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每一個人要面對時間管理。一個成功的人往往是時間管理得比較好。我們的時間究竟應該如何安排,怎樣分配?我們在工作中都會感覺到時間不夠用。但是你把所有的工作內容列出清單,無外乎在這四個象限里:重要且緊急、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以及不重要不緊急。
我們的時間好是用于處理不緊急但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們過去經常說,給某個領導放一個文件好幾天不拿回來,這是正確的。如果領導拿了文件馬上就簽這是錯誤的,因為他沒有思考。我們在做一個重要決策的時候,經常討論得很激烈,這時不妨把它放一放,你再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是和原來決策相一致,那就采取行動,避免吃后悔藥。
你應該力爭花更多時間來處理不緊急但是很重要的事。但在公司管理中,我們每天所忙的事情經常和重要目標一點關系都沒有,因為不斷有些新的東西來干擾你,讓你去做很多無效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學會不斷地去梳理這個關系。
我們很多時候都非常忙,是因為沒有對工作內容進行梳理。我的梳理方法就是把想做的事情全部拉出來,然后進行優化,看哪些工作和目標導向是相同的,然后就圍繞這個目標開展工作,如果工作和目標沒有關系,我們就不要干。我經常跟同事說,我寧可去睡覺,也不要去做那些跟目標導向沒關系的事情,因為這會大量地消耗你的體力和精力,讓你無法聚焦做重要的事情,因此與其浪費時間不如去休息。
及時回歸與對標
戰略管理的問題也是一樣,就是要把很多事情做簡單。除了規劃,還要回歸,也就是說,你制定完了重要戰略,過半個月甚至一年后,都要回過頭看一下,當時定的目標完成得怎么樣。如果沒達到目標,要分析為什么沒達到;如果達到了,要看整個過程中是不是每個環節都達到了目標,末了達到目標是還是偶然的,其中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不成功的因素又是什么?同時,還要總結達成目標的方法論。
整個聯想體系有好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我們很強調班子建設,企業任何時候都要有一個班子,因為不可能靠某一個人單打獨斗。同時,聯想是一個講戰略的體系,從來都是要大家瞄準了目標來奮斗,即使沒達到,你還有總結的余地。如果你是瞎打誤撞的,顯然沒法總結提高。
企業管理是一個實踐性的課程,是不可重復的,任何教科書都沒法告訴你怎么做,只有自己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成功概率。所以一個人能不能成長,就要看他的總結,如果他不具備總結能力,是沒有辦法進步的。
有人問,那時間管理和戰略管理究竟是怎樣一種關系,是不是把時間推延到一年甚至是三年就是時間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從另外的角度看,又是不正確的,因為時間的確定和價值有非常大的關系,和訴求點也有非常大的關系。
確定目標以后,你還要分解到每年、每季度、每個月,然后把它們連貫統一起來,并且跟團隊成員分享這個目標。做領導有一項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把握節奏,要和團隊彼此之間不斷地對標,根據計劃對標進度,還要開生活會進行價值觀對比,我們這些人是否有終走到一起的共同的價值觀?畢竟,大家能走到一起,短期可以是利益驅動,但長期一定是價值觀和文化的驅動。對標的好處在于,即使價值觀不一致,也知道大家在考慮什么。只有對標,才能把時間管理和戰略管理結合起來。
黑馬營學員:您提到機會多了會變成陷阱,那么是否意味著我們要放棄一些機會?
相關資訊