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n的本質和硅谷精神并不矛盾,同樣都是創新,而且都相信,創新的想法是對是錯都是不可預知的。具有意義的是,舊有創業者單方面認為用戶有這樣那樣的需求被畫上了的問號,到底有沒有?產品做到極簡了嗎?用戶體驗怎么樣?
比如說,像Airbnb這個概念,中文叫“螞蟻轉租”。在美國有很多個人的房子,通過個人對個人把房子租出去?,F在回頭看覺得是對的,可當時誰知道是對還是錯?所以Airbnb團隊要用少的錢少的人,做出一個簡單的產品。然后去驗證初想法,用戶的需求是不是確實存在的。有時候,想法是對的,但是這個產品不對,或者產品沒做好,沒關系,重來,再修改。
不單單做創業,在成長中的公司里做產品也是一樣。一般而言,做產品容易犯的大錯誤是功能太多、想得太復雜、周期太長?,F在一些成熟的產品,包括喬布斯原來的蘋果系列也是,一定要把它做簡單再簡單到極簡,一定要能快速替代。這些都在lean的概念里。
我覺得做任何一個事情都應該有這個思路。其實你看中國改革開放也是如此。他先做了一個試點,在蛇口。當時,有人問小平做什么。小平說我也不知道,所以才有這句“摸著石頭過河”的名言。但是,小平堅信改革的大方向是不變的,就是要“改革”。
回來看大眾點評網的大方向是什么呢?就是為用戶找吃玩,為商戶找營銷,這兩個需求結合到一起,具體產品是什么?這誰知道?我們一直在研究摸索這個問題。
大眾點評網快速地做出決策,立即停止新增的會員卡業務。后來一些數據也證實了他們這個決策的正確性。據統計,在大眾點評網大約有150萬的商戶,30%的更新率。換句話說,每年會有30%的店關門,30%的新店開張。有一回,龍偉到日本,發現日本類似網站做會員卡的業務做得相當出色,一問才知道,日本這家公司根本不知道還有“數據更新率”一說,原來在日本,一個小的酒屋都是爺爺傳給父輩,再傳給孫輩,幾代人持續經營。
在一次中高層高管會議上,張濤開始總結會員卡模式的經驗與教訓。后來,張濤團隊將這次會員卡稱為,成功式失敗—公司按時、高質量地,在預算范圍內,成功地完成了一個沒有增量用戶需要的產品。他們還總結道,之所以增量用戶不多是因為,大眾點評網的優勢還是線上的流量,而會員卡是與這些流量脫節的。
無論對于用戶也好,商戶也好,事實是,極簡產品容易將線上和線下的消費行為連接。而電子優惠券正是這類產品。另外,電子優惠券也是另一種隱形廣告,餐館為了營銷自己,在大眾點評網上發布電子優惠券。據說,上海一家規模很大的餐館開新店時,優惠券的打印量一個月達到了5000多張。
內容即影響力
內容要有公信力。大眾點評網的內容也不例外。
當電子優惠券成為收入模式時,張濤重新定義了大眾點評網的內容。“我們在做的核心內容主要是兩部分,一是,幫助消費者找信息,找餐館,包括點評、評級,甚至是在手機終端上的簽到;二是電子優惠券,這是線上用戶要使用的內容,也是打通線上線下的一個手段?!痹俸髞?,大眾點評網開始做團購時,他對團隊說,團購是更多折扣的電子優惠券,也是大眾點評網的內容之一。
“我們就是一個媒體,個階段是初的兩年,我們在培育大眾點評網的社區,相當于我們在培育我們的編輯團隊,這些幫我們寫點評的,都是我們的兼職編輯,免費編輯?!睆垵f道。接下來是電子優惠券和團購階段。很早,張濤就明確規定,編輯團隊與銷售團隊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厚實的“部門墻”。換句話說,一定要用戶所做點評的獨立性,即使是與大眾點評網有深度合作的商戶,都不允許用各種方式改變那些負面的點評,以及較低的評分。初,一些商戶認為,不斷更新的評論,尤其是差評是大眾點評網的惡意勒索,是他們的陰謀。大眾點評網堅持以上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所有的評論,無論是好是壞,都是用戶根據商戶的表現獲得的。矛盾一時難以解決。
2004年至2006年期間,龍偉經常遇到商戶將大眾點評網告上法庭?!坝幸患也宛^連續告了我們三次,多的時候同時被四家餐館告過。”龍偉回憶道,“一問原因,就是說網站上有差評,你不可以有差評?!睉c幸的是,法院的工作人員頭腦清醒,他們認為,作為服務行業的一類,餐飲行業是一個對外公開經營的場所,不是保密單位,有接受來自于消費者批評和意見的義務。沒有侮辱和誹謗的成分就可以。
“在沒拿到法院的判決時,坦率地講,我們挺擔心的?!饼垈フf道,“那時候我們還小,才二三十個人,這個官司要是打輸了,我們就做不下去了。”
類似的官司后,張濤團隊更為堅信,大眾點評網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點評的內容與評級。2008年,張濤發現一家網站,利用“垂直搜索技術”,將大眾點評網上的部分點評直接復制到了網站上。“這次輪到我們告別人了,我們主動發起,站在了原告席上?!绷铨垈]想到是,這場官司一打就是三年。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