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泓卜于去年畢業于四川理工學院,與她絕大部分同學不同的是,她沒有留在城里發展,而是選擇回到家鄉嘉陵區世陽鎮發展農業產業。
白手起家 建起300畝蔬菜基地
7月27日一大早,王泓卜騎著摩托車來到嘉陵區城南綜合農貿市場,在各蔬菜攤位逛了一圈,偶爾將蔬菜拿起來,看看外形、掂掂重量、問問價格。十幾分鐘后,她什么也沒買,若有所思地駕車離開。
這是她每天的項工作——市場調查。從世陽鎮到城南綜合農貿市場,騎摩托車需用時40分鐘,每天往返于兩地,這絕不輕松,但她卻樂此不疲。這個戴著眼鏡、看似柔弱的20歲出頭的姑娘,卻在創業路上展現出了驚人的能量。去年畢業后她開始返鄉創業,她一邊打零工,一邊著手組建農業合作社。籌措資金、尋找股東、找基地……今年2月底,總投資近50萬元、占地300畝的中泓農業合作社蔬菜基地在世陽鎮韓家村落成。
其實,王泓卜早在讀大一時,就謀生了休學回鄉發展農業產業的念頭。但在父母的極力反對下,終無果。即便是大學畢業后,她都不敢將自己要返鄉創業的想法告訴父母。“我做這些都是瞞著父母的,幸虧得到表姐的支持,我從她那借到20萬元創業資金。”直到蔬菜基地落成,她才給父母交了底,并得到父母的支持。
不當翹腳老板 和工人一起在田間勞作
當天上午9時,在蔬菜基地簡陋的辦公室里,基地的技術員、管理員、農業工人陸續趕來。每天這時,他們都會聚集在一起,開一個簡短的例會,部署當天的工作。
“今天,我們要把育好的苗栽進地里,然后把熟了的果子摘下來……”王泓卜安排完工作,大家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她也跟工人們一起走進田間,為幼苗蓋上遮光布。為避免土地里殘留過多的農藥,她要求工人只在整治土地時打少量除草劑,之后都采用人工除草。
“我把地租給王總,她又請我回來種地。我們就做除草、摘菜這類工作,一個月有1000多元工錢,比自己種地強多了。”村民杜尚君笑著說。
經過1個多小時的緊張勞作,王泓卜已是大汗淋漓。望著眼前栽滿幼苗的土地,她露出欣慰的笑容。不過,一天的工作還遠沒有結束,她匆匆跑進辦公室喝了幾口水后,又挎起兩個竹籃,跟隨另一組工人去摘菜。對她來說,在自己的基地里,親手收獲果實是一件幸福、開心的事。不一會兒,兩個籃子里已裝滿茄子、絲瓜、番茄等農作物。
正視不足 請來技術總監
拿著一個番茄,王泓卜熱心介紹起來,“這是普通番茄,口感好,不過外形不太好看,在運輸時也容易損壞,批發的話,只能賣幾毛錢一斤。”種植的番茄難以獲得高收益,這個問題曾困擾著她。為解惑,她到順慶區蔬菜研究所,上門請蔬菜種植專家到該基地做技術總監。“專家一來就開出了‘良方’,他建議我們下一季種產量高、果型好、耐儲運的以色列番茄,適應市場需要才能賣得起價。”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