩和風險還不夠多嗎?”他淡淡地說:“該做的事總得做,總不能因為壓力就回避掉吧。當然,要做成取決于兩點:職業經理人的職業精神和所處公司的文化理念。”李國威擁有許多年輕人向往的職業經歷與成就。而熟悉他的人,卻始終認為,他的個性與待人接物基本沒有變化。金牛座、B 型血,李國威低調、恒溫、隨性,從不發怒。雖然雙城生活,但婚姻穩定,女兒成長健康。</p>
<p>
關于自己</p>
<p>
“年輕時代的輕狂,應該畫上句號了”</p>
<p>
任劍瓊:作為上個世紀60 年代生人,你認為自己和80 后較大的不同是什么?</p>
<p>
李國威:我就是覺得比他們幸運。我們小的時候,走一步算一步,從來沒想到過生活會是現在這樣。比如,我到30 歲的時候,還根本沒想到這輩子能擁有一部私家車,而且我們窮的時候,也沒見到周圍的人誰富—上大學的時候家里一個月給我40 元錢,算是全班富的了,偶爾還可以請同學吃飯,我們班困難的同學家里拿不出錢,用學校給的21 元助學金勉強能過下來。我們從平等的不富裕中走過,沒有那么多嫉妒心,也缺少干大事的大膽想法和勇氣。即使到了現在,那么多人暴富,那么多人看似過得比自己好,但自己能Hold 住,知道什么可以得到,什么不該得到,什么是平靜,什么是幸福。</p>
<p>
任劍瓊:當初從新華社轉行到快速消費品行業工作,這個改換跑道的動因是什么?</p>
<p>
李國威:那時跟朋友聊天,話題有關“大家各自在中學時夢想的職業是什么?現在從事的職業是不是滿意?退休以后還想做什么?”我說中學想做跟文學有關的任何事情。到了大學發現自己文筆和想象力不行,看到花就是花草就是草,不會像作家那樣一塊石頭洋洋灑灑寫1000 字,新聞要求短,又可以寫,所以選了學新聞?,F在從事的公關傳播職業很合我意,退休以后希望一半時間在學校教書,一半時間旅行和寫跟旅行有關的東西。</p>
<p>
我做編輯和記者7 年,喜歡的一句話是:“記者是世界上偉大的職業,因為他將戴著不帶銹跡的盔甲進入墳墓。我喜歡每天都是新鮮的感覺,希望每時每刻都有一個截稿時間在你旁邊敲打。我在新華社國際部常年白班夜班倒,夜班人少的時候,特別是有時后半夜我一個人值班,特別盼著出事,覺得正常的世界好無聊,使勁盯著非洲,看誰要準備發動政變了。</p>
<p>
海灣戰爭期間,每天都興奮異常。新華社的內部刊物登過一個報道,說國際部編輯李國威卷著外電稿小跑著沖進值班室,一邊喊著“打起來了,打起來了”,被同事們稱為“戰爭販子”。</p>
<p>
后在英國做駐外記者的3 年,報道過政治、經濟、文化、股市、期貨、體育,做足了雜家。參加體育賽事報道,我應該是所有記者中工作量較大的,一場比賽下來,要發中文簡訊、英文簡訊、中文綜合、英文綜合,有時得到生動的材料還要寫特寫。全英羽毛球賽、世界田徑世界杯賽、溫布爾登網球賽,我總是末了那個離開新聞中心的。</p>
<p>
我喜歡在線的感覺,希望歷史在我面前發生。但是,龐大的新華社內部有必要的分工,業務越熟練,越是需要你在后方編稿把關。有的老編輯對我說,好好干,將來也像我們一樣。不過又怎么樣呢,有別的機會,你還是可以去闖一闖。</p>
<p>
我開始為自己找理由,比如上夜班不習慣倒時差,夜里十二點半到凌晨四點半上班,六七點到家,白天基本不能睡,長期如此身心疲憊。外面的世界奇妙,收入比這里高。所以我終離開新華社,去外資企業生力啤酒做公關。</p>
<p>
這些年來次被問到這個問題,為什么離開新華社,為什么不做記者了。我有一個“官方”的回答是,希望體驗新聞的另一面。企業制造產品,提供新聞價值,記者報道新聞,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是企業公關和記者共同完成的。我當然不愿意說是為了不上夜班甚至為了收入更高才離開的。</p>
<p>
任何“轉型”都有代價,也會帶來深刻的感悟。后來我去了通用汽車,有一回一個高層問我為什么轉型,我脫口而出:“我在新聞行業10 年了,已經知道了它的所有事情,現在想嘗試新的東西。”那位高管冷冷地說:“我在汽車行業30 年了,我覺得還根本沒有了解這個行業。”從那時起我想,年輕時代的輕狂,應該畫上句號了。你越深入一個行業,越會感知它的真正底蘊,越感到它的變化多端,不可捉摸。那時,我已經33 歲。</p>
<p>
所以,我不覺得轉型有什么正確和錯誤之分,你走過了這一步,就繼續向前。當然,倒退十多年,用我現在積累的人生體驗看當時的決定,也許我會繼續做記者,只是我不希望看到戰爭和生靈涂炭。我希望用記者的視角,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挑戰,記錄人們心靈的喜悅、痛苦和糾結。</p>
<p>
任劍瓊:現在的自己還有年少輕狂的DNA 嗎?或者說你現在表現年少輕狂的方式有什么變化?</p>
<p>
李國威:對一個行業了解越深,越知道它的分量,越不敢輕狂造次。我早就已經不輕狂了。在工作中常遇到年輕的下屬說:“這些我都會了,不需要學了,要學更新鮮的、沒有見過的,快給我機會,等不及了,別人都跑前面去了。”我聽到這樣的說法非常糾結,我不愿意講太多我自己的體會,這一代人聽不得說教和“我們當年”這樣的句式,能讓他們警醒和進步的,就是自身遭遇挫折。我不想看著這些聰明、積極、進取的孩子們遭受打擊,但是,也許這是的進步途徑。</p>
<p>
關于工作</p>
<p>
“做有底線的人,服務有底線的組織”</p>
<p>
任劍瓊:你目前所處的行業,在外界看來很精彩,但你自己到底是怎么看待這個行業的,你心里的較高標準是什么?</p>
<p>
李國威:我做的是公關和品牌營銷,按商業世界的劃分,是花錢的那一種?;ㄥX比掙錢舒服,所以我覺得很幸運。我總跟人講,已經過去的20 世紀是一個技術的世紀,那100 年的技術創新,像飛機、電視、互聯網、家用電器、高速火車等,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而21 世紀是一個溝通的世紀,我們不再那么指望技術的性突破,也不知道人類移居火星是不是會更幸福,所以在我們有限的世界里,要為過剩的產品和過剩的知識競爭,看看誰能更好地完成溝通,講出更精彩的故事。我曾經在汽車公司工作,那會兒從事動力總成技術的工程師們憂心忡忡,覺得干了一輩子的汽油發動機,也許以后就是電動汽車的天下了,學的東西都沒用了。我們做營銷的就沒有這種擔心,看著那么多同質化的產品,那么多平庸的知識,那么多看不完的報紙、書籍、電視節目,心里可得意了,我們的行業有著的機會,我們越老越聰明,越老越值錢。</p>
<p>
對傳播這個行業,我的較高標準就是具有不斷創造話題并給人啟迪的能力。對行業來說,我不排除炒作,我認為炒作也是一種能力,不斷地炒作、不停地產生新的公眾關注點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對我個人和我服務的組織,我拒絕炒作。當你有足夠的底氣、足夠的內涵,你可以比炒作的人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p>
<p>
任劍瓊:我很好奇傳播是否是你的職業宿命? 還有,你自認為肯定能干好但此生可能無緣一試的職業是什么?干這一行,一個好的企業理念與文化到底有多重要?</p>
<p>
李國威:傳播是我的職業宿命,沒有什么比傳播更適合我了。對社會和人心的理解力,還有簡潔生動的表達,我比多數人更擅長。但我想做的職業有很多,比如樂評人、旅行作者、西餐廚師、酒吧的酒保,這些我都有點基礎,我從事任何行業,都一定會堅決做到業界好。李國威——全城對酒和調酒具有感悟力、制作出適合你口味和心情的雞尾酒酒保,聽起來怎么樣?</p>
<p>
公關難的不是對職業底線的感知,而是在權威和壓力下保持職業精神的能力。所以我為一個價值觀、管理和執行都不會出格的企業服務。做公關的,常遇到跟記者編輯拉關系要求撤稿這樣的事,我為這些事跟媒體爭吵、辯論,有時也求他們。一位曾經對立的總編輯對我說:“爭吵不影響我們的合作和友誼,因為我們都是有底線的組織。”我的雜文集《金領手記》一書的策劃是某報前編輯,書出版后聊天,他“坦白”自己是讓我和我的企業被動至極的那篇報道的編輯。我說好啊,原來你就是那次事件背后的“黑手”,他堅決說不叫黑手,頂多是“操盤手”,我們看似對立,又和好如初。我還認識一個現在已經是副總編輯,當年是一個用新聞報道批評揭露過我所在的企業的年輕記者,他曾經在事后走到我面前說:“我尊重、敬佩你和你的企業保持了職業行為的底線,不出陰招,不圖私利。”</p>
<p>
任劍瓊:兩個“通用”你都供職過,可否做個對比,哪個令你更興奮?</p>
<p>
李國威:當我不停告訴人通用汽車和通用電氣這兩個企業沒有股權和歷史關系時,心中總帶著得意,能分別在這兩個偉大的企業工作,是我的榮幸和炫耀的資本。從感性來說,還是汽車讓我更興奮;從成熟度和厚重感來說,我更喜歡通用電氣。年輕的時候在GM,中年以后在GE,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得意的事情,是把我的一個優秀的實習生到了通用汽車;我失落的一件事,就是近面試看上一個候選人,結果被通用汽車先下手一步挖過去了,但是后來一想,優秀的人才不做一做汽車,實在是遺憾,為人才和老東家考慮,還是一件大家都開心的事。</p>
<p>
任劍瓊:你的工作使得你有機會接近商界有前景的人,你認為他們和常人較大的不同是什么?這對你有什么影響?</p>
<p>
李國威:商界有前景的人與常人較大的不同是他們永不滿足,折騰。就像爬山,大家登上一個高度,說歇歇吧,喝口水,看看風景,有人就說別停啊,前面還有更高的地方呢;到了山頂大家說慶祝一下吧,有人說看后面的人都追上來了,我們去爬另一座山吧。</p>
<p>
我希望自己是這樣,爬到差不多的時候,就不跟人往山頂上擠了,欣賞一會兒美景,然后坐滑翔傘飛下山去,尋找不一樣的風景。</p>
<p>
任劍瓊:外企帶給你的影響到底是什么?是改變了你,還是格式化了你的生存空間?</p>
<p>
李國威:外企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生存狀態,在東西方兩種文化間游走,有時覺得很費力,比如每件事情、每個文件,都要中英文兩個版本,工作量徒然增加一倍。而且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需要像我這樣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疏通許許多多的東西,大到一種觀念,小到一句發言稿的翻譯。但是讓我感到興奮的也是這一點,跨文化的溝通能力,從個人說是很的謀生手段,從國家未來說是全人類友好共存的基礎。什么問題都從全球角度考慮,在一個國家做的事情、說的話,會在世界另一端引起反響,這是一個有趣的世界,是一個溝通者的天堂。</p>
<p>
關于下屬</p>
<p>
“學會不怵任何事情”</p>
<p>
任劍瓊:你如此理解自己的職業,我很想知道你在面試下屬時必問的三個問題是什么?</p>
<p>
李國威:好像沒有,我面試比較發散,隨意問問題,時間也不長,但是能迅速發現人的長處和弱點。我覺得不能再談這個了,因為來我這里面試的人普遍都緊張,有的甚至說到一半都說不下去了。我不想再問什么刁鉆的問題,只是想讓他們放松,表現出真實的自己。</p>
<p>
其實,在這種等級分明、師道尊嚴的社會,學生的自主精神被壓抑太多,以至于工作很久了,開會還是不敢說話,做業務陳述還是聲音顫抖,面試還是緊張。我其實年輕時也特愛緊張,說話當中臉就紅。后來不知怎么成熟了,大約10 年前開始到任何地方面試都不緊張了。而且我希望大學生們都到國外學習或工作兩年,在陌生的環境中強行培養自信心,學會不怵任何事情……是不是有點扯遠了?</p>
<p>
任劍瓊:你的下屬跳槽的原因都有哪些?</p>
<p>
李國威:自己去領導一個團隊。這主要怪我升職太慢,不能給下屬騰出上升空間,他們都等不及。</p>
<p>
任劍瓊:你和80 后下屬如何相處?</p>
<p>
李國威:讓他們自己想事情做,自己對承擔的項目負責,在他們得意的時候找出毛病狠狠敲打。我搞不清楚的是,他們到底愿意不愿意帶著我玩。我們年輕的時候,不愿意吃飯和玩的時候有老板在。當然,我們公司規定Team building 團隊建設有團隊負責人在,所以這可能就是他們總拉著我一起玩,讓我為他們付賬的原因。</p>
<p>
關于低谷</p>
<p>
“我覺得都不值得一提”</p>
<p>
任劍瓊:你是否真正可以“平和”地面對職場上的激烈沖突與矛盾?對于殺傷力的對手,你采取什么方式應對?</p>
<p>
李國威:我不能真正平和地面對沖突,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把沖突變成打架,但心里的焦灼是克服不掉的。在遇到沖突時,重要的是自信和忍耐。自信一方面是對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對機遇的判斷。你的對手可能暫居上風,但是他不會順風順水,你自己的機會一定能來。自信和忍耐這兩個都具備,你一定能成為勝者。只具備一個,你會比較費勁,我曾經有段時間兩個都差不多喪失了,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就是想逃離當時所在的地方,又不知道誰能真正看上自己。我覺得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碰上的時候,不能自己悶著,找你信任的朋友、長者、智者吐吐心聲,得點安慰。</p>
<p>
任劍瓊:生活中是否有艱難的時刻?你如何面對職業和心理上的低谷?</p>
<p>
李國威:我覺得都不值得一提。人有大起大落和逐漸上升兩種類型。我是后一種,所以從沒有太大的驚喜,也沒有太大的失落。我在30 歲和35 歲的時候各有過失落,覺得自己在社會上沒有地位,不受人賞識,自己也沒有能力自立,但這屬于成長的煩惱,是這些“艱難”讓我成為今天的樣子:知道自己是誰,懂得珍惜。</p>
<p>
人在職業低谷的時候,好的辦法還是用工作的方式擺脫過于沉重的心理壓力。已經是業界名人的大腕們可以休整較長時間再考慮出山,但多數職場人無法通過干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建議聽音樂、看書、練瑜伽。我總是說,職場如同賽場,要是你體力不行了,被人排擠了,你可以跑慢一點,但是得留在跑道上,別下場坐到看臺上歇著,這樣機會來的時候,你不用重新熱身、起跑,而可以立即進入追趕和超越狀態。開車的人都知道,并線好的辦法是跟旁邊的車流一起向前移動,瞅準機會加速并進旁邊的車道,如果你把車停下來,而旁邊車流在動,你就無法并進去。</p>
<p>
任劍瓊:你恒定的狀態使你始終保持理性和自持,但是否你也有特別憤怒想揍人的時候?</p>
<p>
李國威:我不怎么跟人打架,近一次打架是幾年前黃金周出去玩,那是個商品經濟發達、到處都是加工工廠和商店攤位的鄉鎮,五歲多的孩子要上廁所,去了幾家,都說沒有,到一個院子看到了廁所,里面出來一個蠻橫的人不耐煩地趕我們走,說去去,別處找廁所去,我們不對外。我不知怎么火就起來了,抄起地上一塊硬紙板罵著扔過去,對方找來幾個人跟我扭在一團。</p>
<p>
后來這事搞到派出所解決……我容易對簡單的、沒有什么解釋的事情動怒,不會對任何我感覺有復雜背景的事情動怒。</p>
<p>
關于平衡</p>
<p>
“成功人士一定要玩‘業余’”</p>
<p>
任劍瓊:500強高管、寫書、談鋼琴,同時面對雙城生活的壓力和競爭……你生活本原的狀態是怎樣的?</p>
<p>
李國威:我感覺自己很容易滿足,也總是不滿足,所以總是在找一種平衡。多年前自己的同學、同事里,生意做大的、職位更高的、地位顯赫的有不少,我也認為成功人士的座右銘就應該是永不滿足,不停止折騰自己,完成了一個使命,一定要找更艱難的、更有挑戰性的事情做。但我做不到這個,我能夠決定的是自己內在的狀態,以及這種狀態的表達。所以我就偶爾寫寫文章,寫多了,竟然也湊成了一本書,竟然這本書也受到職場人士的追捧。我的成就感、自尊心、虛榮心,就在這些“偏門左道”中不斷地補充。我一直有個觀點,就是成功人士一定要玩業余,主業成功的人太多,但是你要做到地產商中微博粉絲多的;英文脫口秀演員中懂科學的;職場金領中文字好的,這也是一種成功的標志和捷徑。</p>
<p>
任劍瓊:你是否認為這個世界在越變越好?</p>
<p>
李國威:世界是不是變得更好,是一個主觀的問題。對于努力且知道如何滿足的人,世界變得更好了;對于努力且永不滿足的人,他們對世界沒有真實的感受;對于不努力的人,世界變得越來越不合自己意,越變越糟,因為看起來別人都比自己過得好。</p>
<p>
任劍瓊:文字對你意味著什么?“金領手記”的發行自己滿意嗎?想聽聽你喜歡的作家和書?</p>
<p>
李國威:文字是我的生命。這些年在職場,整天做PPT、Presentation,說的能力提高了,但是我覺得離開書寫的文字,人生會非常蒼白。從中學的時候就堅信文學是人類的理想和心靈的支點,這么多年什么都變了,就這點沒變?!督痤I手記》是我幾年來博客文章的集錦,我不會出很多書,感覺現在市場上的書,一般都只有十分之一的內容是有價值的,我有點大言不慚地說,《金領手記》十分之九的內容都是有價值的,讀完一遍以后,時隔一年、兩年,還可以重溫。書出了,就不是我的了,我沒考慮用這個掙錢,事實上,我出這個書現在已經凈虧,買了很多書送給朋友,當然也有很多朋友買了很多送給他們的朋友。微博上收到一條“很喜歡你的書,每天上廁所讀一篇”,這樣的私信對我而言,比哪一天頂著暢銷書作者的頭銜更讓我愉快,更讓我覺得做的事有意義。</p>
<p>
我讀的書不多,我喜歡那種讀完以后不過癮,還想讀第二遍的書,比如馬爾克斯的《孤獨》、王小波的《思維的樂趣》。</p>
<p>
管理方面喜歡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杰克·韋爾奇自傳》。</p>
<p>
任劍瓊:保持本我和與時俱進之間,你的“詩意的生活”是如何演繹的?</p>
<p>
李國威:我覺得我在主營業務上會不斷地與時俱進,在生活狀態上只會越來越“倒退”,追求的東西越來越少,越來越回歸本體。我覺得有錢是好事,但是錢買不來刻骨銘心的愉快,這就如同乘豪華游輪周游世界和背個行囊直接上路,那種心靈體驗的深度是不一樣的。說我“詩意的生活”有點虛偽,我也要求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應該有房,應該有車,出差旅行一人一間房保持睡眠,如果你認為這已經太舒服,不足以產生詩意,我同意,那我就稱之為“金領的虛假詩意”,自我嘲諷、自我批判,也可以是一種風格。</p>
<p>
任劍瓊:你認為理想的死亡應該是怎樣的?</p>
<p>
李國威:從生理上說,心臟病突發,一下子過去了,是理想狀態。但是我這個人比較磨嘰,喜歡電影里那些英雄人物,臨終前交代這個交代那個,見這個人那個人,用末了一口氣講出特別壯烈的話,然后沒講完咔嚓一下就過去了的那種狀態。我平時沒感到自己多有價值,但是人之將死,很多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會冒出來吧,《金領手記》的讀者也許會傷感,我想見他們一面,說點名人名言,也不為過吧。</p>
<p>
任劍瓊:你的信念是什么?</p>
<p>
李國威:我的信念是這個世界本善。我們看到太多不合理的事情,太多糾結、彷徨甚至歇斯底里的人,但是剝開所有的偽裝,每個人內心其實都是善良的、脆弱的,在他們對社會、對周圍的人實施傷害的同時,就是他們自己脆弱的時候,地位越高、越光鮮的人越是如此。我們自己也會這樣,也會糾結、彷徨、歇斯底里、傷害別人,但是有信念的人知道,我的脆弱一定會被我的強大所取代。</p>
<p>
任劍瓊:用一段話描述自己,會是什么?</p>
<p>
李國威:平淡、現實,有一點夢想,有時給你一點驚喜。<span style="display: none"> </span></p>
注意:本站所有品牌加盟項目 的投資金額、加盟店數量、招商區域和經營模式等信息,請以最新咨詢為準!我們建議您在頁面下方【免費留言】或來電咨詢,即可與企業免費通話并及時獲得項目加盟資料和最新項目推薦!
熱門項目推薦
悠百佳休閑食品
行業:休閑食品啟動資金:10~20萬
喜惠福便利店
行業:便利店啟動資金:5~10萬
自助洗衣加盟
行業:干洗店啟動資金:3~5萬
品牌推薦
串根香
串根香是一家有著豐富行業經驗的串串火鍋連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