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4日24日下午14:20-23:30,騰訊微信張小龍做了一次8個多小時的講演,以178頁PPT的篇幅詳盡地闡述了他對移動互聯網產品的認識和經驗。這一講座受到騰訊保密協定約束,因此其中令人驚嘆的新產品特性演示不可以對外公開。同時,騰訊大講堂舉辦的這一公開課的目標群體是騰訊兩萬余員工中的產品經理,其中涉及大量騰訊公司業務也不宜對外公開。因此,作為的受邀外界自媒體,我只能根據授權部分內容進行闡述。
其中,所有內容都來自張小龍業余時間用手機記錄下來的產品心法300余條。經過精煉和分類之后,形成了180余頁的PPT文檔。這是原始,也是真實的素材,完整記錄了一個產品經理的個人思考和感悟。因此,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前后文邏輯背反抵觸之處,很容易地看到一個真實的人內心深處的掙扎和糾結。它很清晰地給予以下啟示:
1、 一個億級用戶的產品經理,無需做到透徹思考人性和產品的所有方面,得出定性結論,但依然可以做出成功的產品。
2、 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需要在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之間取得平衡,把它們作為整體一并接受下來,除掉其中的相對性,絲毫不會覺得其中的矛盾和沖突之處。
以下是根據演講內容和個人理解給出的濃縮版:
一、微信的演化
2010年11月19日23時58分,張小龍在騰訊微博上寫下了這么一句話:
我對Iphone5的期待是,像Ipad(3G)一樣,不支持電話功能。這樣,我少了電話費,但你可以用kik跟我短信,用google voice跟我通話,用facetime跟我視頻。
2010年11月20日,騰訊微信正式立項。一年零8個月之后的2012年7月,隨著微信4.2版本的發布,可以看到那一晚張小龍關于iPhone5的所有狂想都在微信上得以實現。而就在此時此刻,張小龍都未必意識到一個簡單的念頭會在一年多之后如此深切地影響到一億多用戶;意識到一個普通用戶此時此刻,僅憑一臺iPod touch和網絡就可以改變以往有電話相隨的生活。產品經理之美就體現在這里。
微信1.0版的誕生是出自純粹功利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考慮,立項后2個月,微信1.0版的釋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Kik的啟示 ——在新的移動互聯網平臺上,將出現相應的移動通訊工具。Kik是一種免費短信,它很可能成為QQ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對手。因此,從戰略角度分析,騰訊開發一款移動通訊工具,這就是微信誕生的緣起。
盡管開發速度較強,從立項到產品上線僅僅經過了2個月。但是微信1.0的免費模式在中國并不受歡迎。和歐洲不同,中國運營商提供了豐富的套餐業務,正常用戶每個月的包月短信根本消費不完。以省短信費為賣點的類KiK產品,在中國沒有出路。
微信1.2版迅速轉向了圖片分享。從理性的角度分析,移動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圖片為王的時代。人們在有限的載體上沒有耐心進行深度閱讀,對圖片的消費量會達到一個空前的程度。于是,微信1.2的主體功能變成了圖片分享。然而市場對此反應冷淡,數據冷酷地證明了用戶對手機圖片分享沒有興趣,根本無法構成一種基本需求。
微信2.0的推出是微信團隊在極短時間內的第三次試錯。免費短信在利益上毫無吸引力,產生內容的門檻遠比預計要高。從用戶在手機上輸入內容的便利性出發,微信2.0將產品重心投入了語音通訊工具。作為一種重要指標,確立了微信2.0快速流行和傳播的基調。
微信3.0是教科書式的經典產品開發節奏教程。當時,微信的競爭對手米聊擁有優勢。米聊的產品經理甚至預判微信3.0的新功能是抄襲米聊的涂鴉功能。但是,微信此時已經初步明確了產品方向,沒有做涂鴉功能,而是依托用戶基礎,提供了“查看附近的人”和“視頻”功能。“查看附近的人”成為微信的爆發點,從此微信開始使用QQ郵箱和騰訊自身資源,進行強推廣,用戶突破2000萬大關,產品日新增用戶以數十萬量級增長,確立對競爭對手的不錯優勢。
當用戶一億之后,微信4.0推出“朋友圈”,建立手機上的熟人社交圈,開放API接口打造移動社交平臺。微信4.2推出視頻通話功能,封閉手機通訊工具上的任何其它可能。從此,微信確立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生活方式的產品地位。未來一系列新功能的演進,都將圍繞這一核心價值進行。任何試圖以節省電話費、短信費作為競爭賣點的產品,此時已經失去了競爭的可能。因為微信提供的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通訊服務,而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活方式。除非競品能夠提供一種更為便利和流行的模式,否則無法構成競爭關系。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