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忠是個做事追求認真的,要做就要做好的人。作為本報評選福建商界創業英雄的候選者之一,丁志忠對本報此次活動的進展表現了的關注。丁志忠認為,每個成功企業家的創業史都有一個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而加入世貿三年,正是他領導下的安踏集團茁壯成長、不斷走向成熟的三年。
作為國內個用體育做廣告的運動鞋企業,安踏總裁丁志忠稱為”個吃螃蟹“的人,隨后幾年,中國鞋業成了體育與娛樂爭奇斗艷的舞臺。”戰“、”廣告戰“使得中國運動鞋市場硝煙彌漫,在這場戰爭及隨后的品牌戰中,安踏卻始終保持著地位。
丁志忠說,安踏不會做中國的耐克,而是要做中國的安踏、世界的安踏。
【創業之路】
17歲男孩單身闖北京,窮則思變
上世紀80年代,丁家窮,看到人家生活好,就想一定要比人家好;看到別人開上了摩托車,自己也想擁有。但要想得到這些,就做生意賺錢。這是丁志忠走上生意人道路的原始出發點。初中畢業的那個夏天,17歲的丁志忠提出要到北京發展,家里人都不理解。父親讓他說出理由來。丁志忠就說,每天都有外地人拿了錢來買東西,幾乎什么都能賣掉,我們為什么不主動把晉江的商品拿出去銷售?丁父的鞋廠那時候也是剛辦起來,經濟并不寬裕,但卻被兒子說服,掏出了1萬多塊錢,讓丁志忠買了600雙晉江鞋到北京去賣。
為了把晉江的貨擺進北京西單商場的柜臺,丁志忠天天去找商場的人,一開始別人就說不同意,還對他說: ”你才多大啊,就跑出來做生意?“丁志忠硬著頭皮說自己有20歲了,人家都不相信。他也不管別人的臉色,特別真誠地介紹起晉江產品的優勢來,連續去了一個多月,商場的人終于答應去晉江看看。丁志忠高興得不得了,趕緊先回晉江準備。末了,在北京所有的大商場,丁志忠都為晉江的鞋廠爭取到了柜臺。
僅兩年的時間,丁志忠打通了北京也是艱難的銷售通道北京王府井商場。
丁志忠總結了兩大成功理由:腿勤、嘴甜。
個吃下螃蟹
銷路打開了。一邊是晉江豐富的貨源,一邊是寬廣的銷售渠道,但1991年,丁志忠卻又重新回到了晉江。原來,晉江鞋在北京的低價銷售深深刺激了丁志忠。當時,市場上比較有名的”青島雙星“、上海火炬牌等鞋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晉江生產,說明晉江貨質量沒有問題。
晉江貨出問題的地方是沒有品牌!
帶著四年的20萬塊錢,丁志忠在晉江重新開廠起步,那時候,他的想法已經很明確:一定要把企業做大,把品牌打響。1999年,一場國內鞋業的廣告大戰和體育大戰孕育而生,丁志忠成為個吃螃蟹的人。160萬,”我選擇,我喜歡“,安踏迅速完成了品牌樹立和傳播,并地拉動了市場的成長。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