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沫邀請我入股她的小店時,我眼前一亮。我們的境遇太像了:一份體面而穩定的工作,一個沒多大希望升遷的職位,一份不夠多卻又不能放棄的薪水。像我們這樣的小白領,創業的方式都指向了合作——有錢,但不夠多;有閑,但也不夠多。
我興奮地成為老板后,才想起要去看看自己的小店——我們準備將它搗騰為一家水吧。這家兩層樓、共100平方米的小店位于喧囂的古鎮盡頭,租金1000元/月。古鎮是尚未開發的旅游景點,進古鎮大門右拐,匯聚了餐飲、服裝、飾品等特色小店,一些幾十平方米的店鋪月租金高達幾萬元。而自古鎮大門往左,則是一片幽靜,我和陳沫的小店就處于這里了。1000元租金的背后,甚至掩藏著房東的不自信,我們粗略一算,平均一月下來,我們各自承擔的租金不過500元,這對我們實在是個小數目。
可是,誰來看店呢?我和陳沫都不可能辭職。我們幾乎同時想到了好朋友趙小云。小云在一家美容院工作,月收入1500元,她自己覺得沒多大前途,我一跟她提起這事兒,她幾乎立即同意了。
編輯點評:陳沫在選址時陷入了一個誤區,認為房租便宜,即使虧損自己也能承受。所以她將水吧選在了偏僻的、還未形成商業氣氛的街道上。其實,做生意好比蓋房子,選址好比地基。如果這1000元吸引顧客、產生利潤的幾率不大,那不僅這1000元是白白虧損的,接下來要產生的裝修、人力等費用,也會因為這不牢固的1000元“地基”而搖搖欲墜。
一擲千金為豪裝
裝修隨即提上日程,陳沫力推自己的好朋友老王。老王是本市鼎鼎大名的設計師,還多次被中央級的媒體報道過。我們如獲至寶,激動不已。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后悔靠上了老王這棵大樹。原本2008年2月就拿到鑰匙的門面,為了等待老王親自裝修,一直拖到“五一”節還未開業。我心痛啊,三千元的房租就這樣蒸發掉了。可是,陳沫的態度還是很堅決——一定要等。她說,在這樣相對偏僻的地方,惟有特色能為我們帶來消費者。我讓陳沫催催老王,可是陳沫在電話里明顯沒有底氣,我們當然不能讓老王為了這么一個小店就放棄幾十萬元的工程吧。
4月28日,老王的下屬終于帶工人進場開始裝修了,整個五一節不是灰塵籠罩就是噪音彌漫,周圍的商家怨聲載道,我們只得賠著笑道歉。5月2日,陳沫通知我去驗收和結賬,一踏入大門,我便被自己的小店折服了——老王不愧是設計師,用木頭和布藝為主要材料,將整個店打造成麗江風格,在整條街上都獨樹一幟。可是,一看到賬單,我就傻眼了:4盞紙藝小燈是來自宜家的,138元/盞;掛在吊燈外作裝飾用的2個鳥籠是柳條藤精制的,450元/個;還有掛在屋頂接灰塵的布用的是夏布,這種布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匹布售價大約也要上千元!整個豪華裝修共花費兩萬元,比我們的預算整整超出了1倍,而這僅僅還是友情價。像老王這樣的設計師,光是設計費都不止兩萬元。
小店一定要設計師來裝修嗎?即使設計師來設計,為什么不控制成本?設計師在設計店面時,往往追求效果,而忽略成本上的控制。而陳沫們的情況并不是可以不在乎2萬元的闊氣。創業者選擇小店作為經營形式,也是看中其投資不大,“船小好掉頭”的優勢。但在裝修時,陳沫們卻忘記了這一準則,一味追求特色,使裝修預算嚴重超標,從而在創業之初就投入了不小的成本,這樣,已經預先為將來的資金壓力埋下了伏筆。
“高薪”的泥淖
之前,我跟陳沫的投資預算是4萬元左右,但店還沒有開業,光房租和裝修就幾乎把這筆錢花完了。我們只好“摳門”起來,咖啡壺、冰箱等都暫時不買。
可是很多花費是節省不了的,譬如工資。當初我們拉小云入股,承諾她不僅享受三分之一的利潤分紅,每個月還領取2000元的工資和銷售提成。
我和陳沫原本的藍圖是,開了店便松一口氣,因為經營水吧,除了買些茶葉,幾乎不會再添置什么東西,屬于一次性成本投入。然而,在這樣偏僻的地方經營水吧,幾乎年都是處于虧損階段,一杯茶賣10元,一個月下來不過1000元收入,這筆錢還遠不夠支付小云的薪水。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